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婷婷

摘要:播音員是面向觀眾的最后一環,也是重要的關鍵環節,處在傳播的前沿地位,同時播音員又是觀眾和節目之間的紐帶和橋梁,這些客觀的原因賦予了播音員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特殊而重要的職能,新聞的特點賦予了新聞播音員更多的要求和特點,并隨著時代的發展呈現出更多新的特點和趨勢。
關鍵詞:新聞播音;真實;轉變傳播模式;新的特點
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嚴肅性、時效性,賦予了新聞播音員在播新聞時區別于其他的節目主持,新聞播音是以積極自如的話筒前狀態對有聲語言的再創造過程,新聞播音是門藝術也是門學問,是對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作的過程,它是對新聞稿件的二度創造,他處在傳播的最前沿,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真實、新鮮的報道傳達給受眾,播音員在新聞節目中第一職能就是傳遞真實的信息,體現鮮明的態度,揭示語義內涵,表明思想實質。播音員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是黨和政府的發言人,服務廣大受眾,真正起到為社會服務的職能。
一、新聞播音概述和基本要求
新聞播音是以積極自如的話簡前狀態對有聲語言的再創造過程,新聞播音不只是對著稿子讀字,不是不動腦筋地照本宣科,不是簡單地見字出聲,不是拿到稿件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嘣,更不是機械的傳聲簡。新聞播音是門藝術也是門學問,是對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作過程,極富創造力,我們都深刻體會到好的新聞播音員在播報新聞時能抓住你的耳朵,讓你有繼續聽下去的欲望,讓原本枯燥、繁冗的新聞變得生動,活潑,引起你的興趣和極大的關注!新聞播音是對新聞稿件的深入理解—具體感受——形之于聲一及于受眾的過程,如果新聞播音沒有對稿件深入的了解,只是毫無理解的播報,那么播報內容將是空洞的,毫無意義的。新聞播音員是黨和國家的喉舌,某種意義上代表國家和政府的形象,應該用自己的聲音真正地表現出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氣魄,使自己的一言一句打動人心,新聞播音的最基本要求是敘事清楚,新鮮感強。
二、新聞播音的雙重創作職能
(一)播音員肩負著創造和再造的雙重職能
從記者、編輯手中拿到的稿件都是帶著編輯主觀意圖的稿件,播音員應該忠實于稿件,準確地反映稿件的精神實質,鮮明、生動地傳達稿件的思想感情,稿件是作者對生活和新聞事實的認識和提煉,是作者的“一度創作”,播音作品是播音員對生活和新聞事實的理解,把稿件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直接可感的聲音符號的“二度創作”,如果播音員對創作的客體稿件沒有深刻的認識和把握,這創作又談何說起?如果處在一種生疏或隔膜狀態,是很難播出好作品的。播音員要將這些稿件轉化成有聲語言,在這個過程中播音員構建了語言的傳播系統,使傳播變成為了現實,將前期所有的傳播符號系統如文字、音響、畫面等素材,都納入播音創作中,把文稿轉化成有聲語言就是再造的過程,我們面對稿子不是簡單的不假思索的一讀完事,而是要體現記者、編輯的意圖和風格。
(二)播音員的一度創作過程及雙重創作的糅合過程
這就要求播音員要更多地積累社會和深入一線采訪報道的經驗,更加接地氣,只有經常深入新聞現場去了解新聞,體會新聞發生的全過程,這樣播新聞時才會有自己的真情實感,不然就會顯得空洞,乏味。好的播音員都是記者出身,如央視的張泉靈、李小萌,在重要新聞的發生現場都有她們的身影,她們親身體驗新聞發生的過程,這為她們在演播室報道新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要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增強感性認識,我們要經常深入新聞的第一現場,去發現、捕捉新聞,將自己的所看、所聽、所想帶回來,那樣播出的稿子就更加真實、可信。
三、新聞播音的傳遞信息職能
播音員的第一要務就是陜速、真實、準確、無誤地傳遞新聞信息,在大量冗繁的新聞報道中要迅速地將新聞事實在第一時間傳遞給受眾,播音創作中通過有聲語言和副語言表明態度和觀點,運用播音合作的強化和弱化功能,分出主次,體現信息的重點,直接準確鮮明的解釋語義實質和思想內涵,具有引導和幫助受眾了解,認識社會的作用。新聞的語言不同于其他的文學,新聞語言因為受眾分布的廣泛性,和接受教育的程度理解能力的不同,要用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語言,不能有太多隱晦、難懂的詞語,多用短句,給人以節奏感強,新鮮,明快,敘述感強等特點,我們要把新聞在第一時間迅速傳達給受眾,讓受眾了解事實的真相,知道社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把黨和國家的方針和政策路線傳達給受眾,具有傳遞信息、教育引導、服務受眾的職能。
四、新聞播音員轉變固化傳播模式
在媒體融合的新背景下,傳統媒體的收視率影響力受到很大的沖擊,一直以來,除了綜藝節目,新聞播音員給觀眾的印象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新聞播音員與其他類型主持人相比,在生活中謹言慎行,極少展示真實性格。近年來,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比如央視的各類報道都加強了“走心”的程度,更加貼近老百姓的接受視角,深入淺出地報道,讓老百姓喜聞樂見。去年7月29日,央視新開了短視頻欄目《主播說聯播》,央視《新聞聯播》的康輝、歐陽夏丹、李梓萌、海霞等主播悉數發表短時評。
此外,康輝的吐槽還接連帶火了“攪屎棍”“怨婦心態”“羨慕嫉妒恨”等熱詞熱語,微博熱搜+接一個。很多人點開《主播說聯播》,就是為了聽康輝“懟人”,康輝因此被網友封為“當代懟言大師”。有青年人說笑:“沒想到我有一天也會追央視!”隨后,康輝在全媒體報道的一系列嘗試,讓他成為當年最紅的主持人。此外,互動也體現在主持人和普通觀眾的交流上。當全國最大、最權威的新聞平臺努力貼近人民群眾,變得更加接地氣時,誰再敢說年輕人不愛看新聞?所以我們縣級臺在吸收借鑒上級媒體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要另辟蹊徑,打破固化的傳播模式,開辟新的傳播途徑,我們開辟本土的融媒體抖音號,開設自己的vlog,發布主持人的臺前幕后故事,用平民的視角解讀新聞,報道新聞,更加接地氣,更加受普通老百姓的歡迎。
五、規范美化語言的職能
播音員起到規范美化語言,樹立自己風格的傳播特色,使用字正腔圓規范的普通話傳遞信息給受眾,建設語言文明,具有語言表達的審美示范功能。在我們南方,普通話說得標準的人很少,但是全國都在推廣普通話,而身為當地人,又喜歡收看自己身邊發生的新聞,所以這時播音員就充當了受眾的普通話老師,潛移默化地改變受眾的語言習慣,使得規范、文明的普通話用語廣為流傳。具有推廣普通話的典型示范作用,要求播音員要有較深的語言功力,較強的語言能力,較高的語言魅力,能夠在漢語普通話中傳播美,好的播音員對語言的品味,是一種美的享受,準確而洪亮的發音,能使人感到動聽,入耳不煩,是受眾欣賞和學習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播音對社會的政治生活,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化積淀等方面將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這要求播音員要練好自己的基本功,吐字發音要清晰,聲調自然,語言樸實,真切感人,使觀眾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耐人尋味,感人肺腑,播音員要帶著深厚真摯的無產階級感情和一絲不茍的態度去工作,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到文章里,播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六、結語
時代的需求和進步,傳播手段的日新月異賦予新聞傳播更多的職能,同時新聞播音也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是“變與不變的統一”,變的因素給了我們挑戰,同時又給我們提供了機遇和新的領域,那些“不變的因素”為我們積累了經驗,迎接挑戰,同時發展趨勢也是更加的多元化和國際化,會輔助更多的傳播手段和技術,使用多國語言進行現場直播和互動,更具時效性和快速性,對新聞播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滿了極大的挑戰。
(作者單位:安徽省寧國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