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東方IC
新聞事件:2月23日晚,南京市公安局發布公告,稱“根據偵查取得重大破案線索”,于當日凌晨一舉破獲 28年前發生在原南京醫學院(現為南京醫科大學)的“3·24”命案。消息一出,引發社會關注。
許多消息來源指出,1992 年案發后,警方曾通過各種力所能及的刑偵技術手段,包括群眾走訪、懸賞尋求線索、發布嫌疑人模擬畫像等,試圖還原證據鏈,但囿于條件始終未能有所突破。盡管如此,一代代南京警察仍精心保存著“3·24”案的各種相關物證。
據悉,此次命案告破的關鍵,是嫌疑人一名涉及其他案件的親屬被警方提取DNA 檢材,經與28 年前保存的“3·24”案相關物證上所提取DNA 檢材進行Y 染色體比較,最終鎖定了28 年來都生活在南京市石鼓路(離命案發生地不到5 公里)的嫌疑人。
毫無疑問,這是以DNA 為代表的現代偵查技術的又一次勝利。在南醫大命案之前,讓人聞之色變的“白銀連環殺人案”,同樣是在案發多年之后,依靠DNA 比對技術,抓獲了強奸殺害11 名女性的真兇。
從白銀案到南醫大案,包括韓國著名電影《殺人回憶》的原型“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告破,近幾年來,偵查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讓那些塵封已久的懸案,有了重見天日的可能。
盡全力偵破每一起案件,讓每個作惡者都受到法律的制裁,是捍衛公平正義、守護法治底線的必然要求。過去由于偵查技術有限,一些影響極大的惡性案件,調查起來可能無從下手。但現在,隨著人工智能、DNA 比對、指紋識別等技術的發展,破案切入口更多,偵查手段更先進。不僅時下發生的案件要全力偵破,懸而未解的積案,同樣不能輕易放棄、讓它們隨歷史塵封。
南醫大案的告破就證明,即便時隔多年,相關證據已經滅失,辦案人員也經過了好幾代,但在現代偵查技術的加持下,真相依舊可能近在咫尺,隨時都會因某個偶然線索被觸及。當然,白銀案、南醫大案等懸案時隔多年后的突破,是偵查技術的勝利,更離不開辦案人員多年來鍥而不舍的努力。沒有一代代警察的踏實工作、恪盡職守,無論科技如何發達,刑偵技術手段如何進步,也不可能憑空施展威力。
所以,我們在感慨高科技不斷發展,寄希望于技術、設備的進步和普及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最關鍵的破案“勝負手”始終是人。正所謂成事在科技,謀事在人為。就這些懸案而言,囿于當年的破案技術條件,正義的審判或許會遲到,但“技術+努力”會宣告正義不會缺席。(據《新京報》、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