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徐波峰
摘 要:課程是教育內容的載體,西安市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課程國際化是最重要的體現。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文章通過文獻法、調查法對西安市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研究結果顯示:其在外語課程、雙語課程、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實施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諸如國際化課程設置、國際化課程管理、國際化課程評價等方面也存在著發展中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出解決策略的思路,對西安市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課程國際化;課程管理;課程評價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日新月異,西安市高等教育發展迫切需要以課程國際化為指引,進而推動整個高等教育國際化,培養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特別是大國工匠:新工科、新文科、“金課程”等課程理念的的提出,使西安市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具有了豐富的時代內涵。
一、西安市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的內涵及意義
課程是指課業及進程,課程的載體為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三種物化形式。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是指為了打造“金課程”,按照“一流課程標準”,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設置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過程。首先,課程計劃的課程國際化是培養具有國際化競爭人才的前提。其次,課程標準的國際化是為了培養國際化競爭人才所設立的內容標準的國際化及表現標準的國際化。教材的國際化是為了培養國際競爭人才教學內容載體的國際化。
(1)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有利于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課程國際化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核心內容,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實現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國際理解、國際交流、和國際溝通的國際化人才的重要載體。深入探討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對西安市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具有深刻的理論現實意義。(2)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有利于國際化人才培養過程的管理。順應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高等課程國際化是人才培養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指標,在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的同時,按照國際課程標準和管理程式進行管理和對接,也是極為重要的方面。(3)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是高等教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發展的內在必然要求。在如今的開放性世界格局中,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必須落實到實處,在雙一流學科建設的背景下實現課程與國際的接軌,增加高校學科建設的國際認同感也是西安市各高校共同追求的目標。
二、西安市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建設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陜西省人民政府積極制定政策,不斷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各地高校也在積極的探索與開展課程國際化建設。筆者通過文獻法、調查法、對西安市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中課程國際化問題進行研究
(一)西安市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建設的現狀
西安市各高校開設外語教學課堂、雙語教學課堂,也設置了多個國際教育研究中心,在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均增加了國際部分的知識與內容推進專業課程的國際化建設。在外語課程上,西安交大將工商管理、臨床醫學等12個學科建成了英文課程體系,以進行留學生課程教育。在雙語課程上,陜師大于每年度開展雙語和全英語教學示范課程,如2014和2015年度共建設雙語教學示范課程38項,全英語教學示范課程20門。在專業課程上,部分一流高校,動員各院系力量將相關課程與國外的課程進行系統比較,在此基礎上新增更新了近千門專業課程。此外在國際教育研究中心的建設上,西北大學成立了國際商學院,學院有“歐洲研究中心”、“中德管理研究中心”等。可見,西安市5所“211”大學都在積極進行課程國際化建設,尤其是陜西師范大學,積極建立全英、雙語課堂項目,鼓勵教師開設外語課程,增加前沿性國際化內容,提高本校課程國際化水平。因在實際調查中課程國際化難以進行統計與測量,對其進行簡單地描述不能完全反映大學課程國際化的水平,但我們仍能看出西安市5所大學積極推進課程國際化建設。
關于教材方面,目前部分院校選用國外原版教材,且在自編教材時會邀請一些國外的專家一起參與或者引用一些國外發達國家的前沿性教材內容。近期西安交通大學聯合國內外諸多著名大學共同翻譯完成的《分析化學(原著第七版)》。
(二)西安市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目標不明確
課程目標是課程建設的指導,直接影響著課程建設與實施的效果。在2010年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雖然對國際化人才培養做出了進一步要求,但是對于各類專門人才所應具備的具體素質卻未給出明確的要求,也未對高等教育其他方面作出相關規定。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課程目標的制定,在某種程度上使得高校課程建設缺乏國際視野,也使得通過課程培養國際人才的理念無法貫穿到各類課程的建設與實施的過程中。
(2)原版教材使用較少或使用不當
教材的國際化是課程國際化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西安高校對原版教材的使用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除少數一流院校外大部分高校由于資金和師資的不足導致原版教材使用較少,教學內容陳舊,各學科或專業對本科領域國際前沿知識和科技成果的介紹較少。二、有部分高校在引進國外原版教材時不辨優劣,使得引進的國外原版教材內容膚淺、結構松散、層次較低。三、有些高校則是盲目引進原版教材,從而忽略了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不相吻合。
(3)國際化課程體系尚待完善
西安市部分高校國際化課程缺失,忽視本土學生的國際化,對于絕大多數不能出國學習的本土學生進行國際化培訓才是高校國際化建設的核心。且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針對性、專業性和實用性的課程遠遠地多于涉外行業所需要的專業,加之雙語教學水平較低,外教少,不利于國際化課程的開發以及國際化教學的開展,國際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受到制約。缺乏有效的考核評價體制,如在課程考核、畢業論文(設計)、學分、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與國外考核評價制度不同,達不到國際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阻礙了西安市課程國際化的進程。
三、提升西安市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水平的建議
(一)不斷更新對課程國際化的理解,營造課程國際化氛圍
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以及絲綢之路新大學聯盟的成立,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逐漸被廣為認同,但關于高校課程國際化的觀念仍局限于大學內部,甚至局限于大學管理者,外界人士和大學師生知之甚少。因此,西安市教育主管部門和大學管理者要積極宣傳高校課程國際化觀念,讓大學師生乃至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到高校課程國際化觀念及重要意義,營造課程國際化氛圍。如,為新生發放課程國際化手冊、舉辦文化節。
(二)建設國際化課程體系
首先在管理上需要建立專門的課程國際化管理機制,如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在戰略上進行規劃,協調各方面工作,尤其是激勵政策與經費制度的制定與管理,成為課程國際化堅實的后盾。其次,搭乘一帶一路班車,根據實際選擇西安市特色發展領域,同沿線國家共同討論設置適合國際學生的課程體系以及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如借鑒歐洲伊拉斯漠計劃。此外,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合理的調整相關專業的課程結構,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也非常重要。第三,課程國際化還涉及學分轉換制度,如歐洲學分轉換體制。為了使西安高校的課程設置得到國際的認可,為學生在國外高校學習提供保障與便利,必須加快學分轉換制度的步伐。第四,為了有效利用一帶一路新大學聯盟平臺,也要注意沿線國家小語種的學習。第五,課程內容上增強國際化課程,前沿跨文化區域比較性課程。彰顯中國全球化觀念,保證課程的民族性國際共存,推進本地大學優秀學科走出去,循序漸進,協調發展,從某個課程出發,由點及面帶動本地區相關專業課程的國際化。
(三)創新合作模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企業的參與,促進課程轉化,在培養面向市場的、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的同時也解決了國際項目的經費短缺問題。如項目研發和成果轉化。積極利用企業、非政府組織和網絡資源,促進課程轉化。其次可以和非政府組織合作以解決課程國際化經濟問題,如設置獎學金和助學金。第三,利用網絡資源以節省課程國際化經費,將信息技術與國際化教學高度結合,如國內外院校通過慕課進行課題共享項目況,與國外的教師和學生進行實時互動,達到互相交流學習的目的,同時也節約了成本。
參考文獻
[1] 趙曉亮,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2] 許傳靜.我國大學國際化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0.
[3] 曾健坤.中外合作辦學大學本科課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4] 楊珊珊.高等教育國際化對西安交通大學課程與教學的影響研究[D].延安大學,2016.
[5] 苗俊俊.山西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0.
[6] 都琳,許勇,郭培榮,李輝.高校研究生數學課程國際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西北工業大學為例[J].大學教育科學,2018(02):50-55.
[7] 王憲,韋惠文.大學課程國際化:誘因、現狀與訴求[J]高教論壇,2017(04).
[8] 李雙龍,何春玲,羅華榮.我國高校課程設置國際化的現狀及啟示[J].喀什師范學院報,2011(03).
基金項目:文章受到2019年西安市社科規劃基金課題重點項目的資助,項目名稱:西安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9Y17。
作者簡介:王昕(1997- ),女,漢族,河南商水人,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2019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