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勇 黨晨晨
摘 要:現如今,青少年獲取信息、交流溝通主要在互聯網及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其中網絡短視頻因具有新穎獨特的內容傳播方式正成為社交媒體的新寵。其優于之前具有代表性的主流社交方式如,文字和圖片等。短視頻的明顯特點不僅表現在視頻短、傳播快而且其制作簡單易操作,大眾都可參與,這與青少年不成熟的認知特點相契合,因此短視頻的應用在青少年中迅速傳播,甚至產生沉迷于其中的社會現象,青少年沉迷短視頻播放軟件現象引發較多的社會爭議,因此文章旨在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網絡成癮);心理學分析
“短視頻也可以被稱作短片視頻,一般是在互聯網新媒體上傳播時長在5分鐘以內的視頻傳播方式?!薄禥uestMobile 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中指出已超過4.1億人使用短視頻進行交流溝通,同比增長率高達116.5%。與此同時,日前發布的《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顯示,當代中國青少年接觸網絡的年齡出現低齡化,青少年在6歲至10歲就開始接觸互聯網的數量約占40%左右,其中,有20%的青少年表明“總是”在刷短視頻內容?!秷蟾妗凤@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到2.87億,新增青少年網民1028萬,增長率為3.7%?!边@些數字都顯示,未成年人沉迷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已經成為具有普遍現象的社會問題。短視頻平臺上不乏正能量的內容,但也有些內容也存在違背道德及法律的不良現象并且造成負面的社會影響。鑒于青少年網民的價值觀處于發展中,如果過度沉迷于其中,則可能對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一、青少年沉迷短視頻播放軟件現象的心理學分析
“GoldbergⅠ.認為網絡成癮是指個體由于過度使用網絡而導致明顯的社會、心理損害的一種現象?!币虼?,青少年從短視頻中獲得滿足感的同時嚴重影響生活和學業的現象也是網絡成癮的一種表現。這主要由以下幾種心理導致此現象的產生:
(一)自我意識和認知能力發展不成熟
自我意識是指“人對自身的認識和態度,主要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等因素?!倍鄶敌睦韺W家認為,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是青少年時期,這個時期由于大腦機能的不斷增強,充足的生活空間以及豐富的實踐活動助其認知能力迅速提升,但是與成年時期相比,青少年自我意識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并不成熟,做選擇和對自我進行評價時容易受外界尤其是新事物的干擾。在信息化時代,用戶可以自行創造視頻內容,這類視頻可以自由地用來在社交網站與他人分享,時間短,內容吸睛,搞笑。因此,青少年憑借強的接受能力,好奇心和參與能力,更易于選擇短視頻,但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自主選擇的視頻內容與自身年齡不相符,視頻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吸引力致使他們沉迷其中,此時對于他人的評價及其敏感和不適。
(二)孤獨感與焦慮感
青少年正處于“質的過渡”時期,體現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同時具有豐富的情感并且情緒不穩定等特性,易于產生焦慮情緒。由于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會對父母長輩以及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但是由于周圍人都忙于工作無暇顧及他們的心理狀態,青少年感覺不到來自長輩的及時關注,往往會感到孤獨?!肮陋毟惺歉械奖荒骋环N群體排斥、不被周圍人喜歡、不能和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或像個異類一樣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青少年在外界受到孤立往往會產生不可名狀的孤獨感?!肮陋毧梢韵蛉藗儼l出社會聯結的信號,這種聯結有益于個體的生存”。青少年觀看視頻內容后只要通過轉發和評論就可以參與其中,將參與或模仿新奇的視頻內容發布在自己的朋友圈后,獲得受眾的點贊和認可,隨著受眾數量的提升,青少年的滿足感得到了滿足。在虛擬的網絡中青少年通過接觸無數的秒拍視頻,來減少自己成長過程中產生的焦慮感和孤獨感,就像吸食精神鴉一樣,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三)從眾心理
“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在群體中,一方面個體因為和大多數人的行為不同備受孤立,而當個體通過趨之若鶩與他人一致時又會出現“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是虛假的表現是與自己的內心想法相違背的,從眾有“真”“假”之分,“假從眾”起因于個體對虛假安全感的期望。秒拍視頻起初主要以專業化的內容為主,通過嚴格的審查后投放到市場上,不乏宣傳正能量的內容,但是隨著用戶量的增加,用戶自行生產的短視頻數量遠超專業化內容,因此短視頻的內容品質亟待提升。青少年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往往會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擾改變自己的觀看視頻內容的選擇,這種從眾心理主要表現為,容易受到朋友及同學的影響,改變自己原有選擇的視頻內容以及觀看短視頻的時間,進行與別人一樣的沉迷行為,而不考慮這種行為所產生的危害性。
二、青少年沉迷觀看短視頻對自身成長產生的不良影響
(一)易產生攻擊性行為
班杜拉認為,“人們對攻擊的學習不只發生在親身體驗其后果時:通過觀察他人也可以進行同樣的學習。”我們知道青少年觀看攻擊內容的視頻會引發他們的攻擊欲望,并交給他們實施攻擊的新辦法。由于秒拍的短視頻缺乏法律的監督,不良內容頻頻出現。媒體內容被青少年囫圇吞棗式的模仿,導致他們受法律道德所抑制的暴力攻擊行為被不斷地喚醒,引發攻擊性行為的思維,從而誘發攻擊性行為的產生。青少年觀看含有暴力傾向攻擊傾向的短視頻時間越長,攻擊性行為就會越容易被喚醒,最終極容易產生越軌的行為,漸行漸遠最終導致犯罪行為的產生。
(二)不利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青少年的人生追求、思維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都受價值觀的影響,正確的價值觀對青少年自身的發展意義深遠。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下,一般宣傳正能量的視頻內容很難吸引大眾,而負面的容易激發社會爭議的內容能很快贏得大眾的青睞。鑒于青少年是非鑒別能力有待提升,很容易沉迷于不良內容之中。例如,抖音等短視頻上不乏網紅臉,她們普遍年齡較小憑借五官和一些粗俗的舉動獲得千萬點贊,千萬粉絲,數幾十萬的評論,同時她們大多生活奢靡,學業荒廢。這些網紅很輕松就擁有了奢侈品,關注,卻唯獨沒有學歷。青少年如果以網紅為目標,渴求過奢靡的生活而不再羨慕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向往生活,不再崇拜學霸。結果是,正確價值觀難以在這種大環境下形成。
三、改善青少年沉迷短視頻播放軟件現象的對策
短視頻已成為人們獲取資訊、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我們在承認短視頻平臺上不乏積極向上作品的同時,應該思考怎樣改善這種現象,保障青少年健康全面發展。
(一)加強網絡空間監管力度和提升平臺的自凈能力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應該在提升互聯網內容建設的同時不斷地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要求相關平臺在獲取《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以后才能開展業務。但是違反此規范的法律成本低,起不到應有的威懾力,政府缺少系統的,全面的起到絕對威懾力有針對性的法律來監管短視頻APP的使用,設置未成年人保護機制。
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交流方式,短視頻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用戶原創內容形式的短視頻應用,主要由品牌和網友制作短視頻,這類視頻時間要求簡短,一般在10秒以下,可以自由的在社交網站與他人分享?!庇袑W者建議我們不能無視短視頻平臺的違規違法行為,不僅對其內容進行嚴格的篩查和治理,還要加大違法成本,從源頭上凈化。加強短視頻行業的內容生態的建設,促進短視頻行業健康發展。同時相關行業應該加強防沉迷技術的研發,產生真正的預期效應。
(二)加強和創新網絡道德教育
“網絡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準則”,網絡道德是在人們面臨新的任務環境下產生的,同時也適用于信息網絡,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和認知能力還沒有發展成熟,是非辨別能力不強,因此學校要承擔起培育青少年網絡道德的重任,以形式多樣,內容而豐富多彩的創新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說教。提升學生對沉迷短視頻的不良影響的認識,同時提升他們的是非鑒別能力,選擇弘揚正能量的內容。
(三)加強家庭教育
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的是統一的,都是為了青少年全面的發展。實驗證明,家庭教育的不同可以通過學生的處事行為,品格特性以及才智等方面表現出來,這也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青少年時期所表現出來的自信和自尊感主要源于其家長對他們的態度,他們所體現的道德行為也是模仿家長的結果。因此,一方面,家長應該認識到青少年心理特點,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需要,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和焦慮感,通過溝通手段而不是暴力解決問題。并及時和學校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另一方面,家長應該時刻引導青少年意識到沉迷短視頻的危害,同時應該以身作則,自己減少沉迷短視頻的時間,利用空余時間和孩子一起或者鼓勵孩子單獨參加課外活動,來豐富他們的課余時間,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強化青少年意志力的培養
凱利麥格尼格爾在他的《自控力》一書中中指出:“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這種意志力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的成敗,人們往往告誡自己要抵制一些誘惑,然而,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對于心理發展不成熟的青少年來說,他們更難以抵抗外界的誘惑力,尤其是電子產品,互聯網帶來的誘惑,盡管如此我們不能對于這種不良的現象視而不見,要承認青少年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各方面都有可塑性。作為自己意志的主人我們要引導青少年從思想觀念上認識到沉迷于短視頻播放平臺的危害,經常引導他們分析那些由短視頻不良內容所帶來的負面社會危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將網絡道德建設和學校道德建設結合起來,積極地引導青少年學習理想信念的教育,形成該年齡階段應該有的家國情懷,讓他們真正地認識到自己是未來國家偉大復興目標實現的踐行者。在教育中將科學性和思想性和思想性結合起來,從自我角度提升德性修養和意志力,最終養成通過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從根源上抵制短視頻帶來的誘惑。
四、結語
在碎片化信息時代,移動短視頻滿足人們對快餐式文化的需求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無論是觀看短視頻還是進行分享互動,移動短視頻都在潛移默化的進行價值觀的傳播,影響人的思維方式。青少年作為其龐大的受眾群體之一,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受到環境和所接觸的文化內容的影響。從應用商和有關監管部門一方來看,應該不斷總結歸納移動短視頻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完善這種信息傳播途徑使其真正的應用于推動社會文化的發展與進步中。同時學校家庭要達成一致,通過家庭和學校的影響使青少年的認知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逐步減少沉迷短視頻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馬思遙.短視頻 “真風口”還是“炒冷飯”?[N].北京青年報,2016.
[2]? 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EB/OL].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
[3] GoldbergⅠ,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EB/OL].Http//www.cog.brown.edu/brochur.
[4] 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 Beck,A.T.,&Young,J.E.(1978,September).College blues[J].Psychology Today, pp. 80-90; Davis, M.H.,&Franzol,S.L.(1986) Adolescent loneliness,self-disclosure,and 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1, 595-608
[6] Zhou,X., Sedikides, C., Wildschut,T.,& Gao, D-G.(2008). Counteracting loneliness: On the restorative function of nostalgia[J]. Psychological Science,19, 1023-1029
[7] 鄭雪.社會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
[8] Babdura,A.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M]. New York:Freeman,1997.
[9] 龍騰.新媒體環境下秒拍短視頻的發展[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21).
[10] 朱銀端.網絡道德教育[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11] 凱利·麥格尼格爾.自控力[M].印刷工業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李金勇,男(1963- ),河南浚縣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理論,思想政治教育,陜西省心理學會會員;黨晨晨,女(1989- ),陜西西安人,在讀研究生,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