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我相鄰工位的白潔總愛用電腦音箱放音樂,而且還是重金屬!我站起來沖她大聲說:白潔,你戴上耳機聽好嗎?我實在受不了。周圍的同事把目光都聚集到了我的身上,她白了我一眼,自那以后雖然不用音箱放音樂了,但再也沒答理過我。我們做業務每天都要接收很多傳真,前臺秘書抽空會給大家分送到工位上,但有急用的就得自己到傳真機那里去取。我發現,只要白潔去取過傳真,本來挺整齊的傳真就會變成一堆亂紙。那天正好我去拿傳真,趕上白潔剛離開,那些傳真又被翻得亂七八糟,我忍不住沖她大喊:白潔,你別這么自私好不好?把傳真弄得這么亂,別人怎么找啊?!大家又刷地一下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經理后來還找我談話,要我注意和同事的關系,要維護團隊的合作精神。我真覺得好冤啊!”
在職場環境里,坦率敢言的人們往往吃虧。但是,在一團和氣的背后,由于缺乏溝通,有意見悶在心里,面和心不和,必定大大降低團隊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同事有缺點應該指出來,需要注意的是怎么說、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說、在什么樣的情境下說。如果說“不好”的方式不對,很可能適得其反。
1.說“不好”要照顧面子
當著很多人被說中自己的缺點,特別是“自私”這類評價很低的話,是相當丟面子的事。所以,對同事說出“不好”要選擇私下里交談,避開大庭廣眾。
2.說“不好”要講究語氣
說服他人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指出同事的“不好”,要想得到他的信任也是一樣。觀察對方的情緒、注意措辭,不要用強硬的語氣,說出缺點并不等于就是責備,在沖突中指出他人的“不好”,很難達到讓他改進的目的。
3.說“不好”的動機
如果你想說出他人的“不好”僅僅是為逞一時的口舌之快,那后果必定是引出你和同事的齟齬。所以,開口前,請檢視你的動機。
“我是老總的秘書。作為秘書,在公司里是和老總打交道最多的人。雖然老總精明強干,接觸多了仍然發現他也有缺點、有毛病,甚至有時也會出錯。我們老總最突出的缺點就是比較武斷,時常一意孤行。而不論是他的副手還是其他部門經理都不敢給他指出來。這一切當然我都會看在眼里,但是,作為秘書我不知道該不該提醒他,或者用什么方式給他指出來。更怕我一旦給老總提意見,連自己現在的位子都會失去。
后來我終于得到一個機會:周五的下午,老總的女兒放學后照例來公司,等著晚上爸爸帶著她去上鋼琴課。每當女兒出現在辦公室,老總的心情總是特別好,脾氣也特別好。我幫小姑娘檢查了作業,然后又順帶給她講了一個小故事,內容無外乎是從前有個老國王獨斷專行,聽不得他人的意見,幾乎招致滅國之災,后來王子用小故事點醒了國王,國王于是廣開言路,從此國富民強……當然,這個被添油加醋的故事,老總很容易聽出弦外之音。隔了一陣,他說:我們公司也要學習老國王,知錯就改。
比較普通同事,說出上司的“不好”是一件風險更大的事了。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說“不好”,一樣的話,可能在不同的場合收效相反。“我”的聰明之處在于能夠利用自己的工作,創造最恰當的時機把“不好”說出來。
1.選擇時機
人在心情愉快的時候比平時更寬容,因此,在這樣的時候聽到批評和反對的意見會相對容易接受。有其他下屬在場的情況下,不適宜指出上司的缺點,即使你很客氣,也會讓上司覺得不夠尊重。在上司心情不佳,為工作焦慮的時候,更不要指出他的“不好”,這時他很容易認為你是在指責他。
2.引入話題的技巧
要把話題引入到上司的“不好”上,還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比如可以先拿自己開刀,向上司檢討自己的一些“不好”,然后再把話頭引到上司的缺點上。還可以先談些公共話題或者私事,這樣把距離拉近以后,再引入正題。
“入職以后,公司給我安排了一個導師,讓他帶著我做業務。導師是東北人,性格豪爽,在業務上對我毫無保留,去談業務都帶著我,把客戶都介紹給我認識。我發現導師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他愛喝酒,也算比較能喝的。只是酒過三巡之后,就必定俠肝義膽,別人說幾句好話,和他拍拍肩膀,就成了他的自家人,什么原則都可以服從哥們義氣了。那些客戶利用他這點,每到談合同的時候就請他喝酒,然后在酒桌上把價格壓低,借著酒勁讓他簽字。我發現,公司里導師做的業務都是有量無價,合同比別人多,利潤卻比別人低。導師因此少拿很多的提成獎金,當然這也會影響到我的收入。
在導師眼里我就是個小學生,從來都是他教我這教我那,指出我的不足,我哪有資格給導師提意見啊。可是,每次跟著他去吃飯,我都為他在酒桌上被人算計著急。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用手機把酒桌上客戶趁導師醉酒壓價的片斷偷拍了下來。
有一天我跟導師聊天,我問他,喝醉酒的人都有什么失態的表現啊?他就給我講了好多好笑的事。我說:跟他們比你真是太棒了,喝了那么多酒還照樣可以談業務。然后,我把偷偷拍的視頻拿出來給他看,他終于看到自己酒醉后是如何被擺布了。
在這種職場上的師生關系中,作為學生要恰當地說出導師的“不好”當然很難。一般的同事,大家是平等的,不必有太多的顧忌;上司與下屬之間,是一對多的關系,上司不會刻意在乎某一個人對他有什么看法。而這種職場的師生關系是一對一的,屬性上是主與從的,所以,導師可能會非常介意實習生說自己的“不好”。
1. 暗示不足
各行各業都有精英,你的職場導師水平再高,也會有比他更出色的人。比如他正帶著你做某項工作,你發現了一些問題,卻不好直言。你就可以找機會稱贊他:“我看你比誰誰誰(公認水平更高的人)并不差啊,如果你要是在XX方面(“不好”所在)如何如何,都可以超過他了”。
2.變特指為泛指
把某個缺點說成是一類人的缺點,而不是他一個人的缺點,讓他感覺并不只是他一個人有這樣的問題,心中更容易接受。比如說“喝酒的人都容易……”、“豪爽的人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