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年底,各大電商紛紛開啟了營銷大戰。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價格高得離譜的商品買的人特別多,而有些價格很便宜的商品卻無人問津。100多年前,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就發現了這一奇特的經濟現象: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種現象被稱為:凡勃倫效應。
為什么大家不買物美價廉“好”的商品,而更愿意買“貴”的商品呢?
這反映的是一種消費心理。一方面,我們潛意識里認為“一分錢一分貨”。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購買某些商品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比如:購買豪車、名表、奢侈品,能顯示自己的富有和地位,收藏名畫、古玩能顯示自己的品位和格調等。由于這些商品一看就很“貴”,具有炫耀性的效果,這類商品的價格定得越高,就越有人愿意買。
更神奇的是,人們喜歡“貴”的心理,還能幫助治病。研究發現,價格越貴的藥品比價格低的更有效。曾有研究者對12名帕金森癥患者進行實驗,一針1500美元的“貴藥”,比一針100美元的“便宜藥”,改善情況要高9%-10%。其實,這兩種藥都是生理鹽水,都是安慰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