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這一年,遼寧將解放思想、真抓實干,抓好8方面重點工作,不斷取得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勝利。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左右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
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單位GDP能耗持續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堅持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省本級一般性支出壓縮15%
引導資金更精準流向實體經濟
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抓好108個工業高質量發展項目
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加快培育“小店經濟”
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優化通關環境

堅決完成1.42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著力做好年收入5000元以下人群的幫扶工作
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80天以上,PM 2.5濃度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
實施遼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
加強高負債企業、P2P平臺風險排查
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強化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應上盡上”
優化營商環境要從提高效率向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轉變
打造“時時好、事事好、處處好、人人好”的營商環境
抓好能源控股、水資源、機場集團等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
穩妥推進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等多種形式改革
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堅決做好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

實施100個省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
大力培育瞪羚、獨角獸企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萬戶
深入實施“興遼英才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1000人以上
推進10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100個智能制造重點項目
培育壯大IC裝備、航空裝備、機器人等產業鏈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穩步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
全力打造旅游強省,旅游總收入增長15%

精心組織中國—中東歐地方領導人會議
全力辦好外交部遼寧全球推介活動
落實遼寧自貿試驗區新一輪試點任務
推進沈陽、大連、撫順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
舉辦中日博覽會、中韓投資貿易博覽會,辦好中國國際數字和軟件服務交易會
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京沈客專全線貫通
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戰略
加強與江蘇、北京、上海對口合作
提高沈陽、大連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支持沈陽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推進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推動遼中南城市群加快發展
抓好沿海經濟帶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深入落實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各項改革舉措
推動遼西北地區加快發展
支持遼東山區發展綠色經濟

糧食產量穩定在400億斤以上
抓好生豬生產,加快畜牧業、漁業轉型升級
因地制宜發展蔬菜、名優水果、區域特色農產品,
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
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民宿經濟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1萬人
做強做大飛地經濟
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繼續提高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提高5%和7%以上
全面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提高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
健全殘疾人幫扶制度,提高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群體救助標準
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依法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加快高校“雙一流”建設,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合作
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打造集臨床、教學和科研于一體的醫療高地
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摘編自2020年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