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色檔案是我國寶貴的檔案信息資源,近年來隨著我國檔案數字化工作的推進,紅色檔案數字化工作也逐步開展。針對我國紅色檔案數字化工作存在一些問題,文章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紅色檔案 數字化技術 數字化
紅色檔案是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由中國共產黨機關、組織和個人在各種對敵斗爭和政治活動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音像等載體的歷史記錄。紅色檔案不僅在當時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今天進行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資源。
1紅色檔案數字化的意義
1.1 紅色檔案數字化可以提高檔案信息的利用程度。對紅色檔案的利用使原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且原始的紅色檔案存放占據的空間比較大,增加了檔案管理的成本。大部分的紅色檔案原件只有少數幾個,被檔案館珍藏起來,其他人士很難查閱到這方面的信息。把紅色檔案數字化有利于紅色檔案的傳播,使專業學者對紅色檔案的研究更加深入。另一方面紅色檔案原件一般都是相對比較零散地存在于各地檔案館,而一旦紅色檔案數字化之后,能建立有序且比較完整的數據信息庫,不但便于管理、保存而且也利于讀者查閱。
1.2 紅色檔案數字化可以促進紅色教育。立足于紅色檔案的豐富內涵,可以開發出多種多樣的紅色教育產品。在對紅色檔案資源進行分類整理、深入研究、準確提煉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可以分別將它們制成文字類、圖片類、音像類等不同的 “紅色教育產品”,甚至還可以建立數字化的紅色專題教育網站,促進紅色教育的開展,以充分發揮紅色檔案的教育功能。
1.3 紅色檔案數字化可以實現按照需求進行服務的新形式。在檔案館進行手工查閱是傳統的信息搜查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檔案作用的發揮程度。紅色檔案實現數字化之后,需要這些信息的人通過搜索引擎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在紅色檔案進行編制時,一些編研人員可以利用網絡和需求者之間進行溝通,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借助網絡這個平臺進行編研檔案,可以使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范圍也更廣。
2 我國紅色檔案數字化存在的問題
2.1 紅色檔案資源數量少。紅色檔案資源數量少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紅色檔案本身的稀缺性,給檔案收集帶來困難,尤其是共產黨早期的檔案非常稀缺。還有非物質性紅色檔案,例如,紅色歌謠,口述歷史等也隨著資源擁有者的衰老、去世而消失。二是仿制品泛濫,辨別紅色檔案的真偽難度較大。紅色檔案多存于民間,但對于這些檔案的來歷、真偽不能進行一個很好的判斷。
2.2 紅色檔案散存現象嚴重。紅色檔案散存現象有三個原因,一是很多單位在收集紅色檔案時不注意整理導致紅色檔案無法集中收藏并加以利用。二是收集紅色檔案資料時也出現任務不明確的狀態導致紅色檔案分散各地。三是各地檔案館并沒有劃分專屬的紅色檔案館館藏紅色檔案就被零散的保存在各個時期各個單位的館藏中。
2.3 紅色檔案數字化標準不統一。雖然國家檔案局制定了一些檔案數字化的標準,但由于各地檔案館的紅色檔案形成時期及形成地域的不同,各級檔案館在對紅色檔案進行數字化時在一些具體環節上還是會出現無章可循的情況,導致整個工序前后標準不統一。[1]以掃描為例,圖像越清晰掃描儀分辨率越高,圖像所占空間越大。有人認為在掃描圖像時應首先考慮容量,控制圖像所占比例,而有人認為應該首先考慮圖像清晰度的問題。
2.4 缺乏專業人才。紅色檔案進行數字化要經過檔案整理、掃描、利用OCR轉化成文字等基本步驟再進行專題索引、專題目錄、專題數據庫的建設。其中建立索引的過程中,對檔案著錄的要求比較高,缺乏相關專業人才,導致數字化進程緩慢。目前國內的檔案館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還有待提高,其中老一批的檔案專家不熟悉計算機技術,也制約了紅色檔案數字化的進程。
3 紅色檔案數字化的發展策略
3.1 紅色檔案數字化原則。實用性原則:針對館藏檔案具備重復利用和緊急利用兩大特點,急用、常用檔案優先數字化是檔案數字化的首選;價值性原則:重要檔案優先數字化具有檔案利用和檔案保護雙重意義 ,是網絡時代更好實現檔案價值的客觀需要;搶救性原則:計算機存儲給檔案搶救開辟了新的途徑,檔案數字化是保護瀕危檔案原件最經濟和便捷的方法。[2]
3.2 推進設立紅色檔案數字化統一標準。在紅色檔案數字化進程中的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規范信息化的紅色檔案。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紅色檔案的狀況就有很大的不同。規范統一的數據庫是首要考慮的因素。首先是紅色檔案數字轉換的格式要規范,要每個檔案館都實行統一的著錄格式。此外,紅色檔案轉換信息數據庫系統軟件開發也需要標準化。這樣才能構建—個相對統一的紅色檔案信息數據庫。
3.3 綜合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加大開發力度。紅色檔案數字化的信息技術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信息轉移技術、信息提取技術和信息防護技術。[3]對于大批檔案的信息轉移宜采用掃描技術,以提高工作效率。對于圖片類、實物類的紅色檔案應該采取數碼拍攝的手段進行信息轉移,以求能最大限度的還原檔案。信息提取技術主要是建立索引,一些計算機檢索語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檔案信息的檢索能力。在現代化的網絡運營環境下,由于人員和技術的復雜,盜取信息的現象也層出不窮,這就要求加強信息防護力度,對數據進行保護。
3.4加強檔案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對檔案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可以和高校以及科研機構進行合作,送一些有潛力的員工繼續深造。對一些資格較老的員工實行換崗制度,通過熟悉每—個工作崗位并有所側重,使檔案管理知識與計算機知識都得到長足的進步,提高檔案館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從而更加適應紅色檔案的數字化工作。
【參考文獻】
[1] 史江,秦慧,趙德喜.歷史檔案數字化進程中的業務外包問題探索.檔案學通訊,2010年第1期:38-39
[2]李學廣.檔案數字化方案研究.檔案科技,2007.06:52-53
[3] 傅榮校.檔案數字化掃描與存貯格式比較研究[j].檔案學通訊,2007
作者簡介:聶上博(1994-);男;漢族;河南鄭州人;湘潭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圖書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