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從美國退市一年后,中芯國際5日晚間發布公告,擬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市場估算其融資規模達300億元人民幣。此次募資約40%用于投資于12英寸芯片SN1項目,約20%用作為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用作為補充流動資金。作為中國半導體制造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一年前在中美貿易戰反復拉鋸、華為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關口宣布退出美國紐交所,一直被猜測回歸A股。
回歸A股的消息公布之后,在香港上市的中芯國際6日股價收盤大漲10%,市值突破870億港元。在中芯國際的帶動下,香港股市半導體板塊集體大漲。
4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實施《關于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下調紅籌企業A股上市的門檻。當日,中芯國際董事會審議通過境內(A股)上市議案。市場分析機構認為,中國半導體行業芯片設計、代工和封裝三個環節中,芯片設計方面華為實力強大,封裝環節有長電科技、華天科技等公司,代工環節實力最為薄弱,僅有中芯國際一家實力較強。中芯國際回歸A股,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沖美國科技禁運對中國企業造成的風險。路透社4月17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華為正將公司內部設計芯片的生產工作從臺積電逐步轉移到中芯國際來完成,以應對美國可能出臺更多限制措施。2019年,中芯國際營業收入約31.16億美元,不足臺積電1/10,若融資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可以加速其“超車”步伐。
美國疫情不斷擴散,資本市場也被波及。在此背景下,有消息稱京東和網易都在謀求于香港二次上市。不過兩家公司目前對此均不予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