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劍夷(右)在食用菌大棚中干活
曾經,他是一名公安戰線上的人民衛士、遼寧省公安廳環境安全保衛總隊副處長,先后偵破過跨國殺人案、系列搶劫殺人案、居民樓爆炸案、“602”涉黑團伙案等大案要案,特別是在保衛生態環境安全的新戰場上,領銜偵破了遼寧省第一起污染環境案和第一起部督嚴重污染環境案。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受嘉獎5次,2017年被授予“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如今,他響應黨的號召,主動請纓,積極投身遼西一個偏遠山村,抓黨建、興產業,排憂解困、精準脫貧,特別是利用自身優勢,掃黑除惡,維護穩定,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宗旨。他就是遼寧省公安廳派駐葫蘆島市南票區大興鄉石灰窯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張劍夷。
駐村伊始,張劍夷認真向身邊有實踐經驗的同志學習,深入田間地頭調研,迅速進入角色,適應工作崗位。
為了加強村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張劍夷為村部安裝了電子顯示屏,更換辦公室門牌,做到“五室”齊全,組織生活八項制度全部上墻。他還定期為村部更換國旗,讓那抹鮮紅的顏色永遠飄揚在空中。同時,張劍夷完善村級組織相關制度,帶領全村黨員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進一步夯實了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等會議制度,嚴格規范村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帶頭研討發言和講黨課,每月組織黨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強化了全體黨員的政治學習教育。以前的組織生活是個別黨員“請都不來”,現在是“不請自來”、一個都不少,黨員的參與度越來越高,村級組織生活也越來越規范,實現了村級組織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
張劍夷深深地認識到,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點,必須努力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脫貧產業。
為了把扶貧工作做實做好,他在全村開展深入細致的走訪調研,多次和村民代表進行商討,掌握村里的實際情況后,針對本村木材秸稈多、有的村民具備一定種植基礎的情況,張劍夷與村“兩委”班子按照“樹特色、建基地、創品牌”的發展思路,以鄉村產業振興為目標,多方籌資350萬元,建設了占地50畝的石灰窯村食用菌培植基地。他多次到遼寧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進行技術咨詢,爭取技術支持,通過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建成7個標準化大棚,每個大棚培植5萬個菌棒,正式投產后,經濟效益每年可達15萬元,村集體經濟獲利80萬元,不僅摘掉了石灰窯村“空殼村”的帽子,還帶動了村民持續脫貧致富,為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張劍夷把村里的扶貧引資工作時刻裝在心里,同時,他也不忘為全區的招商引資工作盡一份力。為進一步推進全區招商引資工作,張劍夷與中海油集團、遼寧省環保產業集團取得了聯系,極力促成了危廢處置產業園項目落戶南票區。該項目總投資達1.2億元,建成投運后,每年可實現利稅千萬元以上。同時,依托產業園,將形成再生資源產業鏈,促進本地循環經濟發展,而且通過進一步協商,園區用工優先聘用貧困戶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助力精準脫貧,全面提高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張劍夷剛到石灰窯村不滿半個月,得知該屯飲用水水泵發生故障已兩個多月之久,村民飲水靠到鄰屯借水、要水維持生活。張劍夷決定為村民打一眼井。他自費3萬元實施了“治水”工程。為了讓村民早日用上水,張劍夷不怕苦、不喊累,連續6天奮戰在工地上。在他的帶動下,村里的黨員和群眾都積極參與到勞動中來,終于打成了深約130米的水井。“雖然這幾天在工地上很累,但看見大家雀躍歡呼著,喊著‘張書記,有水了,有水了’,那一刻我非常激動,感覺很充實。只要能為村民辦成實事,再苦再累也心甘。”張劍夷說。
張劍夷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三家子屯沒有資金安裝自來水管路,張劍夷便多方協調資金7萬元,為該屯36戶村民解決自來水供水難題。秋收時節,看到村路坑洼、交通不便,他主動協調南煤集團伸出援手,為全村9個自然屯平整路面3.2公里,確保了村民收獲的糧食及時運輸出售。
為了給村里的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張劍夷為石灰窯子小學捐贈圖書500余冊,協調市青聯捐贈籃球、足球40余個,跳繩100條,乒乓球案臺3個,聯系團市委為1名大學生、5名小學生爭取到希望工程助學款直至大學畢業。
為了更好地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張劍夷11次到貧困戶楊永和家中走訪,自費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主動為身患大病、行動不便的五保戶楊世力老人爭取到鄉政府救濟款;積極協調民政部門,為自幼殘疾的村民齊興重新進行傷殘鑒定,辦理殘疾證;為患病住院期間無力負擔餐費的貧困戶李玉春協調民政救濟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為電線短路失火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于鳳忠協調區政府及包保單位,及時解決了救濟款和米、面、油等生活物資。春耕時節,為降低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3戶低保戶種地的成本,張劍夷還自掏腰包為他們提供了116袋復合肥。
為了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張劍夷積極爭取葫蘆島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持,強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宣傳工作,在全村張貼公告,在村屯講解中央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的政策。活動當天接到群眾舉報有村民種植罌粟,張劍夷立即與民警趕到現場,依法鏟除罌粟954株。為保護好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張劍夷利用職業優勢,組織專案組在南票區打掉了一個污染環境的黑窩點,刑拘2人,有效地推進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向基層延伸。
為了化解群眾矛盾,張劍夷多次到葫蘆島北站接訪,用真情感動上訪戶,把上訪戶帶回村里。他多次到田間地頭為村民丈量土地,化解多起鄰里土地糾紛。張劍夷積極聯系住建部門到村里講解農村宅基地建設規定,化解不少鄰里蓋房擋光引起的糾紛。他還積極協調大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解決了占地歷史遺留問題。駐村以來,張劍夷共協調化解矛盾糾紛42件,解決了13件信訪頑疾,為地區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兩年多來,石灰窯村的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張劍夷的真心實意,為他送來了寫有“干實事、得民心,真擁護、好干部”“心憂弱群,胸裝民生”等字樣的錦旗。正是通過這一樁樁、一件件生活“瑣事”,張劍夷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黨員的擁護,成為群眾的貼心人、脫貧的領路人。
不忘初心思民富,牢記使命解民憂。投身鄉村終不悔,揮灑熱血鑄警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下去,多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張劍夷的話語擲地有聲。在張劍夷的帶領下,石灰窯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遼寧省委組織部組織二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