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芬

世界上近代最早的植樹節是由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設定植樹節,動員人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的美國,植樹節沒有全國統一的法定日期,但是每個州每年都會進行植樹活動。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人士都會浩浩蕩蕩參與進來。據統計,目前美國有三分之一的地區為森林所覆蓋,這與每年的植樹活動是分不開的。
在印尼有一項有趣的規定:第一次結婚的夫婦要植樹2棵,如果離婚,要植樹5棵才能予以登記,而二婚的人士要植樹3棵。這樣有趣的規定旨在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也是警醒人們婚姻不是兒戲。還有日本、波蘭等國家,都是通過制定不同的規定,例如添車種樹、添丁種樹,還有家庭樹等,來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于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術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選自2018年第10期《寫真地理》,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