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舟
摘要:現階段,電視新聞紀錄片已經進入了繁榮發展的新時期,經過數次變革,紀錄片制作者也有了更加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之所以要分析其變革及影響,主要是為其今后的發展指明方向。
關鍵詞:電視新聞紀錄片;變革;影響
一、中國當代電視新聞紀錄片的發展變革分析
(一)宣教式新聞報道時代
受戰爭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新聞紀錄片的發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具體主要表現為紀錄片大都在圍繞著基層勞動者以及戰爭期間的典型人物進行創作。從內容上來說,這一階段的新聞紀錄片也主要以風光片和政論片為主。到了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思潮逐漸融入到了民眾日常生活之中,因此電視新聞紀錄片的創作也突破了“文化大革命”的禁區,具體的題材、表現手法和報道內容都在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各類新生事物也都因為新聞紀錄片的宣傳作用而煥發出了別樣的光彩。
(二)紀實型欄目化報道時代
這一階段,“紀實主義”成為了電視新聞紀錄片的主要創作模式,其標志為《東方時空》以及《新聞調查》等節目的創辦。這類節目以“一以貫之”的精神態度從全新的角度出發對過去所經歷的歷史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記錄。以《東方時空》和《新聞調查》節目為依托,新聞工作者在這一階段還創作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新聞紀錄片作品,如《恢復高考二十年》《大官村里選村官》等。
之后一檔名為《60分鐘》的新聞節目將電視新聞紀錄片的“紀實效應”再次推向了高潮,在此影響下一大批以“紀實”為主要風格的新聞欄目或新聞紀錄片作品紛紛走進了觀眾的視野。但這一階段的電視新聞紀錄片卻遇到了另一個競爭對手一一娛樂、綜藝節目,這類節目因為門檻低、受眾面廣的特點所以一經問世便俘獲了一大批觀眾,然而電視新聞紀錄片卻因為創作者理念的差異逐漸進入了僵化發展的階段,進而失去了原有的“巔峰位置”。對廣大新聞工作者既紀錄片的創作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苦悶的階段,今后需要打破傳統的工作思路和創作理念,才能夠進一步打破僵局。
(三)生態多元化的探索報道時代
近些年,在電視傳媒行業產業化改革的影響下,電視新聞紀錄片也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新定位,進入了生態多元化發展的新階段。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誕生為民眾帶去了一系列非常優秀的新聞欄目,以《法制在線》《共同關注》和《社會紀錄》為代表的全新的新聞欄目同樣為電視新聞紀錄片的發展創造出了更加廣闊的平臺。基于宏觀層面分析,這類節目對社會熱點事件的記錄也在更加直觀、立體。
電視新聞紀錄片在國內的發展往往伴隨著一些重大社會事件和自然災害,2008年的“汶川地震”為黨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而這一階段也誕生了一系列非常優秀的電視新聞紀錄片,如《生命的托舉》《媽媽別哭》等。2019年12月,突然發生的肺炎疫情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各地紛紛派出醫療隊支援一線,而央視新聞記者也再次披掛上陣。從“直播建醫院”到“直播轉運患者”,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正在以全新的職業使命感踐行著新聞人的社會價值。在央視記者的努力下,全國觀眾都能夠及時了解到疫情的實時動態,對飽受疫情折磨的基層群眾來說,這無疑是最有效的“強心劑”。
二、電視新聞紀錄片發展變革的影響
隨著創作理念、敘事手法以及審美取向的創新發展,給我國當代電視新聞紀錄片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我國電視新聞行業就此迎來了嶄新的發展契機。電視新聞紀錄片的出現,打破了以往虛構想象的“套路”,只講述真實存在的故事,這一制作模式增加了電視紀錄片欄目化的可能性,同時也調動了觀眾的觀看熱情,提高了群眾對國家大事、歷史事件的關注度。經歷了數十年的變革發展,電視新聞紀錄片為我國當前的紀錄片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創作人才,見證著我國電視新聞紀錄片的“跌宕起伏”。現如今的他們逐漸成長為我國電視新聞紀錄片的“領航者”,繼續在這一領域燃燒著、奉獻著。
三、結語
生活需要創新,但是究其根本,“真實的故事”才是生活的本質體現,不管身處哪個年代,“紀實主義”都是電視新聞紀錄片最突出的特點,只有堅守這一初衷,才能使其達到更高的層次。
(作者單位:四川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