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富
我國第一個植樹節是近代著名林學家、教育家凌道揚先生倡議設立的。凌道揚,廣東省寶安縣(今深圳)人,中國近代林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林學會的創始人之一。1912年,凌道揚考人美國麻省農業大學,后人耶魯大學林學院,1914年獲耶魯大學林學碩士學位,是中國獲得該學位的第一人。后來,凌道揚抱著科學救國的思想與熱忱回到祖國。就職于上海基督教青年會不久,他就倡導推動該協會設立森林科,致力于森林科學的研究和宣傳普及工作。
1915年,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看到祖國遍地荒山禿嶺,便聯名上書北洋政府農商部長周自齊,倡導以每年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同年7月,在孫中山的積極倡議下,報經袁世凱批準,政府正式下令,規定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次年執行。
1916年清明節,民國政府在北京西山馬金頂舉行了中國第一個植樹節慶典,同時要求全國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在植樹節期間廣泛植樹造林,并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以及學校如期參加。
雖然清明節作為植樹節在全國得以推廣,但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北方,特別是東北和西北等地,清明節前后并不適合植樹。樹木勉強種下去,存活率也很低。因此,北方有些地方就將植樹節定在了谷雨這一天。
而在南方,由于氣溫回升稍早,到了清明節再植樹就比較晚了,因此南方一些地方又會提前種樹。就在北洋政府準備第一個植樹節時,湖南省督軍兼省長譚延闿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將植樹節定在當年的春分。
不過,隨著一個人的逝世,植樹節的意義發生了巨大變化。此人便是孫中山先生。作為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對林業也非常重視,他將發展林業列人了實業計劃,主張大規模造林,并多次在演講中闡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鑒于孫中山先生生前提倡的林業理念,1928年3月初,在孫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際,各地通過植樹來表達紀念之情。1928年3月12日下午,社會各界先至中山陵渴陵,后舉力植樹典禮。以后,每年的3月12日,全國各地一致舉行植樹典禮,并將這一天定為植樹節。鄒寸,也照顧到北方地區3月上旬寒氣未消,還不適于栽樹等實際,特規定植樹節于3月12日舉行之外,北方地區的造林宣傳運動可延續至清明節。
20世紀80年代,全民義務植樹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每年的3月12日作為植樹節也變得家喻戶曉。
(選自2018年第5期《新湘評論·下半月》,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