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玉燕
一
“龍女報恩”故事在中國流傳甚廣,各民族各地區皆有傳述,其起源受到佛經中龍女故事的影響較深。東晉時,佛陀跋陀羅和法顯集譯而成的《摩訶僧律》卷三十二載有一則“龍女報恩”的故事,主人公有兩位:商人和龍女。施恩者作為主人公在報恩類型的故事中已成定式,而在這則故事里,由龍女說出大段說教,將其提升為僅次于施恩者的第二位主人公。白化文認為“這種男女兩主人公雙峰并峙的安排,影響了后來中國類型龍女故事的構思”。
六朝至唐代,關乎龍女的故事類型更為豐富,在流傳過程中經由民間講述的加工,逐漸脫離最初的佛教故事而漢化、世俗化,并啟發文人創造出中國本土的龍女形象和報恩故事。李朝威的傳奇《柳毅傳》是較早的一篇涉及龍女報恩情節的故事,由于第一主人公是柳毅,龍女及其報恩的內容并不占主體地位,而是作為點綴附著于柳毅的形象之上,起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宋代劉斧《異魚記》里龍女躍至與施恩者并列的位置,她雖然沒有以人形現身于施恩者面前,但個性色彩較為濃重,身處困境仍能保持威嚴與神秘,對施恩者說出“放我者生,留我者死”“汝若殺我,無益;放我,當有厚報”等恩威并施的話。這一點在民間流傳的龍女報恩故事文本中非常少見,不過民間故事文本對龍女主體性地位的強調則多有體現。龍女作為主人公之一的地位獲得確認,使得其報恩情節也得到強化,故事的組織結構擺脫松散而趨于緊密。如此一來,便于我們抽繹龍女報恩故事文本的主要情節,其作為“龍女報恩”故事類型的特質也更為凸顯。
二
“龍女報恩”是神異類的報恩故事之一,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將之劃為555型“感恩的龍公子(公主)”,情節簡單而精彩,生命力較強,至今仍流布于全國各地,文本數量可觀。考慮到分析工作的可操作性,從漢族流傳的眾多“龍女報恩”型故事中隨機選取21個文本(編號T1~T21,附于文后)。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參照劉魁立先生《民間敘事的生命樹——浙江當代“狗耕田”故事類型文本的形態結構分析》的研究思路,運用類型學的方法,通過共時性的比較,從故事形態結構入手,將講述“龍女報恩”的21則故事文本劃分成八個類型變體。
1.故事類型變體之一
化身他物的龍女陷入危機(困境)—主人公施恩于龍女—龍女回報主人公,贈物或帶來其他好處
這一變體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即龍女化身為他物(一般為魚類),被漁人捕捉。隨后獲得主人公的解救,龍女便許諾回報他。龍女的回報并非立刻兌現,所回報的東西也都是財寶等好處。T1《異魚記》中龍女遣使贈送美珠。
2.故事類型變體之二
龍女陷入危機(困境)—主人公施恩于龍女—龍女回報,同主人公成婚,帶來財寶等好處
變體二同變體一最大的不同在于,變體二的回報內容不是物質或其他好處,而是以龍女本人同主人公成婚的方式來報恩。二人成親往往包含了龍女贈送物質好處的成分,如T5《龍女報恩》(閏氏講述)中龍女帶來銀子買地,兩人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T21《柳毅傳》中龍女最終與柳毅成親,所帶來的“法用禮物,盡其豐盛”。
3.故事類型變體之三
龍女或其親族陷入危機(困境)—主人公施恩于龍女—龍女回報,同主人公成親,帶來財寶等好處—龍女離開
就主體情節而言,變體三與變體一、二是相同的,但變體二龍女與主人公成婚后,二人一起生活,而變體三的故事中龍女成親之后又獨自離開,回到龍宮,并贈物報答。龍女離開的緣由不盡相同,T12《龍女報恩》(王張氏講述)中龍女只能在人間停留一百天,若不回宮則觸犯天規,臨走之前她將寶扇、聚寶盆贈予主人公。T16《釣魚郎和龍女》中龍女與主人公成親生子,但由于龍王反對,二人不得不分離。
4.故事類型變體之四
化身他物的龍女或其親族陷入危機(困境)—主人公施恩于龍女或其親族—龍女回報,為主人公帶來好處—惡人覬覦,使壞謀奪好處—龍女施法懲惡,惡人得惡果—龍女離開
龍女陷入困境、受到某人的恩惠這一母題鏈十分重要,它在邏輯上直接觸發了龍女報恩情節。龍女報恩故事類型的中心母題是龍女報恩,故報恩主體無疑是龍女,而次要但亦重要的母題鏈——龍女陷入困境、受到某人恩惠,其主體未必始終是龍女。有時候,和龍女有關的人,如龍女的親族(龍子、龍王等)也都可以替換龍女,成為主人公的施恩對象,這種主體的變換并不影響中心母題的出現,也不會改變這個故事的類型性質。T13《破罐與龍女》中破罐所搭救的小白蛇是東海龍王。T15《王小娶龍女》中王小對龍宮有恩,龍王讓其選擇禮物時,他選擇了龍女所變之貓,歸家后龍女現形同其成婚,完成了事實上的報答。T19《漁郎和龍女》中,被救的是龍子,最后報恩者仍然是龍女。T20《打魚人與龍女的故事》中主人公將長命鎖——龍王的眼睛還給龍王,于是龍王讓龍女同其成婚以回報。其中,T13《破罐與龍女》屬于變體四的范疇,其他幾則屬于其他變體類型,此處為證龍女陷入困境、受到某人恩惠的母題鏈具有較強的活躍性,故匯總列舉以便理解。在歸類時,我們可以把龍女、龍女親族陷入危機并受到主人公恩惠合并概括。
惡人覬覦主人公娶龍女、享有龍女帶來的財寶,使壞謀奪龍女及財寶的情節是前面三個變體所不具備的,它發生于龍女報恩情節之后,緊接著就是龍女離開主人公回到龍宮的結局。T18《龍女廟的傳說》中惡人作惡出現了兩次,第一次作惡被龍女懲罰,在龍女離開后惡行復萌,于是龍女回歸,鏟除了惡人之后再次離開。這種重復手法增強了文本的故事性,實質上未生發新的情節,歸類仍然與單次懲惡再離開的情節相同。
5.故事類型變體之五
化身他物的龍女陷入危機(困境)—主人公施恩于龍女—龍女回報,同主人公成婚,帶來財寶等好處—惡人覬覦,使壞謀奪好處—龍女施法懲惡,惡人得惡果—龍女離開
變體五與變體四的情節及其發展順序并無二致,不同之處在于龍女報恩的內容,變體四的文本中龍女未和主人公成婚,變體五則有成親情節。
6.故事類型變體之六
化身他物的龍女陷入危機(困境)—主人公施恩于龍女—主人公受邀到龍宮做客—龍王贈禮,要主人公挑選—主人公擇物而歸,該物為龍女化身—龍女現身,為主人公做飯,帶來好處—龍女同主人公成婚
這一變體的文本都增加了新的母題鏈,主人公施恩于龍女之后,受到邀請到龍宮做客,選擇禮物并帶回。幾個文本在去龍宮做客的方式上有所不同,T8《孝男得龍女》中龍王讓龜丞相設巧計將主人公引到龍宮,T10《龍女嫁漁郎》中龍王用大風把主人公卷來,T14《龍女》龍王遣使者邀請,T19《漁郎和龍女》中主人公則是跟隨所救的龍子來到龍宮。
龍王為了表達感謝,讓主人公選擇禮物的情節在幾個文本中基本一致。主人公不要金銀財寶、綾羅綢緞,而是選擇龍女化身的小貓。在擇物情節上,一些文本的龍女化身不是小貓,而是花,如T2《龍女報恩》(魏氏口述)里的小白花,T6《阿三和龍女》里的白花。
主人公帶龍女化身歸家,龍女或是直接現人形,如T8《孝男得龍女》和T10《龍女嫁漁郎》,或是暗中現形為主人公做飯,一段時間后被主人公發現,拿走變身法寶(貓皮之類),隨后兩人成婚,如T14《龍女》和T19《漁郎和龍女》。其他變體中的文本如T6《阿三和龍女》、T11《龍女報恩》(王氏口述)、T16《釣魚郎和龍女》、T17《張打槍和龍女》、T20《打魚人與龍女的故事》均有此情節。需提出一點,暗中現人形為主人公做飯,被拿走變身法寶(貓皮之類)的情節顯然是田螺姑娘的母題被融合進來的結果。
7.故事類型變體之七
龍女或其親族陷入危機(困境)—主人公施恩于龍女—主人公受邀到龍宮做客—龍王贈禮,要主人公挑選—主人公擇物而歸,該物為龍女化身—龍女現身,回報主人公,帶來好處,同主人公成親—惡人覬覦,使壞謀奪好處—龍女施法懲惡,惡人得惡果
相較于變體四、五、六而言,變體七的故事形態更為完備,既有龍宮做客、擇物而歸的情節,亦有惡人覬覦謀奪、龍女懲惡的情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文本中惡人使壞、龍女巧智懲惡的情節循環三次,如T6《阿三和龍女》、T11《龍女報恩》(王氏口述)、T15《王小娶龍女》及歸屬于其他變體的T7《龍女下嫁》、T17《張打槍和龍女》,均體現了敘事的三次重復規律。
8.故事類型變體之八
主人公偶得龍女化身—龍女為主人公帶來好處—主人公發現龍女身份,龍女消失—主人公找到龍女,幫助其親族—龍女回報,同主人公成婚
變體八的文本為T20《打魚人與龍女的故事》,其主干情節沒有變動,包含了龍女親族受到某人恩惠,龍女與之成婚報恩的中心母題。但在主要母題鏈之前還延伸出一個枝丫,龍女化身為蛇,欲騙取主人公的一件東西——長命鎖,那是龍王所需之物(龍王的眼睛)。此外,龍女暗中現形為主人公做飯,被發現后隨即消失,這一情節同樣是田螺姑娘母題糅合進來的結果。
三
龍女報恩故事類型的眾多文本有著繁簡不一的情節,具體情節的排列順序互有差異,但它們都是圍繞情節基干和中心母題展開的。經過抽繹、匯總、歸納,我們得到八個故事類型變體,在對這些變體進行分析比較后,不難發現它們的重疊部分,即龍女或其親族陷入危機,主人公施恩于龍女或其親族,龍女回報主人公。這是構成“龍女報恩”故事主體的情節基干,它包含了兩個重要的母題鏈,分別以主人公施恩于龍女、龍女回報主人公為內核,構成這一故事類型的兩個中心母題。在情節基干上延伸出的其他母題鏈,依據劉魁立先生的觀點,可以分為積極母題鏈和消極母題鏈。消極母題鏈沒有“結束和發展情節的功能……在文本的敘述中這些母題鏈必然地還要返回到情節主干上來”。在部分文本中,T8《孝男得龍女》、T9《龍女送寶》中主人公的母親都生病了想吃魚,于是主人公去捕魚,捕捉到龍女化身。這個情節可以視作龍女陷入危機的前引,類似的還有T10《龍女嫁漁郎》中的龍女厭倦龍宮出來游玩被捕捉,T16《釣魚郎和龍女》亦交代了龍女出海游玩而陷入險境的前因。T15《王小娶龍女》中王小因幫助仙人而獲得寶物,拿著寶物碰山炸海,驚動龍宮,又以答應龍宮不炸海而有恩于彼,自然而然銜續之后“龍女報恩”的中心母題。積極母題鏈可以推進故事情節,構成新的文本,故事的諸多文本都出現了惡人覬覦主人公的妻子龍女、財寶,使壞謀奪,龍女懲治惡人,惡人食惡果的情節段。有的文本將這一情節段作為結局收束整個故事,呈現出新的文本樣貌。
附錄:21個龍女報恩故事文本
T1:(宋)劉斧撰輯;王友懷,王曉勇注:《異魚記》,《青瑣高議》,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172頁。
T2:十堰市民間文學三大集成編輯委員會:《龍女報恩》,《十堰市民間故事集》,1987年,第203頁。
T3:《龍女報恩》,《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遼寧分卷·遼陽市白塔區資料本》,1986年,第307頁。
T4:《窮書生與海龍女》,《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1998年,第571頁。
T5:《龍女報恩》,《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南盧氏卷》,2009年,第362頁。
T6:《阿三和龍女》,《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江蘇南通海安卷》,2016年,第145頁。
T7:《龍女下嫁》,《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江蘇南通如皋卷》,2016年,第161頁。
T8:《孝男得龍女》,《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江蘇徐州邳州卷》, 2016年,第178頁。
T9:《龍女送寶》,《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浙江溫州蒼南卷》, 2016年,第169頁。
T10:《龍女嫁漁郎》,《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浙江寧波象山卷》,2015年,第239頁。
T11:《龍女報恩》,《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重慶市卷》,1990年,第584頁。
T12:《龍女報恩》,《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河南開封縣卷》,1990年,第307頁。
T13:《破罐與龍女》,《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河南正陽縣志》,1989年,第190頁。
T14:《龍女》,《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重慶市巴縣卷》,1990年,第152頁。
T15:《王小娶龍女》,《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遼寧卷·沈陽市資料本》,1988年,第206頁。
T16:《釣魚郎和龍女》,《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廣東卷》,2006年,第854頁。
T17:《張打槍和龍女》,《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重慶市巴縣卷》,1990年,第148頁。
T18:《龍女廟的傳說》,《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遼寧分卷》,1987年,第250頁。
T19:《漁郎和龍女》,《隆堯縣故事歌謠卷》,1985年,第530頁。
T20:營口縣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編輯小組:《打魚人與龍女的故事》,《營口縣資料本》,1987年,第320頁。
T21:李朝威著:《柳毅傳》,中華書局,1985年。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