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春
摘要:社會生態瞬息萬變,唯創新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新聞采訪應緊跟時代步伐,立足當下,放眼未來,積極探索,用高質量的新聞作品為時代留痕。基于此,在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如何突破傳統采訪模式束縛,在新的發展環境中對采訪路徑進行創新,是每個媒體人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記者;新聞采訪;路徑創新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是挑戰,更是萬物互聯時代中寫出高質量作品的莫大機遇。
一、強化融媒體認知
首先,記者要認識到融媒體的重要意義,消除對融媒體的抵觸心理,增強對融媒體的認同感。隨著新興媒體影響力的日益增加,記者要理解融媒體對傳統媒體可能帶來的促進作用,而不是恐慌對傳統媒體帶來毀滅性的沖擊。
另一方面,記者要更加明確自身的職能職責,敢于接受新鮮事物,從固有工作思維模式圈跳出來,將創造性融入新聞采訪的潛意識之中。拒絕面子工程,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剖析,不斷提升自身的新聞采訪與報道水平。
二、用活融媒體資源
融媒體的影響范圍日益擴大,推動人們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發生巨大改變。基于此,對記者必須熟練掌握多媒體工具、微博等新技術與平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借助這些平臺的融媒體功能,記者能夠在廣大受眾之間展開全時溝通,并從中發掘他們所關注的第一手內容,提升新聞采訪的實效性。
此外,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方位與速度正往質的飛躍演變,在這種隋況下,誰能掌握第一手新聞資訊,誰就能搶占傳播先機,獲取更多關注。從這一方面看,記者必須提升自身的采訪速度,具備在短時間內傳播新聞信息的能力。
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合格的新聞記者既要具備傳統新聞采訪的基本素質,更要掌握融媒體傳播的各種工具,將二者有機融合,最大限度保障新聞傳播的速度與質量。
三、優化慣性采訪思維
所謂改革創新、思想先行,是指優化慣性采訪思維過程。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記者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不斷轉變自己的思想,不斷調整和更新自己的思維模式,并逐漸形成獨特的新聞采訪特點。
一方面,在獲取每個新聞事件或新聞任務采訪前,記者都要廣泛搜集與該事件及人物相關的信鼠資料,完成對事件及人物的初步了解。然后結合具體采訪內容進行更加細膩、深入的采訪,以提升采訪深度。
另一方面,在融媒體背景下,新聞記者不僅要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時效性,同時還應當確保在新聞采寫過程中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通過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對新聞事件的了解與把握,對該事件深入剖析。
四、求新提質采訪路徑
傳統的新聞采訪方式較單調乏味,大都是直接對新聞事件相關人員進行挖掘,很難給廣大受眾帶來新意,不利于新聞傳播。基于此,在融媒體背景下,我們應當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對采訪方式進行創新,以吸引更多受眾關注。
需要補充的是,為擴大新聞傳播范圍,在進行新聞采訪時,還應當在融媒體平臺上進行直播或二次宣傳,使新聞價值得以提升。
五、守正是報道重任
在融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新聞信息發布者,記者原本具有強烈優勢的傳播者地位自然遭遇了巨大挑戰。所以,記者要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深化自我認識,并按照自己的全新角色定位,養成與行業發展相符的職業習慣。
一方面,正視融媒體時代是每個人都可能是新聞信息發布者與傳播者的時代。但是,新聞報道守正仍是第一要務,即肩負傳播社會正能量,以正面報道為主的輿論宣傳重任。所以,新聞記者進行新聞采訪與報道時,要善于辨別信息真偽,在大量新聞信息中去偽存真,堅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基本道德準則,不受“糖衣炮彈”的誘惑、不受邪惡勢力的威脅。另一方面,在新聞采訪與報道中,要積極采用融媒體的新產品、新技術,提升自身采訪的工作效率,實現守正創新。
六、創新打造團隊硬核
新聞采訪工作的創新,僅靠記者個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相關采編團隊都應當進行創新,即打造采訪工作全生態鏈不斷創新這個硬核,才能保障采訪創新思路如雨后春筍般在工作中破土。新聞部門應當立足當前采編工作實際,結合融媒體發展特點,對新聞采訪相關工作入員展開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提升新聞采訪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障新聞采訪工作的有效性,新聞采訪部門還應當積極培訓現有從業人員,并引進復合型專業人才,保證新聞采編團隊對各種媒體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及靈活運用,從而在新聞采訪中更加有效融合多種媒體傳播形式,推動新聞報道緊貼時代脈搏,促進記者更好地為新聞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作者單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