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長鵬 蔡潔瓊
摘 要:學生寢室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做好寢室文化建設,是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團結、和諧意識的有效途徑。文章通過調解一個連續申請調整宿舍的學生寢室矛盾,分析了導致該案例最終仍以調整宿舍為解決手段處理寢室矛盾的原因,并對寢室人際關系工作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寢室文化;寢室矛盾;調解
學生寢室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做好寢室文化建設,是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團結、和諧意識的有效途徑。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把做好學生寢室文化建設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寢室成員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價值觀念等各個方面的差異,導致出現人際關系處理不當或不及時,致使矛盾激化,從人際障礙發展到寢室矛盾,從而造成冷戰,甚至打架斗毆,寢室文化建設出現各種阻礙。
一、案例背景與描述
劉某,女,父母離異,劉某由其父親撫養。劉某父親將劉某寄養在其伯父家后外出打工,直至劉某初中畢業。高中期間,劉某在當地某寄宿制學校就讀。劉某入校后表現性格開朗,積極參加系學生會和校內學生社團,多次在學生會及社團組織的活動中擔任重要工作。
某日,劉某說想換宿舍,理由是宿舍在衛生間旁,自己睡眠質量不好,致使第二天精力差,影響學習。筆者將劉某調整到了遠離衛生間的某宿舍與其他班級同學同住。一年后,筆者接到新宿舍所在班級班主任老師電話,說該寢室3人經再三考慮,想調整宿舍,或者將劉某調出宿舍。
筆者了解到此情況后,經與新宿舍成員所在班級班主任商量,針對全系混合宿舍較多,矛盾易發的實際情況,決定對全系年級混合寢室、班級混合寢室、民族混合寢室召開一次體驗式的寢室人際關系建設主題班會。班會結束后,經過與四人近兩個小時的談話后,四人均表示是由于“吵”引發的寢室矛盾。筆者與四人共同分析了產生目前這種局面的原因:缺少寢室交流,缺少寢室人際關懷。當晚,劉某承諾要認真學習,處理好寢室關系,考上研究生繼續深造。并以“我第一次叫你老師,真心地”結束了當天累計長達五個多小時談話。次日,筆者電話與劉某父親聯系,要求劉某父親定期和劉某電話聯系,履行父親的義務。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筆者多次與劉某及其他宿舍成員了解情況,均表示最近寢室人際關系較之前有很大的改變,沒有再發生過吵嘴等其他問題。同時筆者也多次與劉某談話,劉某表示自己看了很多心理學書籍,能夠調節情緒。
四個月后劉某再次要求換宿舍。筆者立即分別與宿舍四人談話,但在此次談話中,挖掘到了在此前多次談話中均未說過的信息。劉某多次調整宿舍不僅僅是與其作息時間和“吵”,而且還存在肢體上的撕扯和言語上辱罵等情況發生。對四人故意隱瞞事實的現象提出嚴厲批評,但鑒于劉某已和宿舍三人人際關系已經破裂,筆者將劉某調出宿舍與劉某同班好友同住。
二、原因分析
該案例為常見的寢室矛盾,筆者通過長達近兩年的時間處理,雖然采用了多種方法,并動用了多方資源,但仍舊未取得理想效果,最終仍然是以調整宿舍處理了該案例,并沒有化解實際矛盾,因此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失敗的學生案例。
筆者經對此案例進一步分析,認為導致此案例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家庭因素
在該案例中,劉某家庭是一個不完整的家庭,劉某小學時期父母離異,劉某就被交給了在農村務農的伯母撫養。由于從小缺少父愛和母愛,導致劉某對其父親產生了排斥感。同時,劉某父親與她人同居的消息使得從小缺少母愛的劉某更加反感父親的行為,因此導致劉某不愿面對其家庭,也不愿再他人面前表達自己的家庭與家庭關系。在2017年學校貧困生認定時,學校將“單親”家庭列入貧困認定資格范疇,而從小父母離異的劉某將“單親”視為“特殊”,更不愿表達自己的真實家庭情況。
(二)學校因素
學校在分配宿舍時,由于考慮到各民族風俗習慣差異易引起寢室矛盾,故以民族為依據分配宿舍,導致不同班級學生混住現象較多,例如筆者所帶班級13名女生被分配至7間宿舍。而這一情況往往會使得班主任忽視這些混合寢室,造成“誰都不管”的局面。因此在產生寢室矛盾苗頭時,不能及時發現、化解,最終導致矛盾被放大。
(三)學生因素
在本案例中,筆者雖然在不同場合,多次與該寢室成員談話,且針對此寢室人員構成、矛盾矛頭等問題專門設計了主題班會,并為了提高班會效果,專門采用了體驗式的主題班會形式,但任然沒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于未真實表達矛盾原因及其他狀況,造成筆者錯誤的判斷問題的嚴重性和矛盾源頭。案例涉及學生“擠牙膏式”的情況反饋是導致矛盾積累、解決方案夭折,矛盾處理失敗的根本原因。
同時,本案例中劉某新宿舍的本班學生馬某丙也是導致本案例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馬某丙因未與劉某發生過肢體沖突,也不想和同寢室的馬某甲、馬某乙把關系鬧僵,于是采用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解決辦法。在筆者在和馬某丙多次談話中,馬某丙均未說出事件實情。
(四)本人因素
在本案例中,劉某及寢室成員表現出的避重就輕、故意隱瞞等行為表現出的是強烈的利己主義,這不僅與當代社會和家庭有關,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筆者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別是在誠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還存在短板,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在全體學生中入頭、入腦、入心。
同時,在處理該案例中,筆者只關注了涉事學生的描述,忽略了相臨寢室、同班學生、以及公寓樓管員的對此事的了解。導致僅是按照涉事學生的描述判斷了矛盾源頭,致使后期采取的一系列解決方案都事倍功半,沒有起到理想的效果。
三、經驗與啟示
雖然該案例最終以調整宿舍為方式處理了矛盾,但結合筆者所做的工作和后期對該案例的分析,筆者得到以下啟示:
(1)關心學生,也要關注學生家庭,讓家長成為培養學生的助手。新生入學后,在做好和學生本人談心談話的同時,還要通過電話等形式開展學生家長談話工作,有條件的或有必要的,還應實地開展家訪工作。了解家庭情況,才能掌握處理學生個案的第一手資料。同時,要發揮好“家長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的作用,加強與學生家長聯系,及時反饋學生在校表現,針對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和家長聯手做好思想引領工作,讓家長成為學生工作的得力助手。
(2)轉變交流方式,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鑒于目前學生喜歡使用網絡交流的現狀,學生工作干部除了日常面對面談話外,要經常瀏覽學生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特別是要關注“說說”和留言,分析學生心理活動。對于有苗頭和有傾向的及時采取措施預防。
(3)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強化班級心理委員隊伍建設。近些年來,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了困擾學生健康成長和生命安全的頭號因素,因此,廣泛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育和諧、陽光的積極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必備條件。同時,充分發揮班干部職能,強化班級心理委員隊伍培養,利用直接和學生接觸這一便利條件,及時發現學生群體潛在的心理困擾。
(4)重視寢室文化,著力寢室“內涵”建設。當前,多數學生工作者重視教室這個思政課堂,而忽視了宿舍這個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生活環境。由于我校在檢查公寓管理中,過于注重寢室外在——衛生,而忽視了寢室的內在——文化,導致大多數宿舍只是承擔了“住宿”的功能,缺少“家”的氛圍。因此,淡化衛生檢查,強調文化培養的新型公寓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5)進一步加強貧困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入黨,強化法制教育和中國共產黨黨史和國史以及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唯物主義教育,通過讓少數民族學生開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質量調查,了解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幫扶政策等形式,堅定少數民族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而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把“扶困”與“扶智”和“扶志”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經濟幫扶與精神激勵二合一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實現顯性資助與隱性資助的有機融合。鼓勵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獲得者分享自己勵志成才的故事、學習方法、考研經驗分享等形式,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感恩奉獻、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
參考文獻
[1] 葉麗萍.構建大學生和諧寢室人際關系研究——以南昌航空大學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3(06).
[2] 成雯.構建大學生和諧的寢室人際關系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2016(16).
[3] 尹宗平,胡彩林.以文明寢室為載體的價值觀教育的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8(04).
作者簡介:袁長鵬(1989- ),男,漢族,青海西寧人,學士,青海大學學生工作處專職輔導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校調研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