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革創新者“撐腰打氣” 給予干部適度“試錯權”

本刊訊 新冠肺炎疫情對省屬企業一季度經濟運行造成較大沖擊。為了鼓勵干部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確保省屬企業打贏國企“倒計時”改革攻堅戰,發揮好在經濟社會中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近日,省國資委出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履職行為容錯免責清單》(以下簡稱“《清單》”)。
《清單》分總體要求、前置條件、適用具體情形、實施和認定等4個部分,符合前置條件,屬于探索性改革創新舉措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失誤、偏差,但未造成重大資產損失或者國有資產流失的,均可予以免責。其中,適用具體情形分為戰略
管控、改革創新、資本運營、經營管理、科技創新、應急管理及其他等7大類24條,涵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各項重點任務。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例,推進混改過程中,主動與民營、外商企業合資合作,未達到預期效果或者改革后在資產處置、職工安置等方面引發矛盾爭議的,可予以免責;又如科技創新,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沒有實現預期目標或者出現一定失誤偏差的等四類情形,也可予以免責。
據悉,疫情發生后采取的交通管控、人員限流、停產停業等措施,給企業帶來訂單下降、開工率不足、固定成本負擔加重、上下游產業鏈不暢等一系列影響,部分企業營業收入大幅下降,流動性風險明顯上升,生產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下,發揮好省屬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對于推進國企“倒計時”改革、實現改革攻堅任務至關重要。
省國資委出臺容錯免責清單的目的,就是在經濟開局不利,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情況下,鼓勵干部大膽創新和積極探索,在政策允許、程序合規的前提下,為敢想的人“開綠燈”,為敢干的人“兜住底”,為改革創新者“撐腰打氣”,給予干部適度的“試錯權”,保護寬容思想解放的干部、勤政干事的干部和敢于擔當的干部,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時間損失、工作損失、發展損失奪回來,確保完成既定任務目標。通過建立健全容錯免責的制度體系、實施體系,正確處理“法與紀”“公與私”“容與糾”三個關系,消除干部畏難不前、怕錯避責的消極情緒,充分調動和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干部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中勇于擔當、敢為善為。大力營造上級為下級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干部為事業擔當的濃厚氛圍,讓沖在前面的“獅子型”干部有敢拼的底氣,讓跟在后面的“老黃牛型”干部有敢跟的勇氣,形成改革創新者、攻堅克難者前赴后繼的生動局面,為圓滿完成國企“倒計時”改革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據介紹,今年也是黨建創新提升年,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工作情況還將成為各企業各級黨組織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領導班子年度綜合考核評價、黨委巡察等工作的重要內容。表現突出、堪當重用的優秀干部大膽提拔使用,表現特別突出的可“火線提拔”,不擔當、不負責的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的干部,不會干、不能干的干部,嚴肅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