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筆軍
(中鐵十九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江蘇無錫 214000)
預應力雙線整孔箱梁預制在制梁場進行,主要機械設備及用途見表1。

表1 預應力雙線整孔箱梁預制機械設備及用途
(1)準備制梁場。制梁場地基為軟土,對龍門吊和制梁臺座下地基采取粉噴樁進行加固,對靜載試驗臺座及存梁臺座下的地基采用木樁加擴大基礎進行處理,對砂石料場等其他區域地基采取先設排水盲溝,再鋪手擺片石,最后用混凝土進行硬化??紤]到箱梁預制的工期緊,任務重,制梁場采用縱向布置,以提高制梁效率,制梁場的具體布置見圖1。制梁場占地面積70 畝,共設5 個24 m 制梁臺座和1 個20 m 制梁臺座,16 個24 m 存梁臺座和2 個24 m 和20 m 共用臺座,靜載試驗區和裝梁區各1 個。制梁臺座梁生產周期為5 天,第1 天完成模板安裝工序;第2 天完成梁混凝土澆筑工序;第3 天完成梁的蒸養、拔管工序;第4 天完成梁的變截面內模、側模、端模等模板拆除,第一次預應力張拉工序;第5 天完成梁的內模底構、等截面內模等模板拆除、移梁工序。存梁臺座梁生產周期為15 天,前5 天等待第二次張拉;第6 天完成第二次張拉;第7 天觀察第二次張拉情況;第8 天完成張拉割絲及防水層施工;第9 天完成梁的封錨施工;第10 天完成梁的壓漿及保護層施工;最后5 天為等待梁的保護層及壓漿強度達到規定要求。

圖1 制梁場平面布置圖
(2)制作模板。側模采用長4 m,厚8 mm 的鋼面板與14#雙槽鋼骨架焊接而成。端模采用厚10 mm 的鋼面板與14#槽鋼肋組合而成。底模中間部分采用長2 m,厚8 mm 的鋼面板與14#槽鋼肋焊接而成,端部采用采用長2 m,厚30 mm 的鋼面板與20#槽鋼肋焊接而成。用10 mm 鋼板彎成圓臺作為錨穴,模板間采用鋼楔進行連接,模板上按要求設置工頻及高頻附著式振動器。內模采用6 mm 面板及10#槽鋼肋組合而成,24 m 和20 m 梁分別采用液壓式和機械撐桿式組合內模。內模采用底模及專用鋼板凳牢固支墊,下側設置寬55 cm 防混凝土上涌的壓板,如圖2 和圖3 所示。
(3)澆注混凝土?;炷翝沧⒉捎帽盟突炷?,考慮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大,混凝土澆注時采用檸檬酸短時緩凝解決混凝土坍落度問題。為解決混凝土施工時內模上浮問題,內模底部混凝土采用敞口灌注。為解決雙線整孔箱梁鋼筋密引起的混凝土澆注的梗阻問題,在內模兩側設置高頻振動器,利用振動器提高混凝土的流動度。經多次試驗,梁混凝土采用的配合比為檸檬酸摻量0.3譯,減水劑摻量9譯,砂率0.38,水灰比0.38,水泥489 kg/m3。梁的混凝土澆注采用水平分成,斜向分段的方法,由梁的一端開始依次澆注,如圖4 所示。底板澆注時,從兩側腹板對稱下料,使混凝土向底板中心推擠,不足的混凝土由內模頂部的灌注孔灌入。

圖2 內模工作狀態示意
(4)施工預應力。為準確保證孔道位置,加密定位網,防止膠管出現上浮。為避免預應力施工造成梁端頭中間部位產生拉裂縫,考慮到雙線箱梁寬跨比大,預應力張拉采用4 個頂同級加力、兩邊對稱張拉。張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并請設計院專家進行現場把關。梁張拉的摩阻損失、伸長值校核、上拱度、張拉后梁長、跨度等相關指標均符合規定要求。
(1)梁的第一次預應力張拉雙線整孔箱梁時梁體沒有出現上拱現象,在制梁臺座上沒有進行梁的二次預應力張拉,預應力雙線整孔箱梁預制時底模和臺座基礎要求可適當降低。
(2)采用300 t 龍門吊提梁調平存梁后臺位的下沉,造成龍門吊使用過于頻繁,今后可考慮存梁臺座預設千斤頂頂梁位置,用千斤頂頂梁調整存梁后臺位的下沉。

圖4 梁混凝土灌注順序
(3)按梁的制作工序計算存梁臺座數量不夠,影響梁的預制生產進度,宜適當增加存梁臺座數量。雙線整孔箱梁預制施工中模板安裝和拆除困難,底模和側模宜1:1 配套。端模的剛度應增強,以保證澆注梁體混凝土時不出現過大變形,影響管道位置和梁體尺寸。為解決拆除內模的困難,可改大塊內模為小塊內模,以方便脫模,但應增大內模的剛度。
(4)采用上述方法,順利完成了預應力雙線整孔箱梁預制工作,表明預應力雙線整孔箱梁預制采用的設備和工藝是成功的,值得在類似工程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