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剛
頭撞樹、甩鞭子,或者一群人圍在一起仰天長嘯……一些中老年朋友不科學健身的視頻頻繁登上網絡熱搜。
當下,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很多都熱衷于健身,這是全民健身意識逐漸增強的表現。在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的當下,老年群體能夠積極參與到健身活動中,這對提升老年群體生活質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健身與醫療、養生等手段相比,無疑是最經濟、最便捷的。
當然,健身也分有益與無益,如果缺乏科學的指導、沒有正確的健身方式,不僅達不到最佳效果,而且容易引發各種意外。比如,針對當下老年人健身中出現的頭撞樹、甩鞭子,或者一群人圍在一起仰天長嘯等健身法,有關專家及時出來澄清,稱這些方法不但不科學,還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別說老年人,即便年輕人也會因為健身常識的缺乏而成為盲目跟風的健身者,看著順眼就跟著練,覺得有道理就跟著來,壓根沒有意識到自身年齡、身體狀況及鍛煉方式的科學性對日常健身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合理規避一些運動風險,很容易陷入盲目健身、錯誤健身的誤區。
一旦不科學的健身之風興起,結果就是不僅難以達到最佳效果,而且還極有可能引發種種傷病。這種健身會成為全民健身的絆腳石。
不科學的健身法橫行,恰恰折射出社會公眾健身的需求旺盛,對科學健身、精準健身、高質量健身有強烈要求。《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確規定,要廣泛實施全民健身行動,“為不同人群提供針對性的運動健身方案或運動指導服務”,如何將這個要求落實到地,仍然需要體育職能部門、媒體、社區等加大對社會公眾科學健身理念和方式的廣泛宣傳和引導。
面對全民健身熱潮,各地可以建立體育指導員隊伍,進入各個社區健身場所,既可做科學健身的宣講員,又能做社區居民健身的好指導,為居民健身制訂合適的方式和計劃,徹底搬開不科學健身法這塊絆腳石,讓全民健身真正做到科學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