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意大利、西班牙特派記者 韓碩 陳曉航 本報記者 邢曉婧 ●陳欣 王會聰
中國文化和旅游部5日18時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國接待國內游客總人數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約475.6億元。在外媒看來,大批中國人在“五一”出游是中國從疫情陰影走出來的“最顯著跡象”。對于歐美國家而言,中國在疫情平穩后經濟、社會活動的恢復狀況或能為它們起到“風向標”的作用。進入5月,不少其他國家開始復工復產,其中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等疫情較嚴重的國家,“新常態”因此成為外媒報道中的高頻詞:為降低疫情“二次暴發”的風險,人們在“后解封時期”的工作與生活相較疫情之前有了顯著變化,比如在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在辦公室工作的人數減少等。
中國人“五一”出游引關注
《日本商業新聞》4日說,不少中國人在這個“黃金周”開啟“年度首場旅行”。中國攜程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這次小長假的特點是“周邊游”,鑒于多數其他國家的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中國消費者所在城市方圓300公里之內“4日3晚”的“周邊游”為出游主流。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位列入氣目的地排行榜前十。有日媒形容,很多中國人把“五一”當作“失去的春節假期”。
英國路透社說,中國交通運輸部預計“五一”長假期間每天的游客人次將達到2336萬,明顯超過清明節期間的1990萬人次。今年中國在“五一”接待的旅游人次為去年同期的近6成,數據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與中國對各景點接待游客人次作出限制有關:不得超過接待能力的30%。
“中國游客蜂擁至國內主要景點,是中國回歸正常最清晰的標志之一?!庇督鹑跁r報》說,盡管零售、消費等恢復增長仍需時日,但“五一”假期或將鼓勵那些不愿出家門的中國人“重啟正常生活”。更多人出行也有助于鼓舞遭受疫情重創的旅游業和食宿招待業。
不僅是國內旅游業、服務行業,全球品牌都在期待中國的消費者能幫助它們恢復增長。美國《華爾街日報》5日說,中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之一,去年零售額達5.8萬億美元。樂高、達美樂披薩等公司表示,他們看到中國經濟出現有力反彈;耐克、歐萊雅等企業在4月的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的需求狀況令人鼓舞。中國各地正在積極鼓勵消費,上海昨日迎來新的消費節“五五購物節”,中國商務部近日發起“雙品網購節”。也有分析對中國消費水平在短期內恢復持謹慎態度。一些民調顯示,多數中國消費者表示將謹慎花錢,增加儲蓄。
“世界已經完全變了”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5日的統計,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361萬例,死亡病例逾25.2萬例?!度A爾街日報》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達到頂峰的時間比西方國家早,隨著零售商重新開業,其經濟復蘇狀況或能為歐美提供“重要指引”。
意大利從4日起分階段解除“封城”措施。當天,建筑工地恢復作業,民眾可到公園散步或鍛煉,家人可團聚,但朋友聚會仍被禁止。在5月18日前,意大利多數商店仍需關閉。在《環球時報》記者生活的羅馬,一輛公交車最多載客25人,要求乘客戴口罩、從后門上車;每列地鐵的載客上限是300人。這兩天,羅馬街頭明顯熱鬧起來,允許經營外賣的餐館入口處都會提供消毒液和一次性口罩。
目前,有超過440萬意大利民眾重返工作崗位。一些羅馬周邊城市的居民乘坐火車來到羅馬上班,來自紅十字會的志愿者在火車站嚴陣以待,逐一檢測抵達乘客的體溫?!罢麄€國家正在復蘇,對此我很開心,不過大家還得保持謹慎,否則近兩個月的‘封城效果就浪費了。”一名復工的保險公司職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挺擔心的。據我所知,如果條件允許,很多人都選擇步行或者騎自行車上班。”“回來真好,只是世界已經完全變了?!绷_馬小企業主詹盧卡對外媒說。意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21萬例,死亡病例逾2.9萬例,盡管通報的病例持續減少,但每日新增數據仍過1000。
西班牙絕大部分地區目前正處于限制措施降級的準備階段。在此期間,成年人可出門鍛煉,小商戶可接受預約顧客。11日起,西班牙正式開啟“解封”的第一階段。西班牙衛生部5日的數據顯示,該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185例,連續3天低于200例。西班牙衛生大臣伊利亞4日對疫情再次暴發提出警告。他說,各醫院已開始安排醫生和護士在今年10月前休假,為秋冬或迎來第二輪疫情做準備。
除了上述兩個國家,葡萄牙、比利時、芬蘭、尼日利亞、馬來西亞、印度、泰國等國也正以各種方式重新開放工廠、公共場所。
“全球民眾正在適應新常態。”路透社5日舉例稱,美國最高法院4日進行“在線開庭”,并為公眾提供現場直播,這是其230年歷史中的首次;在羅馬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保持一定距離;在世界多地,營業的餐廳空空蕩蕩。美國“政治”網站歐洲版說,中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便解除“封鎖”,人們仍然不愿意到餐廳吃飯。
“政治”網站說,人們在限制措施放寬后面臨的變化可能包括:自行車出行或將更受青睞,柏林、米蘭、溫哥華等城市已經在拓寬自行車道;對辦公室的需求將降低,一方面因為許多企業無法熬過這場危機,另一方面,很多公司或將繼續允許員工遠程辦公,以限制辦公室內和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數。英國廣播公司(BBC)5日歷數英國人在“后解封時期”返崗
時可能將面臨的“新常態”:員工錯開時間上班,甚至要穿戴個人防護裝備,辦公室設置防護性分隔板。英國國家統計局5日的數據顯示,該國死亡病例突破3.2萬,超過意大利成為全球死亡病例第二多的國家。BBC稱,倫敦計劃本周日公布“解封”方案。
歐美或迎第二波失業潮?
盡管世界多國正在重啟經濟,但歐美國家仍然有遭受第二波失業潮的可能性?!度A爾街日報》說,餐廳、商場等員工成為第一批“受害者”,接下來,恐怕連那些通常無需近距離接觸他人的工作也要受到沖擊:安排員工在家辦公的一些企業,因銷售下滑開始裁員;企業法律顧問發現工作機會開始變少;一些公務員因地方政府預算緊縮只好放無薪假……
《金融時報》4日稱,4月底的數據顯示,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在6周時間里達到3000萬;德意志銀行首席歐洲經濟學家馬克·沃爾認為,歐元區的失業率可能比疫情暴發前的7%左右高一至兩倍。國際勞工組織預測,今年第二季度勞動時間的減少量將相當于3億多個全職崗位的流失。有分析稱,第二波失業潮或在半年至一年后到來。
“我們都很害怕?!?1歲的西班牙馬德里居民希梅內斯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說,“現在沒有失業,不代表幾個月后不會失業。但健康更重要,畢竟工作總是能找到新的?!?/p>
路透社5日稱,最新的愛德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顯示,6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的優先任務是盡可能地挽救生命,即便這意味著經濟復蘇更加緩慢,僅1/3受訪者支持優先搶救就業崗位、重啟經濟。路透社說,這一民調結果對人們對封鎖越來越感到疲勞的觀點提出了挑戰。▲
環球時報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