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
摘要:目前,牛規模化養殖越來越普遍,牛的數量與密度都相應提升,所以飼養過程中的管理難度也隨之加大,只有確保飼養管理的有效性才可使牛健康成長,否則會導致疫病多發,影響牛的健康,同時養殖戶也會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對牛飼養管理工作要點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常見疾病防治措施。
關鍵詞:牛;飼養管理;疾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3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1-0031-02
要實現牛養殖經濟效益的持續提升,必須認識到飼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改善飼養管理理念與措施,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我國畜牧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牛規模化養殖越來越普遍,牛的數量與密度都相應提升,也給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傳播速度更快更廣,不僅給養殖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也不利于養牛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必須確保牛的飼養管理工作與疾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1 ?牛的飼養管理技術
1.1 ?斷奶犢牛飼養管理要點
處于斷奶期的犢牛對周圍環境的要求相對較高,再加上自身抵抗力相對較弱,所以飼養人員必須精心照料。犢牛出生90 d后飼養人員要逐漸增加飼喂量,其中要將精飼料的飼喂量作為重點關注對象。通常犢牛的飼喂量控制在2 kg以內,可視情況適當添加一些青貯料進行喂養,要定期對犢牛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檢查。按照上述飼養方法飼養至5個月后精飼料與優質干草量可控制在2 kg,同樣視具體情況加入青貯飼料進行喂養,幫助犢牛早日適應后續以青貯飼料為主的喂養方式[1]。
1.2 ?12月齡以內牛的飼養管理要點
牛與人類相同,良好的發育對其日后成長非常重要。科學研究證實,牛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是出生之后的第12個月,分群是此階段牛飼養管理的關鍵[2]。通常要將每個小組母牛的數量控制為10~20頭,且要嚴格管控每個小組內母牛的體重水平,通常體重差異要控制在10 kg以內。分群后飼養員要就日常飼養過程中母牛的食量進行全面觀察與準確記錄,以降低牛體重對后續生產造成的影響。另外,要定期開展母牛的全面體檢工作,通過母牛身高、體重等發育關鍵數據制定科學合理的喂養計劃與喂養模式。
1.3 ?12~18月齡牛的飼養管理要點
牛在出生12個月以后已經基本處于成年階段,此時其身體基本發育完成,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均已經發育成熟。所以,此階段仍要開展分群管理工作,要以牛發情配種的實際狀況作為依據進行合理分群,飼養員要適當減少精飼料的喂量,盡量將牛體重控制在130 kg以內,確保牛群的正常生長。如飼養過程中精飼料投喂量過大,極有可能出現營養過度的現象,牛可能出現體重超標的情況,對后期配種與受孕存在較大影響[3]。牛體重增加至400 kg時要將精飼料投喂量控制在3 kg左右。
1.4 ?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要點
牛飼養過程中不僅要關注犢牛的生長發育問題,還要精心護理和養護妊娠母牛。不僅要嚴格控制發情期母牛的體重,在整個妊娠期間都要科學合理的喂養。在母牛分娩前一段時間要合理調整飼料量和飼養規律,盡可能使牛體重處于250~260 kg,避免因體重過大引發意外或疾病發生。母牛在分娩階段的體重要控制在510 kg左右,此時精飼料喂量應調整至3 kg,粗飼料在9 kg左右,二者要控制在1∶3的比例范圍。另外,飼養人員應重視母牛分娩后產房溫度與濕度的調整,并保證環境的干凈、整潔及通風,最大限度保障母牛與乳牛生活的舒適性,這樣不僅可提升犢牛的成活率,而且可一定程度降低母牛生產期間患病的幾率。
2 ?牛常見疾病防治策略
2.1 ?飼養管理中的防范措施
(1)環境防范。干凈、衛生的飼養環境是開展高質量飼養管理的基礎與關鍵。臟亂差的環境十分容易滋生細菌,如牛長時間處于此種環境中其患病幾率將會大幅度提升[4]。
(2)飼養防范。飼料是牛成長中養分的主要來源,如飼料或飲用水存在污染或滋生細菌的情況,牛食用后極有可能感染疾病,所以必須確保牛群飼料與飲用水的干凈、充足,確保可滿足牛生長所需的營養需求。此外需要注意控制飼料投喂的時間和投喂量,避免出現過度飼養的現象。
(3)疫苗防范。部分牛常見疾病可以通過疫苗來提前進行預防,所以除定期就牛身體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外,還要結合疫苗接種規定完成疫苗防疫。如口蹄疫疫苗需要1年進行3次注射,只有按疫苗要求完成注射才可發揮防疫作用。
2.2 ?常見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牛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主要有口蹄疫、結核病以及布魯氏桿菌病等,為有效預防甚至杜絕此類感染性疾病的發生,養殖過程中要定期對牛舍以及用具進行全面細致的清潔和消毒,并通過日常喂養提高牛的抵抗力,進而降低此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對于結核病,防治結核桿菌是有效預防的關鍵,所以要定期開展檢疫工作,尤其是春秋兩季,日常飼養中一旦發現病牛要在及時隔離、消毒的同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爭取將疾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出現病牛后可采用氨基米楊酸鈉與鏈霉素進行防治。目前結核病尚未研發出有效的治療藥物,再加上治療成本相對較高,所以通常選擇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口蹄疫患牛,首先用高錳酸鉀對其患處進行清洗,后于患處涂抹碘甘油或明礬溶液進行治療[5];另外還可在病牛的口腔患處涂抹中藥冰硼散。日常飼養過程中要嚴格落實免疫接種工作,杜絕貓科動物進入飼養場地,如出現感染病毒且沒有有效治療方法時要盡快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疫情出現大范圍擴散。
2.3 ?常見普通疾病的防治措施
牛飼養過程中的常見的普通疾病主要是胃部疾病與乳腺炎等,合理喂養及有效管理是預防此類疾病的關鍵。飼養人員要結合牛的生長階段對營養物質進行合理搭配,要確保飼料的干凈、衛生、無污染及飲用水的充足。犢牛喂養時要盡可能固定喂養時間與喂量,確保母乳的及時供應。哺乳期母牛要重點關注其子宮的變化情況,要嚴格管控母牛的膘情與體重,做到科學合理的喂養。擠奶前要提前做好消毒工作,確保牛奶所接觸物品干凈無污染,飼養人員在擠奶過程中要查看母牛乳房的健康狀況。
3 ?小結
牛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不僅關系到養殖戶的經濟收入與養牛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的國民經濟,所以要對其給予高度關注與重視。在牛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過程中要始終落實“預防大于治療”的理念,保證科學喂養的同時,嚴格落實免疫接種工作,保證牛群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程洪杰.羊瘤胃積食病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7,13(9):97.
[2] 韋 ?琪,韋小珍.芻議肉牛養殖及常見疾病的防治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6):190,192.
[3] 陳如龍,任愛祖,李 ?強,等.肉牛口蹄疫的流行與預防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9):64-65.
[4] 武東慶.牛適度規模養殖的疫病防治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8(15):29.
[5] 任俊玲,李和平.關于肉牛養殖小區疾病防控的幾點建議[J].中國動物保健,2019,21(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