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
5號樓三層
在鞍山市精神衛生中心5號樓三層,穿過兩道門,就進入到了康復三科。這個科室有些特別,患者時而騷動暴躁、時而抑郁偏激,醫護人員格外細心、耐心,每次遇到突發事件都能從容應對一切。不僅如此,醫護人員每天還要照料患者的衣食起居,做好她們的心理疏導……
38年
20世紀80年代,人們聽到誰去精神病院工作,總會投去異樣的目光,甚至會說:“在精神病院待長了,人也會變得不正常。”1982年,20歲的唐永華從護校畢業被分配到鞍山市精神衛生中心工作,成為男護士。38年來,唐永華在這里精心呵護著每一名患者。
贈衣300件
精神科患者屬于社會弱勢群體,有的終年無人探望,醫務人員便成了他們的親人、朋友。每當換季時節,醫務人員會從家里拿來衣物,購買生活日用品,分給有需要的患者。唐永華始終活躍在為患者捐贈衣物的隊伍當中,參加工作以來,累計為患者捐贈衣物約300件。
15分鐘一次巡房
作為精神科護士,唐永華每隔15分鐘就要巡視一次病房。任何犄角旮旯都要仔細查,防止患者藏起來傷害別人或自殘。同時,還要時刻關注患者是否將一些危險品藏起來,一天下來,腰腿酸脹成為常態。唐永華說:“這活兒還真得男同志來,女護士體力跟不上。”
3次喂藥
有些患者每天需要吃3次藥。護士在發藥的時候更多的是看管患者,確保其真正將藥咽下去。許多患者并不認為自己有病,十分抵觸吃藥,想盡一切辦法藏藥:放在舌頭下不咽下、鼓起腮幫假裝咽下去、借故上廁所吐掉……多年的工作經驗讓唐永華練就了“火眼金睛”,通過觀察患者的表情、吞咽動作,就能判斷吃藥是否成功。
10余項娛療項目
為提高患者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醫護人員每天都會組織他們下棋、做操、打籃球、踢毽子、折紙等。唐永華還自制了跳繩、套圈、釣瓶等活動用具,買來了毽球,拿來了麻將,同患者一道改編了運動體操。10余項娛療項目,勞逸結合地對他們進行體能、技能等方面的訓練。這樣的訓練對于患者的康復大有裨益,是藥物治療所達不到的。
50人次60余次
有很多長期住院的患者,除了常規治療外,還要有人協助料理他們的個人衛生,幫助他們洗澡、洗腳、理發、剃須、剪指甲。唐永華每月為患者義務理發50余人次,每周還要為患者剪指甲、剃須60余次。
29個新生力量
康復三科現在有10名女護士、4名男護士、3名護理員,17個人要負責47名患者的護理工作。4年前,該科還只有唐永華一名男護士。2016年,院里招聘來了10名男護士,其中3人分到了康復三科。
對于精神科護理工作,男護士在體力、心理護理方面的優勢更明顯。如今,鞍山市精神衛生中心已經有29名男護士,唐永華不再是單兵作戰。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對于精神衛生工作更加重視,人們對精神類疾病的了解逐漸深入,不再像以前那樣戴著有色眼鏡,這是讓唐永華最感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