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邨

遼寧中醫藥大學舉行“我和國旗在一起”快閃活動
仁心仁術,弘揚岐黃;書寫大醫精誠,鑄就人間大愛。
在沈陽,有一所高校因好人好事層出不窮而頻上熱搜。
僅從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這所學校的師生在他人遇到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報道就達30多篇。這所學校,就是砥礪奮進60年創造一個個精彩瞬間的遼寧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遼寧中醫”)。
近年來,遼寧中醫人愛心救人已成為一種現象。“最美90后”“最美孕婦”“最美醫生”……一個個“最美”,讓這個群體在現實生活中備受關注,在網絡空間成為熱議話題。對遼寧中醫人來說,救人,是“本能”,是“本分”;“讓我上!”是他們“不需要選擇的選擇”。
仁者愛人,大愛無疆。在書寫人間大愛的遼寧中醫好人隊伍中,我們總能看到共產黨員的身影,他們一次次用實際行動叫響“我是共產黨員”。
2019年10月18日,在從沈陽飛往貴陽的航班上,一名男乘客身體不適,急需救助。聽到空乘人員的廣播,坐在客艙里的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書記張虹璽立即解開安全帶沖了過去:“我是醫生,讓我看看!”
查體、號脈、簡單交流后,有著22年從醫經驗的張虹璽按壓這位乘客的內關穴——“強心”,按壓其合谷穴——“調節氣血”,動作專業熟練。持續按壓10多分鐘后,那位“隨時可能昏厥”的乘客轉危為安。
“我是一名醫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張虹璽在面對感謝贊揚時說:“我責無旁貸?!?/p>
在遼寧中醫藥大學,像張虹璽這樣的好人隨處可見。作為訓練有素的醫者,他們視患者為親人,無怨無悔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一次次圓滿完成各類疾病的防治,及時處理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用忠誠托起生命的脊梁,讓被救者脫離危險。作為具有堅定信念的共產黨員,他們更以其責任擔當和無悔實踐體現著執政黨的先進性和人民性。
“醫道之行,始于尊重,這種‘下意識’是經過訓練后的一種本能反應,它飽含著對生命的敬畏、對蒼生的悲憫?!边|寧中醫藥大學校長石巖說。
“出手相幫,品德高尚”。在這8個字的背后,是被救者對遼寧中醫藥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程相甫的高度贊譽。
2019年8月21日,位于學校附近的一個水果超市里,一位八旬老人購物時突然昏倒,鼻流鮮血不止,當場意識喪失。
危難之際,從此處經過的程相甫第一時間組織現場人員開展搶救工作。他運用平時所學專業知識果斷采取措施,通過按壓止血,刺激人中、內關等穴位,使老人慢慢恢復了意識。
不久后,老人再次發病,不僅意識喪失,而且呼吸和心跳也出現異常。一直守在一旁的程相甫一邊安撫家屬,一邊安排人員撥打120,并及時清除了老人口中的痰液,繼續按摩局部穴位,促進老人意識恢復,為進一步施救贏得寶貴的時間。
仁心仁術鑄醫魂,向上向善傳大愛。遼寧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呂曉東說:“在學校,像張虹璽、程相甫這樣的優秀共產黨員不斷涌現,校長石巖在火車上用針灸及時救治病人生命,在西豐縣擔任駐村扶貧干部的教師邵洪偉在交通事故現場開展急救,爭分奪秒‘搶回’村民的生命……‘讓我上’的本能行為背后,不僅飽含著對生命的敬畏、對蒼生的悲憫,更彰顯了共產黨員關鍵時刻的勇于擔當。”
在遼寧中醫藥大學,共產黨員伸出愛心之手傳遞滿滿正能量,用實際行動傳遞愛心,何止在治病救人時。
2017年7月,沈城一場暴雨,“火”了一所學校。當時,在呂曉東的帶領下,學校師生組成應急救援搶險隊,第一時間打開校門,歷時3個多小時,幫助130多輛社會車輛脫離深水區。濃濃的人間大愛點燃了沈陽熠熠生輝的城市之光。
大愛無聲,精誠濟世。遼寧中醫人用行動傳遞的大愛是一種理念、一種傳承、一種文化。
堅持發揮中醫藥特色,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在祖國需要時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投身公益事業,用真情和愛心譜寫了一曲曲大醫之愛的頌歌。
多年來,無論是地震、洪水災害發生,還是“非典”肆虐、甲流猖獗、新冠肺炎疫情襲來,遼寧中醫人總是第一時間義無反顧地奔赴救治第一線,大力推進對口支援和駐村扶貧工作,造福一方百姓。
多年來,“青春暖夕陽”“艾芯公益”“芳華愛心支教團”……一個個愛心團隊入社區、進鄉村,憑借著一把艾條、一根銀針、一個火罐,提供志愿服務。
支教、支醫、助老助殘,關注貧困學生,他們用責任和愛心在志愿服務中展現使命和擔當,涓涓細流匯聚成激情澎湃的大愛之河。
學校4所附屬醫院常年堅持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定期開展送醫送藥和義診活動,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為廣大群眾健康造福。
大醫精誠,以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架起這愛心之橋的主心骨,正是學校各級黨組織;走在最前邊的帶頭人,是一名又一名心系人民的共產黨員。
“厚德博學,繼承創新。”60年春華秋實,如今的遼寧中醫藥大學,已成為鍛造理想信念的熔爐、弘揚主流價值的高地、涵育中華文化的家園、滋養文明風尚的沃土,為推動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祖國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不斷作出新的重要貢獻。
根深才能葉茂,遼寧中醫藥大學之所以形成“好人現象”,之所以涌現出一個個沖鋒在前的共產黨員,既源于深厚的中醫文化積淀,又源于學校高質量黨建引領,離不開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思想道德建設的常抓不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進入新時代,遼寧中醫藥大學堅持黨建引領,以加強黨建為學校發展立根,以思政工作為學校發展鑄魂。“長期以來,遼寧中醫藥大學不忘立德樹人之本,激勵一代代遼寧中醫人樹立蒼生大醫的理想,追求祖國醫學的‘至精至微之術’。”遼寧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曾慶捷說。
學校黨委組織開展了以黨風建設為統領的機關作風建設、師德師風建設、醫德醫風建設、學德學風建設“五位一體”作風建設,依托二級黨校、講習所等平臺,不斷強化理論武裝;開展“主題特色黨日”“校園先鋒工程”等工作,多維度提升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學校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戰斗堡壘作用。
學校黨委堅持把正確的政治方向貫穿辦學育人全過程,以高質量黨建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細落實。學校緊扣“立德樹人”時代內涵,將立德與育人緊密結合,將專業課、思政課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結合。先后組織開展“同升國旗、共唱國歌”“千個寢室、千面國旗”“千人快閃、祝福祖國”“為國護旗、為國爭光”“共襄盛況、共享成就”“紅色電影周”“紅色圖片展”“我和國旗同框”等活動,千面國旗飄揚在金秋的校園里、飄揚在同學們的宿舍窗前,鮮艷的中國紅融入師生的血脈,讓五星紅旗在心中高高飄揚。
歷史,賦予遼寧中醫藥大學厚重景深;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給學校師生提供了豐沛營養;高質量黨建,凝聚起學校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堅守初心中淬煉,在踐行初心中奮進,遼寧中醫藥大學的共產黨員將愛心匯聚黨旗下,正以實際行動彰顯行動自覺與政治擔當,詮釋共產黨人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