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升級,人們逐漸認識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力求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對于社會發展具有長遠作用,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時應該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提高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科學性。本文圍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做出深入分析,并進一步針對我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措施,望能為我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探究;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1?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1.1? 國土規劃是實行生態保護的重要環節
所謂國土規劃就是指對國家所有的土地進行管理并合理開發利用,我們生活在國家的土地上,吃穿住行都需要土地,因此國家對于土地的管理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然而國土規劃卻并不是單純的將國土空間進行劃分就可以的,我國幅員遼闊,土地類型多種多樣,不同的土地類型所利用方式也是不同的,國土規劃必須從始到終都僅僅圍繞“因地制宜”四個字來進行,然而“因地制宜”四個字卻不僅僅只適用于國土規劃之中,在生態保護的過程中更需要進行因地制宜的修復保護。若想要進行較好的生態保護,必須弄清楚該地區的地形地貌、土壤質地、特殊動物植物,也需要清晰該地區人群從事的行業、主要發展的產業,與本地區政府的社會發展規劃結合,然而這本身就是國土規劃體系中需要完成的一部分工作。
1.2? 生態環境保護是國土規劃的重要前提
由于人類數量增加,對于土地的需求也愈發多樣,人地矛盾尖銳,土地的情況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類活動就是改變土地狀況的主要原因。土地會隨著人類活動的變化進行改變,譬如只種植單一經濟作物,長時間之后該作物產量會愈來愈少,因為這種單一作物積年的種植已將土壤中該作物需要的營養成分盡數吸收,人類不注意調節土地狀況,土地自身的平衡能力也跟不上人類的腳步,導致這片土地質地成分發生了變化。由此來看,我們在進行產業的同時需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環境是國土規劃的重要前提。自然資源與許多方面都息息相關,一味的強調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只會買櫝還珠、自嘗苦處,只有進行密切的生態環境保護才能使國土空間規劃合理有效。除此之外,生態環境保護與國土空間規劃有著不可調節的矛盾,因為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且又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國土空間規劃又往往會給生態環境保護一個前景目標。
2? 我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2.1? 創新力匱乏,缺少合適的工作方案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結構和人們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環境和資源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密不可分,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運行需要更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案。但是目前部分人員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時還是延續傳統工作方案,沒有結合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進行方案創新,造成工作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又因為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且又是在不斷變化的工作,生態環境保護與國土空間規劃之間也出現了難以調節的矛盾。
2.2? 體系信息溝通滯后,缺乏智能化信息交流平臺
我國國土面積廣大,地形氣候復雜多樣,要將全國各地生態信息都掌握,需要建立智能化的信息交流平臺。我國現存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卻存在信息溝通滯后的問題,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建立公共的信息分享平臺,各地的信息無法及時交流匯報,部門無法獲知各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具體開展情況,無法對不同的問題進行特殊處理應對,使得部門決策的制定和執行延遲滯后。
3? 加強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3.1? 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專業的部門機制和操作人員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政府應當制定明確的職責劃分明細,使各部門各司其職,節約資源,還應當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協同合作,加速事件處理進程。此外,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缺乏專業的生態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并缺少專業裝備和處理手段,對此,有必要對人員、物資、信息進行集約化管理,培養專業化人才,提供專業技術手段,統一調度,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時能夠進行有效地生態環境保護。
3.2? 進行微觀生態設計
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過程中,除了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宏觀體系的建設,還要關注微觀生態設計。與宏觀體系不同,微觀設計更注重環境美學和環境健康,涉及到系統設計次生生態環境以及建設監測、依據生態功能溯源確定生態因子、系統評估生態因子的環境價值、對生態環境設計進行反饋修正和生態環境管理機制等方面。過去的生態環境管理當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造成了一系列生態問題和安全隱患。例如,部門一般只注重增加當地綠化面積,卻忽視了植被種類是否與當地的氣候、植被以及原生物種相匹配,從而引發了水源污染甚至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失衡等嚴重的生態問題。而微觀生態設計可以關注到這些細節問題,減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問題,營造良好的生態安全格局。
3.3? 構建智能化生態信息平臺
如今正處于信息化時代,大數據成為人類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信息傳播和處理的能力能夠有效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效性。工作人員可以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和云存儲等高端技術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云平臺,實現工作的智能化、專業化和一體化。要構建完備的智能化生態信息平臺有以下三點要求:第一,平臺要覆蓋到全國各地的環境,能夠對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做出分析處理,并且支持各種通訊網絡和終端設備的接入,是信息交互的主要平臺。第二,政府要對各部門人員進行工作培訓,使他們能夠運用大數據對信息進行處理,提高工作精細化程度,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提高決策運行效率。第三,工作云平臺的建立不僅需要高端技術人才,還需要完備的信息運營模式來支撐其長遠發展。政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對運營模式進行探索,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進步提供長足動力。
3.4? 增強公民參與度
政府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能提供的人力物力也是有限的,無法對國土進行完全覆蓋。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升級,人們逐漸認識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而國土空間規劃的目的和公民的需求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增強環境的承受能力,進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面對這種情況,政府可以動員社會力量共同保護生態環境。公民一般會在某個地方長期居住,對于當地的氣候、地形和植被等十分熟悉,讓公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精確度,還能集思廣益,減少決策失誤。此外,政府可以加強宣傳力度,在公民心中樹立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堅持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等,從生活小事上為保護環境出一份力。
4? 總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已經迫在眉睫。生態環境保護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政府必須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在建設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過程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通過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體系、進行微觀生態設計、構建智能化生態信息平臺和增強公民參與度等方式推進體系改革,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羅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3):82.
[2] 閆敬,趙瀟.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22):55.
作者簡介:
胡娟(1987—)女,漢,湖北鄂州,本科,規劃總經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