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媛 魏福生
摘? ? 要:在我國的嚴寒地區中,其氣候條件具備獨特性,在嚴寒地區的冬天中,其特性為漫長而又寒冷,建筑設計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系,處于冬季時對采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因此在與我國其他地區進行比較的情況下,其嚴寒地區的建筑物,消耗的能量較多,占據全部能耗量的50%。在嚴寒地區處于冬季的情況下,其采暖的主要方式為煤,但是在燃煤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了可以降低建筑對自然環境的損壞程度以及對能源的不良影響,本文主要對基于低能耗目標的嚴寒地區建筑設計進行了分析,首先對建筑的“外在”——圍護結構節能設計進行了闡述,其次對建筑“內在”——能量供給系統節能設計進行了敘述,然后對建筑的“調節”——空調系統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嚴寒地區;低能耗目標;建筑設計
1? 引言
在我國嚴寒地區與其他地區進行比較的情況下,冬季的采暖所消耗的能源較多,在此情況下,對于嚴寒地區的采暖,需要遵守低耗能的目標要求,為建筑及其他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提供保障,在強調被動式節能設計之外,需要轉變傳統化石能源提供采暖的方式,逐漸運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采暖,例如太陽能、風能等等,同時結合保溫隔熱的材料,為嚴寒地區建筑的低能耗目標而努力。
2? 建筑的“外在”——圍護結構節能設計
現階段,在我國嚴寒地區建筑的圍護結構中,由于存在絕熱性性能不佳的情況,對于圍護結構所消耗的能源較多,占據整體建筑能量消耗的30%以上。因此,為了可以達到建筑室內環境的冷熱適中,對于保溫隔熱良好的外圍護結構非常重要。
2.1? 外墻
在嚴寒地區傳統外圍護結構中,主要的方案為改進墻體材料以及保溫材料。通過選取加氣混凝土保溫砌塊+EPS保溫模板,對保溫的厚度提出了要求,達到300mm 的情況下,利用外墻外保溫系統通過計算之后,就可以知道外墻的傳熱系數可以符合低能耗的規定要求,達到0.11W/(m2·K)。
2.2? 地面
在建筑設計地面采暖的過程中,在建筑底層墻體內側的2.0m范圍之內,需要增加設置聚苯板,其目的是可以提升地面保溫的性能。
2.3? 屋頂
以傳統的屋頂采暖作為基礎,對保溫材料提出了要求,需要采取新型的EPS保溫板,并對保溫板的厚度提出了要求,需要達到100mm~200mm,從而可以保證屋頂采暖的傳熱系數,可以符合低耗能的目標要求。
2.4? 外窗
在選擇外窗材料中,需要采取Low-E窗。在建筑物能耗中,主要的部分是外門窗玻璃的熱損失,在全部建筑物能耗中占據著一半比例以上。通過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分析,在玻璃內表面的傳熱中,是以輻射為主體占據的比例為58%,這就需要轉變玻璃的性能,而在制造建筑物門窗的過程中,通過采取Low-E玻璃,可以降低由于輻射的因素,而造成室內熱能向室外傳遞的情況,從而可以符合相關節能的規定要求。
3? 建筑的“內在”——能量供給系統節能設計
在建筑設計采暖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方式為地源熱泵,不僅具有供熱功能,還具有供冷功能,在整個冬季,采暖的節能效益達到了60%以上。
3.1? 供暖系統
在構建采暖系統中,采取的采暖方式為低溫熱水天棚輻射,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供回水的溫度為30℃/28℃,在同程式下,選擇供下回的方式,在每個分支環路中,需要設置相應的遠傳自力式恒溫閥,而用戶就可以在末端中,對室內的溫度進行調整。同時,在室內中要對戶用熱量表進行設置,然后通過測量流量,以及測試供回水溫度差距,對住戶所使用的熱量進行計量,從而可以為實現熱計量的目的奠定基礎,為后期的推廣應用提供有利條件[2]。在地埋管換熱器中,會存在冷堆積的問題,主要的原因為全面的冷熱不均勻,但是在輔助熱源中,通過利用太陽能的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上述的問題如圖所示。
3.2? 供冷系統
在嚴寒地區處于夏季時,采取的供冷方式為天棚輻射。在對夏季供冷供回水溫度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溫度為20℃/22℃,與風機盤管供回水設計溫度進行比較的情況下,要高7℃/12℃,因此,對于夏季供冷供回水設計溫度的供冷參數,可以避免存在管道或者天棚結露的情況,而對于各戶的功能,包括了供暖和供冷兩個方面,可以常年使用末端-天棚盤管系統[3]。
4? 建筑的“調節”——空調系統
在建筑的“調節”中,主要為空調系統,通過采取分散式高效回收新風系統,那么各戶的上部為回風,末端為地板送風。在新風系統中,需要設置排風熱回收裝置,在冬季的時候設置加濕裝置,在夏季的時候需要設置除濕裝置。使熱回收率符合相關的規定要求,在68%以上,滿足室內新風的需求,從而可以節能的目標。在處于過渡季節的情況下,對于新風系統的獨立運行,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室外新風,保證室內空氣的質量,從而可以實現節能的目的[4]。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低能耗的目標,主要對嚴寒地區建筑設計進行了分析,通過采取最新的外墻保溫等技術,構建成為了圍護結構的保溫體系,符合低耗能的規定要求。通過運用太陽能補熱技術,還包括了蓄熱蓄冷技術,構建成為了新型的地緣熱泵供暖供冷系統,為嚴寒地區建筑設計低耗能目標的實現,以及通過運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式,保證實現低耗能目標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楊修,黃翊婕.以低能耗為導向的夏熱冬暖南區公共建筑節能設計策略研究[J].綠色科技,2019(20):186~188.
[2] 張天宇.超低能耗目標下的寒冷地區建筑本體節能設計研究--以濰坊峽山農業智谷為例[D].山東:山東建筑大學,2019.
[3] 張文勇.響應面優化算法在被動式低能耗 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8(21):282~287.
[4] 龐波,鄭霽雯,蘇波.地域適宜和低能耗的可持續建筑設計——廣西南寧生態環境科普教育館項目建造實踐[J].建筑技藝,2019(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