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益
芡實,又叫“雞頭米”,為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種仁,每年秋末冬初割取成熟果實,擊碎果皮,取出種子,洗凈,再除去硬殼,曬干藥用。
關于芡實名稱的由來,民間還有一個美麗傳說。相傳古代某年鬧饑荒,村民們紛紛外出逃荒。村里有個叫倩倩的女子,家里躺著生病的婆婆,懷中還有骨瘦如柴的小兒,只得留在村里,每天靠挖野菜充饑度日。一天她到野外挖野菜時,因饑餓過度暈倒在湖灘邊。醒來時迷迷糊糊發現不遠處有一只只高高翹起頭的野雞。待她定睛一看,原來是形狀像雞頭的不知名的水草。于是倩倩便采了些“雞頭”回去煮,煮好后切開,里面是一粒粒飽滿的果實,剝開硬殼露出雪白的果仁,吃起來甜滋滋的,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此后,倩倩每天都采些這樣的雞頭果和野菜煮給家里人吃。就這樣,倩倩一家熬過了饑荒日子,兒子身體健壯多了,婆婆病體大有好轉,自己也精神見好。第二年春天,外出逃荒的人回來,見到倩倩一家個個氣色比以前還好,不禁深感奇怪。倩倩道出了原因,于是雞頭果一時成了搶手的食物。因為它是倩倩首先發現的,所以大家就叫這種食物為“倩食”。后來,人們還發現它可以用來治病,于是取“倩食”的諧音“芡實”為藥名,一直沿用至今。
中醫認為,芡實味甘、澀,性平,能補中益氣、固腎養精、健脾止瀉、祛濕止帶,主治夢遺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等癥。《神農本草經》把芡實視為延年益壽的上品,并認為其具有“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暑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等作用。芡實能“補脾固腎、助氣澀精,治夢遺滑精、解暑熱酒毒、療帶濁泄瀉及小便不禁等”。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芡實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是一種既能養身健體,又可防疾治病的藥食皆宜之佳品。常用量:15~30克,煎湯或入丸、散內服,亦可取適量煮粥食。
現介紹幾款芡實藥膳,供大家選用:
芡實茯苓粥
原料:芡實15克,茯苓10克,大米適量。
制法:將芡實、茯苓搗碎,加清水適量,煎至軟爛時,再加入淘凈的大米,繼續煮至粥成。
功效:補脾益氣。適用于小便不利、尿液混濁、陽痿、早泄者。
芡實飲
原料:芡實20克。
制法:芡實淘洗干凈,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30分鐘,至芡實熟爛即可。
功效:益腎固精、止遺縮尿。適用于腎虛不固所致的早泄、夢遺、滑精、小便頻數等癥。
山藥蓮子芡實湯
原料:山藥20克,蓮子肉20克,芡實20克。
制法:山藥、蓮子肉、芡實洗凈,同置鍋中,加清水700毫升,大火煮開5分鐘,改文火煮30分鐘,分次食用。
功效:補心益脾。適用于早泄伴心悸、失眠多夢、色不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