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曰
“5分鐘快速籌到治病錢”“審核快、籌款快、到賬快,幫您解決醫療費用難題”……近年來,通過網絡進行籌款已成為一種受追捧的新型籌款方式,“互聯網+捐款”乘風而上,也讓不少陷入困境的人,又一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這不,遇到難題的小莫,也想用此以解燃眉之急。
即將奔三的小莫喜得一子,然而,兒子卻患上重病,小莫一家不僅背上了陰影,更不得不面對巨額的經濟負擔。
“5個月來,身在重癥監護室的孩子飽受病痛折磨,為治病已花光所有積蓄,還欠了20多萬元外債。醫生說要做好長期的治療準備,后續至少要40萬元治療費用,作為工薪家庭,工資根本不足以支付,可誰又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被病魔折磨?……”2018年4月15日,小莫含淚寫下感人的自述,并在網絡籌款平臺發起個人大病籌款項目。
沒想到的是,籌款剛被轉發,就遭網友舉報,舉報小莫有門市房可收租。
“是有門市房,但那是孩子爺爺的收入,因為需要照顧孩子,我沒工作,妻子也是剛找到的工作。”小莫應網絡籌款平臺增信要求而做解釋。好在沒影響到籌款,籌款截止后,在6086次愛心捐款下,小莫獲得了153136元的兒子救命錢,并立即申請提現。
不幸的是3個月后,愛心并沒能挽救脆弱的小生命,小莫的兒子不治身亡。本該以悲劇收場的籌款,卻因孩子的離世,發生了轉折。
小莫妻子舉報,“孩子住院花5.3萬元,其中,3.15萬元是用之前社保的保險款付的,2萬元是醫院里的愛心基金捐的,所以網絡籌來的錢基本沒用。小莫是拆遷戶,有房有門市,不存在借錢的情況。”
隨后,網絡籌款平臺要求小莫提交增信信息,小莫卻稱:看病花了3萬元,剩下的還沒來得及用,孩子就……愿意把余款拿去做慈善或退回。
事情并不簡單。網絡籌款平臺正式向小莫發送律師函,要求他在4天內返還全部籌集款。果不其然,收到律師函的小莫,不僅沒返款,還沒了音訊。網絡籌款平臺只好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小莫全額返還籌集款,并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支付利息。
經審理查明,小莫的兒子治療產生醫療費總計35.5萬元,其中,醫保報銷后個人支付部分為17.7萬元。在不計算網絡籌款的153136元前提下,小莫還獲得了4萬元慈善基金會資助匯款、2萬元未成年人罕見病防治基金會救助款、近3萬元當地民政局救助款。扣除結余取消的3萬元,小莫實際獲得的救助款近6萬元,他在網絡籌款時并未披露相關情況。
為了騙籌,小莫還在網絡籌款時隱瞞了名下車輛、房產等財產信息……對此,庭審中的小莫也承認自己違背約定,并未用籌集款支付兒子后續醫療費。
2019年11月6日,全國首例因網絡個人大病求助引發的糾紛案一審宣判,法院認定籌款發起人小莫隱瞞名下財產和其他社會救助,違反約定用途將籌集款項挪作他用,構成違約,判令小莫全額返還籌款153136元,并支付相應利息。此外,法院指出,網絡籌款平臺未盡到嚴格形式審查義務,未妥善履行嚴格監督義務,存在審查瑕疵。
(文中人物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