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 ? 要: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是與地下水接觸最多的區域,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防水質量是否達到驗收標準、是否符合建筑物五十年的使用年限是確保建筑物在交付使用的多年內不出現滲漏水現象的關鍵。本文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術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技術探討
1? 引言
地下建筑的防水,主要根據最高地下水位與建筑的地下室的標高來確定其防潮還是防水問題。通過運用密封技術以及密封材料來對地下建筑工程實施密封防水方面的施工,提升其地下防水成效,進而提升其地下建筑的構建品質。
2? 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術現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工程是重中之重。受多種因素影響,地下工程時常出現滲漏現象,若恰逢陰雨或大風天氣,將給建筑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目前,我國地下防水施工主要采用混凝土防水,這一手段可有效應對不利天氣影響,保證防水、承重功能的實現。混凝土防水主要應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這一結構不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還更加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目前,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地下防水施工中應用廣泛,在施工中需嚴格按照相應流程進行操作。
3? 建筑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特點
地下防水工程以大面積的形式布置,溫度也比較特殊。施工期間溫度調節不好,澆混凝土時容易出現裂縫。地下防水施工技術的控制,還受混凝土接觸性的影響,地下水流對注入施工質量影響不大,因此能很好地控制地下防水施工板材,提高防水效果。另外,地下防水施工也在地下進行,因此需要對與地面相連的洞口進行處理。一般來說,建筑施工的地下防水工程對材料質量要求很高,尤其是與混凝土支撐相關的建筑材料質量需要加強控制。
4? 建筑工程地下滲漏和成因剖析
基于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作業的現實狀況,將滲漏成因歸結為下述幾點:①建筑工程項目地下室防水作業中最關鍵的建材便是混凝土,如果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就容易產生裂縫而發生滲漏。地下室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主要是通過現場配置完成的,一旦混凝土配置狀況與設計不一致(比如混凝土配置水和灰的比重與設計的不一致等)便易導致混凝土項目出現縫隙,進而導致滲漏問題;②工民建工程地下室防水作業中所用混凝土不具有堵漏功能,地下防滲措施不足而引發滲漏。建筑工程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中,若只是簡單采取柔性地下堵漏層施工保護而沒有采用地下堵漏混凝土,很難確保良好的防滲效果,非常容易造成滲漏。另外,建筑工程工程地下室施工時混凝土的厚度不符合標準時也容易引發滲漏,再加上施工完成后對于混凝土工程的保護不足等更容易造成地下室滲漏問題。例如施工方對于地下室防水保護認識不足,造成缺少完善的施工管理和監管,非常容易造成地下室防水施工的預留接口或者后澆帶施工不夠合理。
5?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探討
5.1? 提前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前的準備工作表述如下:①施工現場技術人員應對施工隊伍做詳細的、全面的施工交底,將地下防水施工中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注意事項等專業性問題進行全面的表達;②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應重視地下防水施工活動,并綜合分析施工現場各方因素制定全面且可靠的施工方案;③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應對每一施工工序完成之后做驗收工作,只有當上一工序驗收合格之后方可開展下一工序;④加強對地下防水工程所用材料質量的監督與管理,特別是鋼筋、混凝土、防水材料;⑤優選施工隊伍,要求承擔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作業的施工隊伍不僅具備國家認可的施工資質,還應能夠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可以與技術人員做細致的技術性溝通。
5.2? 封防水施工技術
涂刷底涂料,其一,若儲容器當中的底涂用料已經出現沉淀離析的狀況時,需要對其實施良好且充裕的攪拌。應當在有效期限內運用,不可及在其底涂料過期或是變作凝膠狀的狀況中繼續使用;其二,其基層黏結體如果是由各種不同中類材料構成的時候,就需要分別運用適合于各種表面所運用的底澮料并且明確應當涂刷何種類別與樣式的底涂料。對于接縫間隔較為狹小的狀況,且較為難以分別涂刷的狀況時,可以通過運用各項被黏結體所共同通用的底涂料;其三,對于存儲底涂料的容器而言,除了在正常運用的時候之外,都要注意其嚴實性與密閉性,從而有效防止其溶劑揮發或是有異物混入的現象。
5.3? 地下室底板的防水處理
地下室底板是整個防水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地下室底板施工時先要建立起保護墻,需要對墻體厚度進行有效控制,一般情況下設定在240mm左右,但是可以按照實際施工情況進行相應調整。完成保護墻的搭建后要實施灰土填埋。地下室底板處理時需要確保底板的光滑性,為了確保其具有足夠強度,需要對管道底部以及特殊角落進行增強處理,確保防水的完整性。另外,一般情況下防水卷材的搭接長度要控制在100mm之上,但是可以按照實際施工情況進行相應調整,確保良好防水性。
5.4? 細節構造防水
重視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細節構造,才能將防水性能做到更好。細節構造的防水包含內容較多,需保證防水設計更合理:特別要注意穿墻孔洞的預留與后鑿及埋設件的預埋與后埋。防水性能能否提升,與后鑿的穿墻孔洞與后埋的埋設件密切相關,在進行孔洞后鑿與埋設件后埋時,產生強大的沖擊力和震動力,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對混凝土質量造成嚴重破壞,防水性能受到影響,產生滲漏的可能性極大。因此,在進行防水施工時,有必要預留孔洞并預埋埋設件,保證維護結構穩定,將滲漏問題扼殺在搖籃里;另外隨著地下空間的不斷擴大,新舊結構接頭部位的防水處理存在越來越多的問題,需對接頭部位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并選擇有效的防水措施。在新結構施工中,防水施工應確保接頭部位處于無水狀態;另需考慮新舊結構的差異,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工程出現滲漏問題。
5.5? 混凝土澆筑
一般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澆筑有三種澆筑方法。一、前分層注入;第二,分階段分層注入;第三,傾斜地倒在樓層上。向泵注入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混凝土坍塌度和較好的流動性,因此在注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振動,以避免泄漏或振動。以澆筑墻為例,首先澆筑地板混凝土,澆筑面積大,厚度大,所以在澆筑過程中,兩側同時向中間澆筑,澆筑時間應在混凝土超凝前控制,采用“二次振動”方法調節混凝土收縮量,在混凝土振動完成后采取平坦、擦拭、壓光等措施。初凝后,塑料膜、墊底混凝土結構維修,維修時間必須少于14d;接著,外墻混凝土澆筑,地下施工外墻必須根據500mm的距離傾注層,每層不能超過混凝土初始凝固時間,為了防止混凝土在凝固過程中內外溫差出現裂縫,必須在混凝土初始凝固后使用達144d的塑料膜、土工布等,在維修結束后拆除模板,模板在拆除過程中必須確保內外溫差不超過15°C。
6? 結束語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質量對建筑物整體的安全性穩定性及交付使用的舒適性產生著極大的影響,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地下防水施工技術應用要點的研究與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當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工程發展現狀,然后總結了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
考文獻:
[1] 楊振.建筑工程中非固化防水涂料的應用及質量控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2):166~168.
[2] 高永國.市政地下綜合管廊結構工程防水的施工技術[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8(9):37~38+49.
[3] 王智友,王壯,向金鵬.沿江地下通道防水施工質量控制要點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