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123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蔡家玥
每天回到宿舍,老媽都要對我進行“電話轟炸”: “水果吃了嗎?有沒有熬夜?最近過得怎么樣?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這時,我便煩不勝煩,沖電話里大聲嚷道:“你知道別人趁這段時間做了多少題嗎?我沒空聽你說這些,再見!”然后狠狠地把電話掛掉。
周二晚上,我被繁多的作業攪得心煩意亂。“丁零零——”電話再次響起,媽媽又開始絮絮叨叨,慢條斯理地說完這個說那個,看樣子要跟我細細聊一個晚上。我按捺不住自己的急性子,正要掛斷電話,她卻突然輕輕地說:“我昨晚半夜醒來,竟忘了你住校,披上外衣就要過去給你蓋被子。”那一刻,記憶的閘門打開了,回憶像滔滔江水奔涌而來,我呆呆地站著,竟忘了掛斷電話。

記得上小學時,我入睡后半夜總會出汗,媽媽也逐漸養成習慣——在凌晨兩三點準時醒來,披上外衣,像腳底有肉墊的貓一樣,悄悄進入我的房間,為我擦汗掖被子。有一次,我學孫悟空“大鬧天宮”,還跟她頂嘴,把她氣得臉色鐵青,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夜深人靜,我躺在床上,回想白天發生的種種,很是愧疚,翻來覆去睡不著。這時,我忽然聽到輕掩房門的聲音,只好假裝呼呼大睡。過了一會兒,我按捺不住好奇心,瞇眼一瞧,原來是媽媽。她輕輕地幫我蓋上被子,又小心地摸了摸我的后背。“奇怪,沒流汗。”她小聲嘀咕著,在我臉上輕輕地吻了一下,癢癢的,如同和煦溫暖的春風拂過,我心里的寒冰徹底消融了,只留下感動。
那一刻,我握著電話聽筒,任數不清的回憶像漫天飛舞的雪花般在我腦海里打轉。那一刻,我理解了媽媽,理解了她嘮叨背后的擔憂和關愛,理解了她在我離家求學后的孤單。我忽然發現,自己竟忽略了那個最愛我的人,自己竟從未認真傾聽過她的心聲。
那一刻,我沒有掛斷電話,而是握著聽筒,輕輕地說:“媽媽,我愛你。”
簡 評
一件小事,一段回憶,娓娓道來,讓人淚目。細說亮點有三:其一,巧用對比與插敘,敘述引人入勝。文章開頭直入主題,描寫媽媽的“電話轟炸”和“我”的“煩不勝煩”,對比鮮明,既有沖突感,又巧設懸念。中間以媽媽的一句話引發回憶,插敘“我”上小學時媽媽每天凌晨兩三點為“我”擦汗掖被子的事,為下文抒情作鋪墊。結尾呼應開頭,巧妙點題,開頭“狠狠地”掛電話與結尾“輕輕地”說“我愛你”形成對比,人物心理的轉變真實動人。其二,語言細膩,情感真摯。媽媽慢條斯理的語調與“我”的急性子,媽媽“輕輕地說”與“我呆呆地站著”,“我”小時候的淘氣、現在的急躁和媽媽不變的愛,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很細致,生動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推動了事件的發展。特別是最后“我”的反思和對媽媽的理解,讓人動容,升華主旨。 其三,善用比喻,富有文采。回憶像“滔滔江水” “漫天飛舞的雪花”,很好地表現了媽媽對“我”綿綿不盡的愛;媽媽像“腳底有肉墊的貓”,形象地寫出了媽媽怕腳步聲吵醒“我”的小心翼翼,體現出媽媽的體貼;媽媽的吻如“和煦溫暖的春風”,消融了“我”心里的“寒冰”,連用比喻,足見“我”的感動之深。
(鄔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