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廣

很明顯,這場新冠病毒不會短期結束。從來沒有一場病毒,對資本市場波及如此之深。常常有匪夷所思的市場事件冒出來,3月多國多次股市熔斷,4月原油期貨暴跌至負數-37美元,引發了一系列事件,例如中行的原油寶。在股票操作策略上,所有的投資者必須考慮疫情長期化下,投資的戰略思路和具體布局出路在哪里?
首先,堅持投資不離場。股市漲跌始終是存在的,即使是抹平了特朗普上臺所有漲幅的美國股市,也已經從低谷反彈了30%以上,收復了近半數失地。只有逃了頂,而且沒有抄在半山腰的投資者,可以再等等。如果始終持有,那中間如果撤資,也許很難再追上指數漲幅。A股也是這樣,春節后的快速上漲確實令筆者吃驚。那種在嚴重疫情下的“誘多”上漲是無法持續的,但何時、多高結束,誰也難說。所以與其積極預測未來,還不如泰然處之,留在市場。空倉離開市場,和滿倉“裝死”,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在人性上是一致的。
其次,堅持半倉操作。疫情造成的漲跌,幅度太大,很難做到十分準確地把握。錯過一個暴漲,踩上一個暴跌,或者更糟糕的是,錯過一個上漲后,加倉踩上一個暴跌,都會使后續投資變得困難。因此,堅持平均半倉操作,下跌可以繼續加倉到75%,而上漲要堅決減掉多余部分,這樣才能在這種劇烈震蕩中找到市場的脈搏。更細的建議是,不要低于半倉,因為低于半倉或者超過75%,都會壓縮騰挪的空間。
半倉操作有一個隱含前提,即市場將維持震蕩。筆者認為這是個大概率事件。投資,就是投資大概率,而非去博取小概率的高風險收益。半倉操作還隱含一個邏輯,就是在這個市場,選擇行業和個股,能夠在倉位較低的情況下,跟住指數漲幅,避免下跌。
第三,就是談到疫情長期化下的投資方向了。今年原本是科技年,假如沒有疫情,估計現在科技股肯定已經暴漲到天,走出一波可觀的牛市,當然也魚龍混雜、雞犬升天。筆者從來不覺得,股市有什么長久的、可持續賺錢的行業。一旦價格泡沫太高,回歸落地是必然。所以,年初一大批打著新能源、5G的ETF爭先恐后地粉墨登場的時候,筆者就覺得無非是個圈錢的工具罷了。果然,監管部門暫停了這類ETF的申請。
即使再好的企業,在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下,也會捉襟見肘,否則董老板不會親自上抖音給格力帶貨了。我們考慮投資行業的時候,更多要從疫情下投資和消費的變化角度思考。下面拋磚引玉,提供幾個角度。水泥行業,比如華新水泥、海螺水泥等,仍然是可以延續相當長的行情的。水泥能夠在未來市場持續堅挺,主要基于行業產能不受影響(供給面)、國家仍舊依靠基建投資來驅動就業和經濟的政策不會變(需求面),以及工程施工不太受疫情影響。快遞行業,例如順豐控股、圓通速遞等,也是值得在疫情期間考慮的。汽油價格暴跌和高速公路免費,以及疫情期間培養出的依靠快遞購物的習慣,短期不會改變。而疫情結束,意味著消費能力的快速回復和消費量的大幅增加,也會在市場對快遞行業形成足夠支撐。始終在風口浪尖的5G、新能源和醫療看好嗎?筆者建議輕倉參與、波段操作吧。這些行業的盈利,才是最終支持股價的基礎,目前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