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賢

。。夜晚,明亮的圓月掛在天空,陣陣刺骨的寒風吹過,一塊寫著“修車”的牌子在風中搖啊搖……寒風中,一位老人搓著雙手,跺著雙腳,向四處張望。。。。。。。。。。。。。。。。。。。。。
。。他是個修車師傅。。。。。。。。。。。。。
。。我家樓下有個露天的修車鋪,修車師傅是個聾啞人,上了年紀。人們無論什么時候見到他,他都穿一身沾滿油污的衣服。我從來沒正眼瞧過他,每次路過修車鋪,都會加快腳步。。。。。。。。。
。。那天晚上,我早早地做完作業,坐在沙發上悠閑地看電視。突然,一陣敲門聲傳來,我連忙打開門,只見夜色中站著一個老人,衣服上滿是油污,臉臟兮兮的看不清樣子,嘴里“啊啊”地叫著,手不停地比畫著什么,看起來格外猙獰。是那個修車師傅,我有些害怕,搖了搖頭,趕緊關上門。。。
。。我回到沙發上繼續看電視。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回來了,我說了剛才發生的事。爸爸拍著腦袋說:“對了,早上自行車壞掉,我把車推到樓下的修車鋪,叫師傅幫我修修,下班后忘了把車推回來了。”說完,爸爸拉著我去取自行車。。。。。。
。。昏黃的路燈下,那位修車師傅孤獨地坐在寒風中,不停地搓著雙手,跺著雙腳,向四處張望。旁邊停靠著一輛自行車,顯然是爸爸的。。。。。。
。。我們快步跑了過去,爸爸不停地道歉,一邊掏錢,一邊比畫著,表示可以明天早上再來拿車的,師傅不必等著。修車師傅顫抖地從口袋里拿出紙和筆,寫下幾個歪歪扭扭的字:“我是擔心您晚上要用車。”說著,他朝我們咧嘴一笑,黝黑的臉更加猙獰了。我的鼻子一酸,一種說不清的情緒涌上心頭。。。。。。。。。。。。。。。。。。。。。
。。又過了兩年,樓下的修車鋪突然沒有了,聽說修車師傅去世了。。。。。。。。。。。。。。。
。。又一個寒冷的冬夜,我路過那個早已空了的修車鋪。明亮的圓月掛在天空中,陣陣刺骨的寒風吹過,我仿佛看見一塊寫著“修車”的牌子在風中搖啊,搖啊……。。。。。。。。。。。。。。。。
。。。。。。。(福建沙縣第三中學八·14班)。。。。。。。。。。。。。。。。。。。。。。。。。。。。。。。。。。。。。。。。。。。。
作者感言
寫人作文我們從小學寫到現在,寫過親人、朋友,也寫過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課堂上,老師再次讓我們寫人,要求寫出思念之情,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位不知道名字的修車師傅。
他不算十分陌生的人,因為我幾乎天天都能看到他,但從來沒有跟他說過話,我嫌棄他臟,又不會說話,唯恐避之不及,直到那次。爸爸和我推著車子往家走時,我一路沉默,內心感到無比感動和自責。他走后,我們全家還有小區里很多人都去悼念他,只是我在文中稍微作了修改,處理成“我”聽到了他去世的消息。他并不是我的親人,但我不會忘記他。
同窗評說
老師把智賢同學的作文讀給我們聽時,我仿佛透過文字看到了一幅幅真實的畫面:夜色下,寒風中,老人充滿油污的衣服,臟兮兮的臉,在風中搓手、跺腳的動作,還有他比畫著和父子倆交流的場景……很樸實的語言,卻非常有畫面感,我的心情也隨著文字在風中搖啊搖。這篇作文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在于細節描寫,除了人物細節,還有穿插其中的環境描寫,很好地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品質。
(賴霖鍇)
老師評說
寫作跟拍攝視頻一樣,要有“導演意識”,不僅要對全文內容主次進行剪輯,還要對關鍵詞語進行錘煉。
作文開頭的環境描寫非常有代入感,直接將讀者拉進場景里。隨即鏡頭推近,老人的一連串動作呈現出來,焦點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很典型的視頻特寫拍攝法,讓讀者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個鮮活靈動的形象。
表現人物性格離不開故事。小作者寫了一件小事,爸爸修車忘了將自行車推回家,老人在寒風中一直等著,直到他們父子來取車,體現了老人盡職、誠信的品質。敘事過程用的仍然是“拍攝法”,將人物的細節放大,用慢鏡頭“拍攝”出來。比如老人標志性的油污衣服、黑臉,搓手、跺腳等動作,以及他顫抖地拿筆寫字,笑起來“猙獰”的臉等,放大的細節一個個定格成畫面,成為老人的標簽。
最后,故事結束,小作者再次進行環境描寫,既是呼應前文,也是進行最后一次特寫“拍攝”,升華主題,讓情感達到高潮,意猶未盡。
“拍攝法”不僅可以用于寫人,還可以用在記事、寫景、狀物等各種記敘文中。細膩地“拍”,反復地“拍”,再剪輯出一篇情感真摯的好作文。
(樂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