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衡 朱廣君
摘 要:社團作為高校聚焦學生人數最多的團體,開展的活動、創造的文化對高校人才的素質培養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重視高校社團文化活動,發展學生個性,通過分析高校社團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及大數據環境對其影響,完成文章研究,希望文章研究對校園文化傳承起到輔助作用,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創新能力培養。
關鍵詞:社團文化;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而在這種場所,展現自我的最大平臺,莫過于社團活動。再加上社會需求和信息技術的推動,社團活動已成為大學中的一種“校園熱文化”。據2012年的問卷調查發現,學校的各類文化、體育、興趣、科普等協會已達數百個,參與人數占在校人數的40%左右。目前三亞學院的學生社團有98個,會員人數占全校數總人數的45%。這些數據顯示著社團活動文化已成為一種隱性課題,一種無形的教育資源,對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意義,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和校園文化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力。
一、社團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
(一)約束性
校園文化和社團文化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自發性。校園文化是有著共同理想追求目標的學生組成的群體,以班級為單位,以學校方針為指導,自發向上的一種精神文化,具有一定的規劃性、主題性。社團文化是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會員切磋技藝、交流心得形成的一個小群體,由個體向群體發展,活動內容具有一定的隨意性。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參與者和創造者,校園文化活動具體表現也是以學校和社團的活動組織為主,將學生作為能動的主體來對待。創造一個資源開放共享的環境,智能共享、興趣共享、情感共享,以此促進知識、認知的提長,豐富校園文化。
在校園文化中要完善管理,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合理引導,從社團的情趣引導入手,逐漸轉向價值引導、政治引導,達到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將課堂內、外文化,學習、生活文化,地網絡、現實文化,通俗、高雅文化進行整合優化,協同發展。這一優化的過程需要學校對社團活動進行約束、引導,進而保證校園文化的健康積極發展。
(二)調適性
社團文化與校園文化是相互約束的,同時社團文化對校園文化還有一定的調節和適應功能,即調適性。社團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積極健康地發展,又在校園文化為其創造的活動環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圍,調節校園文化的多元多彩性,創造生機與活力。
校園文化的根本是為了培養合格的人才,強化的是服務意識,盡可能為學生提供便利的條件, 為校園文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社團文化的根本是為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強調的是個性發展和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創新精神的沃土,價值多元的選擇空間。
社團是校園文化中最活躍的主體,以社團活動承載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協作能力,樹立學生集體意識和向心凝聚力。將社團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以微觀促進宏觀,宏觀指引微觀,將有限的校園擴展為無限的精神文化的生活空間,在促進學生成才的同時,也促進校園文化的繼承的創新。
(三)創造性
校園文化的本質其實是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的。它以文化為載體,以多姿多樣的文化活動為手段,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以人才培養為目標。而社團活動常常是偏重于個人的興趣愛好、豐富的課余生活,這必然限制校園文化的長遠性和系統性,消弱校園文化在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中的作用力,使多數高校失去自身的特色。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校園文化總體水平不高,在經濟社會和信息時代日益透出無力為繼的原因。
社團作為校園文化的主體,為傳統的校園文化注入新鮮的活力,必然要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創造出適應時代要求的新文化。這種精神文化的創新需要與學校管理工作創新、校園環境建設創新相互協作。大數據時代提出了培養創造性人才、適應信息化社會需求的口號,對學生理想和追求會產生深刻的影響,這些影響具體會體現在學生在社團組建和興趣愛好方面。學生在校園中感受本校文化熏陶,在活動中發揮個人才能,提高自身知識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創造出一種適應當前教育理念的精神文化。
信息時代的校園不再是封閉的象牙塔,而是與社會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學生通過網絡媒體認識社會,接受社會,從而改變自己不適應社會的那部分思想,重點發揚適應社會的特點,給自己正解的定位。并在社團活動中將這種社會責任感和校園榮譽感內化為思想動力,最終凝聚成廣大師生的共同理想,成為校園文化中的一股新鮮血液,創造出多層次、多類型的文化活動,形成富有生機的校園文化。
二、受大數據環境的影響
(一)引導性
網絡化是大數據時代的一大特征,海量的信息會對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造成巨大的沖擊。從當前網絡充斥各類直播,部分青少年爭當網紅,可以看出大數據環境下,網絡文化的膨脹也給文化傳播帶來了一定的負量影響。學校對社團的管理在保障學生的自主性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地指導,引導學生從龐大的信息量中,汲取積極健康的數據,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相互影響,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將社團文化與網絡文化相合,取其精華,形成新的校園文化。通過社團活動,在現實校園、在虛擬網絡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社團文化的趣味性可以將學生從手機低頭族釋放出來,將網絡上的想象轉換為現實中的精神文明創造,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有促進和引導作用。
(二)拓展性
大數據環境下,信息的共享性、開放性也給在大學生帶來新的學習方式和交流手段,很大程度改變了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也給學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創造了新的發展時空、拓展了新的發展技能。作為社會成員的大學生在面向網絡文化時,既是接受者也是傳播者,通過各種視頻、音頻、在線直播,社團成員即能補足自己的空缺,了解新鮮的信息,也能更有活力和激情投入社團活動中,開展有網絡熱度的活動,為社團活動提供了持久的動力。在大數據的環境下,學生們能更好地開闊知識視野,拓展個人能力,提升活動質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吸收健康的網絡文化,設計出融合當前社會熱點的活動,通過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元素,實現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活動對接,讓社團活動更具吸引力,讓個休能力更完善地發展。
(三)創新性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社團活動的開展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局面,為社團成員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信息的豐富性,提升了成員的知識層面;知識的多樣性,拓寬了成員的心境視野;內容的綜合性,加深了成員的社會認知。有了虛擬世界的知識儲備和現實校園的活動指引,社團成員在自己的興趣愛好領域,能盡情地展現自己的才智,將想象轉換為現實。通過網絡平臺的互動交流、現實社團的相互幫助,創造出新的活動內容,衍生出新的活動文化。學校對社團活動進行指導,提供活動平臺,學生的想象力在活動中得以實現,能更加積極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以提升。
三、結語
校園文化是高校的生命線,沒有校園文化的校園就是沒有生機的院落,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成為高校追求品質、突顯特色的重要途徑。想要建設有內涵、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學生社團的建設也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成分。大數據環境下,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能為社團活動帶來新的發展空間,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新的的活力,為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新的導向。適應時代要求而展開的,具有健康積極意義的社團活動,能促進校園文化向多元化、深層次發展,使校園文化具有更高的品質、更深的內涵,同時對校園文化的教育起到導向功能,對學生拓展能力、發展個性起到全面協調作用,成為實現創造性人才培養目標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 周潔如.探究大數據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01):148-149.
[2] 周宇,姜國平,劉煒航.淺談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對校園文化新風尚建設的作用——以西安石油大學為例[J].人力資源管理,140(05):240-241.
[3] 趙赫,何曉舟,馮雪峰,等.醫學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建設路徑淺析[J].經營管理者,2017(24):249.
[4] 酒冒尖,張紹山.中職學校社團文化建設困境及有效解決途徑探究[J].職業技術,2017,16(05):91-95.
[5] 姚燕明.新時代中職學校社團文化建設困境及有效解決途徑探究[J].好家長,2019(23):16.
基金項目:文章為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9-AFCEC-053;北創助教項目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8A01003。
作者簡介:肖衡(1979-),女,漢族,湖南衡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無線網絡通信、機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