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斌

摘要: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需要通過采訪的形式捕捉到多種新聞信息,并對其進行深度剖析,把握其中有價值的新聞含義,從而通過此種方式,增加新聞報道的效果,展現生活的真實性。本文對廣播電視記者在采訪中應變能力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通過調整采訪方向、重視新聞價值、把握人物內心情感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廣播電視;采訪;新聞價值
新聞記者的基本功底就是借助新聞采訪的形式,向觀眾展現其中深層次的意義和生活現狀。但是在采訪的過程中,因為采訪的事物較為復雜,其中涵蓋的現象有層次性,以至于此項工作本身會包含大量的挑戰性,容易因為被采訪者自身因素以及周圍復雜的環境干預,導致缺少新聞采訪深度。
一、廣播電視記者在采訪中應變能力的必要性
通常情況下,廣播電視臺記者需要具備高水準的應變能力,主要是指在外部環境危險或者出現緊急狀況時,能夠轉變采訪方式,根據實際現狀做以調整,從而合理地應對或者化解難題,以便于順利完成采訪工作,將新聞事件真實地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外界輸出。要想成為優秀的記者,首要培養的就是應變能力,需要不受外界的影響,在短時間內將社會新聞價值展現給觀眾。記者的應變能力會涉及多種方面,應當靈活捕捉被采訪人內心的情感,分析和辨別更有價值的新聞案件,通過表面偶然的社會事件探索出背后的必然性,在采訪期間高效把控新聞進展,從而提升新聞播報質量。另外,在新聞行業中,廣播電視臺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群眾往往都是通過正式的電視播報,從而了解當前新聞事件以及國家大事,在此條件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播報就需要做到準確無誤,重視事件真實性,以免誤導群眾的思想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新聞消息越來越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經過加工的網絡訊息,涵蓋大量主觀引導色彩,能夠誤導群眾的價值觀念,在此環境下,廣播電視臺就應當強化自身建設,增強記者的綜合素質,提升電視臺的影響力,從而更好地指導群眾看待社會現象。
二、提升采訪期間廣播電視記者應變能力的措施
(一)調整采訪方向
作為新聞記者,不僅需要具備基本的播報功底,在前線報道的過程中,還應當擁有高水準的應變能力,在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中保持高度警惕性和靈活性,以便于積極應對多種采訪狀況,一旦出現意外事故和突發狀況,需要及時調整自身態度,并主動轉變采訪方向,以便于在順利播報的同時,還可以提升整體新聞播報的質量,采集有深度的話題。在開展采訪的過程中,在記者的問題中會涉及到當事人大量的私人生活,由于話題較為隱私,往往會引起被采訪者的反感,以至于在后期的采訪期間會拒絕配合,嚴重情況下,甚至會退出采訪過程。針對此種狀況,為保證新聞采訪的順利進行,記者應當在早期采訪之前,事先嘗試了解被采訪者的生活狀況以及最基本的個人信息,以便于更好地開展談話問題,換一種更加妥帖的方式采訪,避免當事人的消極和抵觸情緒。另外,新聞記者還應根據談話的內容選擇一個相對恰當的談話方向,防止在采訪期間,當事人的回答或者記者的問題促使采訪進入到一種尷尬的狀況。
(二)重視新聞價值
新聞記者與其余的社會工作人員進行對比,自主發揮以及獨立性較強,采訪期間,通常是攝影師密切配合記者,記者需要自己完成整個拍攝,其中會涉及到采訪的節奏以及方式,因此需要記者具備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對社會事件獨特的判斷能力,控制整體采訪工作,運用多種技巧,以便于透過事件現象看到其中的本質問題,深度探尋其中的新聞價值。一般情況下,記者在采訪期間經常會遇見不受控制的狀況,現場會處于一種失控以及緊急狀況中。此種條件下,記者很少有充足的反應時間,因此應變能力就顯得尤為關鍵,記者需要掌握采訪的主旨,并尋找合適的時機,從獨特的角度和跟蹤報道的方式對當事人進行訪問,新聞價值就會得以提升,不至于新聞事件采訪就此暫停。在當事人回答記者問題時,在描述事實期間,就會潛藏著新聞價值,記者需要明確核心要義和采訪宗旨,配合攝影,將社會事件傳遞給觀眾。例如,記者在采訪購買假冒保健品老人的過程中,發現此種社會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子女在外地打工,家中剩下空巢老人,在買假藥此種偶然性的事件中,記者剖析出背后的必然性,將經濟發展、子女外出打工等事件進行對外報道,促使此新聞價值得以顯現。
(三)把握人物內心情感
通常情況下,新聞記者為了保證采訪質量會選擇直接和當事人深層次面對面談話,由于記者的問題較為犀利,以至于當事人的情感會隨著記者問題產生波動,意識流在不斷地變化,所以采訪的質量就會因此受到干預,新聞采訪中充滿不確定的因素。針對此種問題,記者應當用自身的應變能力化解采訪中的變故,把握當事人的情感波動,并積極調整其內心的情緒動態。可以從語氣或者采訪方式等多角度做以協調,積極迎合當事人的情感浮動,盡可能地滿足當事人的情感需求。記者需要靈活捕捉當事人內心變化,從而在情感上與其產生強烈的共鳴,增加當事人的信任感,促使其能夠放下心中隔閡,主動地參與到采訪過程中,配合采訪進展。例如,在記者采訪家暴受害者時,能夠從當事人受傷心理的角度出發,尊重當事人的情感,用適當的語氣探尋當事人的情感波動,從而保證談話質量,促使當事人能夠描述更多的細節,將此種不良的社會現象透過媒體設備展現給大眾。
(四)加強細節捕捉
新聞采訪期間,哪怕細微的細節都會影響到最后的采訪效果,記者應當加強自身的觀察能力,并及時捕捉到多種決定性的細節變化,爭取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尋到能夠決定新聞走向的時間點。要滿足上述條件,記者應當在日常的采訪過程中,運用細心的能力,審視當事人的內心動態、細微動作、語言變化、用詞的細膩程度,從而掌握當事人的行為和情緒變化,保證新聞深度。因為新聞事件大部分都較為極端,都是很少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件,以至于記者需要謹慎對待,注意提問的方式方法,避免直接的暴力沖突,適當調整語速和提問頻率,可以采用迂回采訪的方式,通過當事人透露的細節,掌握其興趣點,從而作為一個較好的切人方向對其開展溝通。此種對細節的把控方式,有利于調整整體的采訪氣氛,促使當事人的極端情緒以及緊張感得到緩解,用一種更加積極的狀態配合采訪。另外,新聞事件背后的真相較為復雜,其中會存在大量的主觀因素干擾,當事人有些情況會用一種誤導記者的心態不配合采訪。針對此種狀況,為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記者應當第一時間認清誤導因素,梳理有用信息,堅定自身信念,運用對細節的掌控和個人對采訪的直覺經驗,重新審視新聞脈絡,并通過多種現象以及當事人的描述,整合細節變化,把握整體新聞的走向。
(五)強化新聞辨別能力
雖然社會現象涉及的信息較多,內容多種多樣,但是其背后都會具備一定的必然性,大部分的生活現象背后的核,亡、具有同一性,記者在收到采訪任務期間,應當結合自身的專業水平知識以及經驗,摸清新聞大方向以及總體脈絡,有針對性地對新聞做以分析處理,研究具有相似性的社會事件幫助自身梳理采訪思維,掌握關鍵的切入方向,保證新聞主要發展區域,并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想觀念。例如,記者針對需要報道的新聞事件時,應當對自己提出幾個問題,采訪會得到哪幾種信息,其中會滲透到哪種深度,新聞的價值是否可以得到提升,盡自己所能將其中的關鍵事件做以報道。通過以上方式,記者能夠在事件中強化自己需要找尋問題的方向性,增強辨別能力,尋找到較好的新聞播報方向,即使在采訪期間出現意外狀況,也可以根據自身事前梳理的判斷方向,幫助記者繼續報道。
(六)完善提問能力
記者的采訪都是在新聞前線進行播報,現場狀況較為混亂,其中會涉及到當事人的種種不良情緒,在此種環境下采訪,需要記者具備良好的提問能力,在不刺激到當事人的前提下,還能保證當事人積極配合采訪,從而促進采訪進展。此種狀況下,較為考驗記者的提問能力,需要把握當事人情緒,并探尋所發生事件的源頭和轉折點。當事人會在采訪期間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記者掌握較大的主導權,所以有利于記者適當地根據實際情況對采訪形式以及相對應的內容做以調整。一個問題的含金量也會決定著新聞的內在價值,采訪過程中,記者能夠運用閉合式以及開放式的方式,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做以剖析和引導,循序漸進引出真相。
三、結語
綜上所述,因為社會近幾年高速發展,以至于極端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多,互聯網上的新聞頭條逐漸增多,但是大部分存在著虛假性以及較強的主觀性,經過媒體人加工之后,嘗試誤導大眾心理,所以廣播電視臺記者的采訪就顯得尤為重要,提升記者的應變能力,有利于加強新聞采訪的深度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