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劉 松
作者: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
抗疫就是與時間賽跑,數字化就是唯快不破
從2003年的非典到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這兩次疫情像兩次放大鏡,透視出整個中國經濟和數字時代的變化。
過去17年,互聯網已經迭代了兩次,不僅是從2G到了4G,甚至可以說到了5G前夜,更重要的是整個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經過這兩次互聯網升級,已經變成了每一個人生存的必需。不僅如此,更大的區別就是中國已經在今年變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中數字經濟在經濟總量里已經占據了1/3,并且成為中國經濟體增長非常重要的動力。
互聯網在2003年,那時候大多數人剛開始用門戶網站和搜索,今天的電商支付社交完全沒有蹤影,鼎鼎大名的淘寶也是在2003年才問世的。
兩次疫情,作為一個放大鏡看到中國百姓的數字化生存。在線看直播已經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是進入數字化生存的一代人,甚至平常已經感覺不到,每天叫外賣、在線娛樂、看電視劇,包括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聊天通過移動端做交互。對于中國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工作和社交都已經被數字化,在很多領域中國人的數字化生存,遠遠超過了歐洲和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中國人平均看電視的時間是1.5小時,北美現在是3.5小時。近一個月來,因為疫情在家,數字化生存環境變成了一種社會緩沖器,使得我們有了一個數字空間,可以有躲避的地方。如果同樣是2020年的疫情,讓我們采用2003年的數字基礎設施,想象一下會怎么樣?那個時候大多數人對于上網就是使用瀏覽器看網站,只有一個電腦,也叫不到外賣,更沒有盒馬,2003年和2020年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今天的主題,病毒和信息之間是什么關系?本質上講,病毒作為一個精簡的沒有細胞核的生物,它的傳播就是一種信息復制機制。病毒傳播的距離小于人類能說話的距離,人與人之間只有溝通上才能傳播。但是,比特、數據能傳播的距離,借助全世界的30多億部智能手機,是以光速傳播的,也沒有地域限制。所以,理論上講,傳染“病”的“病”本身、病毒本身的治愈是靠醫療工作者、醫療科學家的辛勤工作,但是控制“傳染”這兩個字,是我們信息工作者,是互聯網人很重要的使命。
抗疫挑戰就是抗傳染。這個角度上講,數字化最重要的意義就唯快不破。光有技術是不可能的,今天全世界有30多億部智能手機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我們的醫療、防疫、傳遞、應急里面怎么去運用數字技術?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數字化拆解成三個關鍵詞:數據化、移動化、云化。在這次疫情里面,很多地方政府上線了一些疫情防控應用,每一個幾乎都是“時上”,就是以小時為單位上的應用。每一個人和人之間的組織擴散都是秒回,通過釘釘這種方式做到秒回。
兩周以前,釘釘開始上線在線教育和在線辦公的時候,要求瞬間能夠擴大到數萬臺機器,這借助于云計算分鐘級的擴展力。基礎設施是由云計算,是由上云來支持的,這就是數字化、移動化和云化共同形成了這次整個生活、生產、社交線上化的整個過程。
以杭州乃至整個浙江為例,這次浙江省和杭州市在用數字技術抗疫里面變成了中國非常領先和受人稱贊的地區。第一個是系統上線的速度,比如發熱門診的登記系統、快速上線的疫情信息處理系統都是以小時為單位,幾乎現在每一個項目,包括現在做的健康碼平臺,幾乎都是按照12、24小時來上線的,每個城市的系統幾乎都在數十個小時內得到了解決。浙江省也是最早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因為浙江通過大數據知道,春節之前已經有幾十萬來自湖北的人回到浙江。這里,數據和分析能力為政府決策,構建疫情防控一體化體系,以及現在正從防疫過渡到復工關鍵時刻的健康碼等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整個浙江和杭州背后不僅是數據化、移動化和云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涉及幾千萬人的省份里運用這種技術,對人力組織和資源調度進行指導。
浙江省最早通過大數據預見到應該要采取大規模防疫行動。雖然浙江省是靠前的疫情區,但病人都得到了較好照顧和精心的治療。目前,全省正在快速、有序地進入復工狀態。浙江地市都開始大規模地通過獎勵火車票的方式,組織專列,讓大量復工人員回到城市。這都是數據精準分析疫情和智能高效防控帶來的價值,防控是要用數據智能去做的。
釘釘火了,00后在釘釘上聽課學習,課堂用到在線教育模式成為云課堂。在組織在線里面,浙江省通過一個在線平臺讓他們交互起來,讓他們在每一個群里面,通過組織精準的DING,來讓他們能夠快速調度,并去推動到街道的精準防疫,這是通過釘釘達成的線上防疫,這樣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和協作就變得簡單高效。數字技術涵蓋了從C端到G端全方位,每一位公務員、每一位社區管理人員,甚至每一位物業人員,都能夠用它來精準地開展工作。現在進出小區可能還要用入門條,實際上通過這樣一個調度,通過健康碼,就可以把人員流動都變成線上化的邏輯。
科研方面,在疫情剛剛發生幾天的時候,阿里云就把AI計算資源開放給全世界,現在大家都是希望用已有藥品去適配新的病毒去制作疫苗和藥物,看看能不能起到輔助作用,這里面有大量計算需求,實際上過去幾年已經在制藥廠開始嘗試了,通過大量的算力和算法來加速藥物匹配。另外在這次疫情里面特有的核酸檢測,因為核酸檢測不是100%準確,它只掐住兩個關鍵的基因,一旦病毒產生變異就無法檢測出來。阿里巴巴跟浙江的科研機構合作,通過全自動的基因測序,為這些在核酸檢測里面不能夠完全確認的提供了一個補充。現在都知道檢測是發現和診斷病人的瓶頸,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通過全基因組的測序與核酸檢測結合的方式,提高效率。這是現有的云計算和算法帶來的潛在價值。
2億人在釘釘上可以辦公。已經復工的大多數企業都已經開始在過去兩三周里面大量用釘釘進入在線辦公模式。有一些企業在家里辦公甚至比原來效率還要高,這也是一種在線辦公的普及。這個技術更大的意義不在于疫情期間,在于以后我們的在線辦公會大幅降低交通的成本、時間的成本,有的時候為了開一個小時的會,路上的時間需另外加2個小時,所以有些會就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現在已經不得不采用這種方式了。
今天有接近1.9億人通過在線學習的方式學習,就連小學生也都知道釘釘是什么。另外,對于邊遠地區以及全國各地的學生,比如說黃岡中學高三學生,現在是他們最關鍵的時刻,如何保證他們還能夠繼續去補課,為他們的高考沖刺,這個時候的數字化技術對于每一個人群都產生了普惠價值。
在生活服務中,過去的三五年我們已經習慣了各種外賣、本地生活平臺、盒馬鮮生超市。首先在武漢,在過去十幾天里面,我們確保了在武漢接近20家盒馬店精確配給醫護人員,讓他們能夠吃上他們想吃的東西,這對于一線補給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包括醫療物資,還有生活物資以及民生服務。如果這些電商、外賣、生鮮都能夠保證的話,百姓心里不慌。同時很多人都變成了廚師,非常好的廚藝工作者。前提是要有這些數字化的工具,它不僅能為平時生活提供便利,而且滿足了戰時的剛需。
在未來大多數省份還面臨著三個戰役,第一個是社區防疫,因為有大量的人口都回到了大城市及工作地;第二個是如何保證復工到復產的工作越來越扎實,有更多的工廠開起來,否則整個中國的工業制造供應鏈就會受到巨大影響,甚至會對全球30%的制造業也產生影響。現在的情況變成了你怎么去解決既能夠防疫,又能夠推動企業復工問題。還有一個是人口流動,人口流動就是從這個省到了北京、上海、廣州,這種跨領域的人群追蹤怎么辦?這里面有很大的學問。
移動互聯網和數據化帶來的“在線”這個詞。讓每一位百姓的手機上都能夠知道所有應該知道的信息,同時每一個物業和每一個工廠里的管理人員知道自己的員工哪些人是在家休息的,哪些人應該來上班,這其實是目前用數字技術解決問題的很關鍵的要素。另外,政府也能知道目前整體經濟情況怎么樣,哪些行業企業受到影響,都能用在線方式來解決。民眾、社區、政府,包括工人、工廠和地方產業主管機構通過在線的方式,把整個的過程全部可視化。
在杭州推動的健康碼,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其實背后邏輯是把可能與敏感人群有關的人打一個紅碼,需要在家待14天后顏色會轉變;那些有綠碼的人必須天天打卡,才能保證大家知道他沒有接觸過其他敏感人群。通過這種健康碼的方式,最重要的是管住了重點人,放開了健康人。所以,在科學防疫的時候健康碼又能夠精準推動復工,給企業帶來一個不擔心的解決方案。
讓百姓們心安的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隨時告訴他到底發生了什么?哪些食物和藥品能夠幫助百姓緩解擔心?這樣的信息也能用“防疫精靈”機器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推送給你一個答案。短短兩周時間已經有幾百萬用戶使用。
為了應對現在遇到的抗疫三大挑戰,浙江市推了五色圖把人群的密度,哪些是更敏感的區域顯示出來。未來全國的傳染病在公共衛生系統都可能形成一個科研平臺,能夠逐步地去對病毒它的傳播路徑。通過算力算法的方式,結合傳染病的流動動力學去理解其是如何擴散的。信息技術的價值,就在于能夠通過大數據的方法、可視化的方法,看到病毒到底是怎么傳播的。雖然這次病毒特別狡猾,號稱有“140的智商”,它本質上是一個無細胞核的RNA生物,遠遠不能跟人類的智慧去比,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是有可能通過數字化、可視化的方法,幫助我們在一個大規模防疫里去解決這些問題。
數字科技更直接的是針對“傳染”來解決問題,它變成對抗傳染最有價值的基礎設施。數字技術最重要的是對抗傳染病的“傳染”二字。經過對比2003年,面對2020年中國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已經是這次對抗疫情非常重要利器,讓人們的生活、生存能夠在數字空間里面得以庇護。
另外一點,疫情是鏡子,互聯網是放大鏡。今天數字技術覆蓋的地方,往往它的高效、透明和敏捷能夠通過互聯網世界投遞給現在抗疫前線,這是平時一種生活服務進入“戰時”生活服務的投遞和加持。
這次疫情讓全社會開始對很多問題進行了一些反思,在數字化生存,數字科技領域,會發現原來數字化、在線化、數據化可以干這么多事情。比如城市從局部到整體面臨數字化升級,雖然有了10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設,但是我們依然會認為,一個城市級別的調度精準對于人的服務都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城市的數據治理和城市的應急響應方面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升級機會。這次應變能力強,果斷、敏捷的浙江這樣的省份、杭州這樣的城市,的確得到了數字技術的紅利。但是還遠遠不夠,因為這次在物資調度,多方協同方面依然還有巨大的空間。之前提過的新型智慧城市,數據需要打通,傳感器、IOT要下沉到工廠里面,每個人應該有一個數字身份。

信息技術的價值,就是在于能夠通過大數據的方法、可視化的方法,看到病毒到底是怎么傳播的。
在供應鏈里面,這次也是對防護產品一次全球供應鏈的考驗。同時,在這次生產制造里面的供應鏈,如果沒有一個數字化的系統來支持,也會變得很脆弱,在這一次防疫的空檔時期,如何通過數字技術既推動物流等供應鏈,又能夠推動整個全球產業鏈的數字化,尤其對中國目前的制造業來說是“生死之戰”。很多中小企業只有一個月的現金流,這個時候如何通過數字化依然能夠保持和下游的關聯,這是生死實戰。
很多商場、商家都采用了線上化的方法,很多的餐館也通過這種方式投遞半成品,包括西貝、海底撈都通過這種方式,通過外賣的方式來緩解,這其實是一次超級模擬。當線下處于暫停,不能面對面吃飯的時候,怎么通過線上的方法繼續進行數字營銷。
很多品牌企業,包括像森馬、紅蜻蜓,也是通過這幾年數字化轉型里面的數據的中臺搭建,開始跟幾百萬用戶通過線上方法溝通。中國現在的經濟拉動力70%來自于消費。在疫情之后,怎么能夠拉動消費?數字化引起整個消費覺醒,尤其是對95后、00后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價值。所以非常模式會變成一種未來的模式。
佛朗西斯·培根說過一句話,“一切幸運皆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皆非沒有希望”。我們可以從這樣的一次大演練里面看到更多可能對未來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回顧歷史,每一次大的瘟疫和疫情爆發,后面都有文藝復興,都有文明的重塑,從中世紀到1900年代的西班牙流感都產生了這樣的現象。
在六個方面,數字化方式可能能夠從厄運中學到的東西,也希望這些東西能夠變成未來的資產。第一是在線,應該變成社會各界的共識,因為這種方式更高效,更環保。第二是城市的發展水平是靠數字化能力來定位的,數字化越好的城市,應對危機的能力越強,疫情只是一種表現,未來還會遇到其他黑天鵝。第三是企業如何數字化變成了一種跨越生存線的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第四是治理,很多關于如何利用數字化提升治理,尤其是基層治理,例如批發市場能夠通過數字化的方法提前治理起來。第五是數字化的身份,通過像杭州的健康碼模式,在防疫過程中高效提升復工復產的效率。第六是供應鏈,數字化成為供應鏈應對黑天鵝的勝負手段。
這次疫情雖然造成了非常沉重的生命代價和財產損失,但是希望這些代價不能匆匆而過,而是要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塑造未來,通過數字技術塑造更好的社會和更好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