李建波 陳瓊祥



摘? ? 要:本文主要研究船舶制造企業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船舶成本管理面臨的新問題。通過查閱文獻,結合自身經驗,對在經濟下行背景下對船舶制造企業成本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應對措施。
關鍵詞:經濟下行;船舶制造;成本
中圖分類號:U673.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downturn,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encounters the difficulty in the cost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downturn on the cost management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Economic downturn; Shipbuilding; Cost
1? ? ?引言
中國船舶制造業正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但中國第一造船大國的目標不僅是產量上的第一,更要求有好的經濟效益,這樣才能持續發展壯大。船舶是復雜產品系統,使船舶企業面臨著很多風險,如船價波動、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企業效益。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船舶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工作顯得更加重要,如何規避風險有效控制成本、實現目標利潤,對中國船舶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 ? ?船舶制造成本概述
船舶制造具有技術含量高、規模大、技術密集、成本高、定制性高等特點,屬于復雜產品系統。目前,我國船舶制造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在進行成本控制時僅注重于內部控制,對市場環境、供應商的控制力度不足,從而導致了諸多經營風險。
船舶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應將船舶制造所有利益相關主體聯系起來,比如對供應商、合作商、經銷商、顧客等,應從整體價值的角度去思考價值控制的問題[1]。對此,吳君民、閭海鑫(2013)等人提出了基于供應鏈的船舶制造成本管理模式。只有通過對整個供應鏈的協調及管控,才能夠讓船舶制造企業保有市場競爭力以及成本競爭優勢。
船舶制造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和競爭對手之間的利潤優勢,這也是船舶制造企業在長期發展中超越對手的主要因素。簡單來說,如果船舶制造企業能夠和競爭對手提供質量完全相同的產品,而企業的生產成本低于競爭對手就可獲得超額利潤[2]。通常來說,船舶制造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成本:首先是原材料采購成本,大約占船舶制造總成本的65%-70%;其次是制造費用,約占總成本的20%-25%;最后是船舶的設計費、試航費、碼頭費、傭金、保險費等,約占總成本的10%左右[3]。不過總的來說,由于船舶制造項目繁多,并且制造周期長,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制造項目的材料價格、人工費用等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所以成本控制要綜合考慮成本預算的彈性。
3? ? ? 經濟下行背景下船舶制造企業面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船舶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方法都較為基礎,成本控制力度較弱。比如:目標控制方法難以實現、成本控制標準不合理、船舶設計方案不經濟、缺乏經濟風險控制機制等。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船舶制造企業面臨著行業周期性變化、人工成本上漲、內外部經營性成本增加等諸多問題。
3.1? ? 行業周期性變化難以控制
根據哈佛大學商學院Michael E.Porter教授提出的五力模型,用戶對于船舶制造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產品制造的過程中,能夠對船舶制造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4]。在經濟下行之前,我國船舶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部分船型從投資到回收只需要4年左右時間,而船舶的使用壽命普遍在25年左右甚至更長。因此船舶制造投資呈現出較高的回報率,許多投機人員加入了船舶制造行業,導致船舶制造市場的需求上漲。在這樣的情況下,投機人員最為關注是否能夠拿到船位、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拿到船位,原本應該處于主要位置的船舶質量、船舶性能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但在經濟下行環境下,船舶市場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船舶制造業逐漸衰退,諸多投機者都在關注是否能夠取消訂單、是否能夠更晚接船,所以船價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下降,用戶對船舶性能的要求也更加苛刻[5]。因此在經濟下行背景下,因為投資不利,許多用戶都要求制造企業延長制造周期、指定采購高性能的產品,讓船舶制造企業的議價能力、選材空間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成本管控成效不盡人意;其次,在制造的過程中用戶可參與到產品制造的過程中,且有可能隨時提出修改要求,導致船舶制造企業難以控制船舶生產周期,使成本增加并且有可能負擔巨額罰款。
3.2? 人工成本大幅增加
根據以往經濟發展規律,隨著經濟下行人工成本應該會而逐漸下降,但我國技能勞動力尤為短缺,導致技能勞動力的成本大幅度上升。比如,2008年電焊工工資為60元/天,而2018年則上升到240元/天;缺工成本也是導致人工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因缺少關鍵材料而導致成本上漲;許多企業為了減少人工成本,采用外包用工的方式。這種方式導致人工勞動力流失率逐漸上升,增加了船舶制造的不可預測性。并且外包工的素質參差不齊,流動性較強,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船舶制造企業對產品質量的管控力度[6]。
3.3? ?各項經營性成本不斷增加
人民幣大幅波動給船舶帶來了巨額損失,人民幣持續雙向波動的趨勢更加大了船舶企業的成本負擔;鋼材、關鍵設備的價格變化和供應困難不但增加了船舶的采購成本,還加大了企業的缺貨風險和由此導致的延期交船所面臨著巨額罰款。
4? ? 經濟下行背景下船舶制造企業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對策
4.1? ? 加大設計成本控制
通過對船型優化、減少鋼材用量、對主要設備選型優化、加強廠商管理等方法,從根源上減少船舶設計成本。
(1)船型優化、設備選型優化
設計部門要考慮不同設計方案對成本所造成的影響。對于不同的設計方案,在滿足技術要求和規范的前提下,要從成本的角度進行取舍。在改進技術性能的同時,一定要兼顧成本,達到性價比最佳;
(2)原材料控制
通過設計優化減少理論鋼材用量/提高鋼材利用率。技術部門在利用先進設計軟件的基礎上,增加造船設計的精度,提高定制設計的要求,從根本上提高鋼材利用率;
(3)廠商表管理
按照船舶建造慣例,對于主要設備,船東和船舶制造企業要共同商議制定一個廠商表來確定供貨的廠商。如何把供應商也納入到船舶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中,是能否對設備成本進行有效控制的關鍵。對不同類型的設備,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例如:關鍵設備因供貨來源較少,對此類設備的管理不宜采用市場機制,而應采取戰略同盟,形成長遠的緊密型供應鏈。
4.2? 強化人工成本管理
人工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是因為我國技術性勞動力短缺,而船舶制造為提升其靈活性,不得不采取外包工的模式。筆者認為,要從根本上減少人工成本,首先需要留住高水平的人員,要以質量取代數量;要擯棄外包工的運作模式,提倡以質量論價格,讓真正有技術、有素質、有水平、有擔當的勞動力加入到船舶生產中。
4.3? ?提高外部用戶控制力,減少各項經營性成本
應對用戶的高要求以及復雜的市場變化,避免出現生產延期等問題的主要措施,就是提升船舶制造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對此,船舶制造企業要制定出簡單扼要的管理規程,比如設計規程、營銷規程、生產規程等,且要建設權責明確的組織結構以及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
用戶因為市場變化在產品制造的過程中提出諸多要求,從而導致船舶制造成本上升。對此,船舶制造企業就要制定出相應的制造技術標準,實現設計標準化、制造標準化,在談判時提高談判強度,從客觀的角度上約束用戶。
要提高外部控制力度,與供應商之間建立起較為嚴格的懲罰機制,避免供應商以次充好;還要拓展供應渠道,實行分類管理、分級管理制度,結合供應商的信譽、實例將其分為等級,如果供應商在合作期間內表現良好,則可讓其加入固定的供應鏈聯盟中給予其優先供貨權。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避免由于供應商方面的原因導致制造成本增加。
5? ? ?結束語
綜上所述,船舶制造行業和其他制造行業不同,船舶制造單件成本高,所以成本控制更為重要。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船舶制造企業在市場中的位置相對被動,成本管理會受到諸多客觀因素的制約。對此,船舶制造企業既要提高內部設計的管理,也要提高外部控制力度,加強原材料采購成本控制,提高人才隊伍建設,摒棄外包工模式,積極推行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管理,從提高質量的角度上來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東亮. 論新形勢下船舶制造業成本管控[J]. 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05):129.
[2]劉衛華. N船舶制造企業成本管控案例分析[J]. 會計之友, 2018(13):45-48.
[3]婁紅偉. 目標成本法下船舶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研究[D].
[4]馮志華. 淺析船舶制造企業的成本控制[J]. 中國集體經濟, 2017(19):61-62.
[5]袁凱. 基于作業成本法的船舶制造成本核算案例研究[D].
[6]潘燕華, 李旸, 李向遠. 船舶制造成本影響因素關聯規則分析[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