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婉華

復工 目前,廣州開發區124家工業百強企業、99家世界500強工業企業已100%復工。圖為廣州寶潔有限公司黃埔工廠生產場面。
近日,在位于廣州開發區的廣州寶潔有限公司黃埔工廠(以下簡稱“寶潔黃埔工廠”)的香波生產車間,一個個白色塑料瓶不斷從設備中“吐”出,全自動化的機械抓手迅速分揀傳送帶上的包裝瓶,幾名戴著口罩、身著防護服的工人正在生產線上操作?!按蟛糠稚a線已經復工,主要是沐浴液、洗發露等個人衛生用品生產線,以滿足人們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將產品更快地供應到市場上?!睂殱嶞S埔工廠安全經理徐繼承向《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介紹。
寶潔黃埔工廠所在的西區,是廣州開發區最早的起步區,聚集了寶潔、拜耳等世界500強企業。在距離寶潔黃埔工廠5分鐘車程的拜耳處方藥廣州產品供應中心(以下簡稱“拜耳廣州供應中心”),廠區倉庫內整齊堆放著10米多高的貨箱,工作人員正在用叉車搬運藥品。
“根據疫情的需要,中心產能已逐步恢復,能滿足目前的產品供應。”拜耳廣州供應中心高級廠長謝亞濤對《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說。據了解,該中心生產的拜復樂(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和優維顯,前者用于成人呼吸道感染消炎,后者是醫學成像造影劑,都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醫療物資。
寶潔、拜耳的產能恢復正是廣州開發區復工復產的真實體現。截至2月24日,全區百強企業復工率達到10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到100%。其中,全區生物醫藥領域的49家科研企業,正加班加點、緊急攻關生產。
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期間,繼續保證營商環境良好發展尤為重要。作為全國工業百強區、廣州“工業一哥”,廣州開發區帶來了暖企政策“組合拳”,并按照“廣州科學城五年大變化”“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等重要指示,推出了一系列舉措來改善營商環境。
面對疫情,企業“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從“暖企8條”“激勵8條”,到土地資源保障“暖企6條”,再到“穩企6條”,廣州開發區不斷出臺戰“疫”新舉措,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硬核支撐。
作為疫情期間全國國家級開發區首個暖企政策,“暖企8條”從應急保障、生產保障、攻關獎勵、金融紓困、投產獎勵、租金減免、穩崗就業、創新扶持等八個方面著手,涉及財政扶持資金約2.87億元,重點解決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現實困難。其中包括“對提前復工生產疫情防控應急保障物資的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并按設備購置款的80%予以補貼”“對2020年第一季度產值增速10%以上的骨干工業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一次性獎勵”等復工保障政策。
之后,該區再度推出戰疫情、保穩定、促發展的重磅扶持政策,制定出臺《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戰疫情保穩定促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穩企6條”)。在返崗保障方面,為本區復工復產企業供應口罩不少于20萬只/天,對全區“四上”企業實現防控物資保障全覆蓋,對其他復工復產企業給予最大限度保障。
“‘暖企8條等扶持政策,能有效降低疫情對我們的影響?!睆V州倍繡總經理黃莉莎說,“很多企業在復工前都可能碰到物資短缺的問題,廣州開發區相關部門為企業搭建生產供應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公司獲得了一批防疫物資,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灣頂之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核心創新節點,廣州開發區成為高新技術發展的高地,一個又一個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這里落戶。那么,該區如何在優化營商環境的背景下,為企業打造一片創業的熱土,更好地幫助不同類型企業發展?《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從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局獲悉,廣州開發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視察廣東時強調廣州要在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出新出彩,提出“廣州科學城五年大變化”“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等重要指示,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改善營商環境。
首先,廣州開發區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國家“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和廣東省“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改革試點,設立廣東首個行政審批局,實現企業投資建設項目“一枚印章管審批”;以服務企業為導向,優化設立全國首個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專門破解企業“落地難”的瓶頸問題;率先成立北上廣深四個特大城市中第一個營商環境改革局,統籌推進及監督全區營商環境改革工作,著力打造“企業家園”全國樣板。
其次,該區率先構建穩定可預期的政策體系。相繼推出4個“黃金10條”、2個“美玉10條”以及“金融10條”“區塊鏈10條”“納米10條”“三舊改造10條”“5G 10條”等高質量發展政策。2月16日,“黃金10條”2.0版正式問世,標志著“金鑲玉”政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以往公司主要受益于‘黃金10條里的經營貢獻獎、聯動發展獎等。2.0版本中,貢獻越多獎勵越多、人才獎勵大幅提升、鼓勵企業勇攀高峰做大做強等條款,對我們來說非常受益?!睆V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辦高級總監吳成玲如是說。
同時,該區率先銜接國際先進營商規則。推動粵港澳知識產權互認互通,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合作機制,實現三地知識產權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推出商事登記“跨境通”服務,實現港澳企業商事登記“足不入境、離岸辦理”。全國首創海運口岸24小時智能通關改革,實施“兩步申報”以及“廠港聯動”“場港一體”改革,探索開展粵港澳大灣區同船貨運模式。學習借鑒新加坡營商環境改革先進經驗,加強與新加坡在科技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城市管理等領域的合作,加快營商環境國際化進程。
除了制度上注重頂層設計,廣州開發區堅持企業至上,提升“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能力。出臺“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統籌設立3個百億發展基金,設立“3個風險池”,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以區內11家民營中小企業103件發明專利、37件實用新型專利為底層資產,發行規模為3.01億元的全國首支純專利權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有效解決科技企業抵押物不多、融資增信方式不足、貸款期限短等融資難題。做優做強人才發展沃土。成立全省首個人才工作集團,建設全國首個海歸小鎮,首創“上管老、下管小”全鏈條人才服務模式,推出“海外尖端人才8條”“港澳青創10條”,各類高層次人才達到818人,位居廣州市第一。
特別在某些改革措施上,廣州開發區打響了改革品牌。該區推出有速度的行政審批。全國首創“區塊鏈+AI”商事服務模式,率先推行涉企證照“44證合一”改革,企業開辦實現“一天辦、一鍵辦”。將企業從立項到動工全鏈條的8個部門38項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劃轉給行政審批局統一實施,創新推出“12345審批服務體系”,通過“來了就辦、一次搞掂”“承諾制信任審批”“訂制式審批服務”等舉措,將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從110個工作日壓減至13個工作日。全國首推“秒批”政務服務清單,全區近1/4依申請辦理事項實現“即來即辦、即來即批”。
接下來,廣州開發區將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試驗田”優勢,繼續梳理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事項權限政策訴求,積極向上爭取相關權限或試點,高水平創建國家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