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來
沈陽是遼寧省的省會,它不僅是東北地區經濟文化與商貿中心,更是清朝文化的發祥地,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因富于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民俗風情,沈陽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之列,充滿著蓬勃的現代氣息。如今,沈陽的旅游業雖然呈現欣欣向榮之態,但與其重工業相比,在提升城市知名度方面還明顯缺乏吸引力。沈陽應將游客喜聞樂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藝等文化藝術項目深度融入旅游文化,依托故宮、大帥府等旅游資源,推動盛京曲藝品牌發展,從而構建文旅大格局,完成沈陽旅游鏈的構建,助力沈陽經濟的快速發展。
2019年9月,沈陽市政府頒布了《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夜經濟的實施意見》(沈政發〔2019〕18號),為沈陽今后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意見》中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策劃組織體現沈陽城市歷史風貌、人文特色的以二人轉、相聲等為突出主題的品牌曲藝文化活動來豐富夜晚文化娛樂生活,即要充分利用旅游文化資源來開發曲藝特色產業,實現曲藝藝術和旅游市場的有機結合。沈陽的曲藝藝術歷史悠久,其中二人轉和相聲最具代表性。唱腔豐富的二人轉和風格鮮明的相聲,為一代代沈陽人帶來了歡樂,也把東北人大方直爽的性格描繪得活靈活現。如今,沈陽現有表演二人轉和相聲的經營性演出場所十余家,主要分布在沈陽市的沈河、和平、鐵西、皇姑各區人流密集的旅游景區和商業區。其中,劉老根大舞臺因被全國百姓認知而常年火爆,2019年接待游客數量達20余萬人。同時,作為沈陽唯一的國營曲藝團——沈陽曲藝團常年在盛京紅磨坊演出,6年累計接待中外游客30余萬人。鼎泰茶社和隆億興茶樓也依托中街故宮旅游和商圈的地理優勢,根據自身特點全力打造游故宮、逛中街、聽沈陽相聲的旅游品牌項目來吸引游客。
一、沈陽部分經營性曲藝場所、院團文旅融合情況
(一)與文化部門攜手合作,促進旅游市場繁榮
鼎泰茶社位于中街豫瓏城,門前是沈陽旅游景點——努爾哈赤寢宮舊址。茶社可容納百余名觀眾同時觀看演出,白天有鼓曲、評書、相聲等曲藝表演,晚上演出相聲大會。近幾年,茶社曾編演多個反映沈陽各個時期歷史風貌的曲藝作品,并在2015年和2017年先后為沈陽市和平區旅游文化的發展打造了兩臺講述沈陽歷史的特色曲藝“大戲”,讓鼎泰茶社在沈陽旅游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015年末,沈陽市和平區委宣傳部為把位于北市場的皇寺塑造成和平區的一張文旅產業名片,特別邀請鼎泰茶社打造了名為《金佛落地的地方》的曲藝晚會。該晚會以清朝文化為背景,講述了清太宗皇太極敕建清皇室家廟——蓮花凈土實勝寺的故事。晚會的亮點是利用聲、光、電、樂、影等現代藝術手段,用曲藝的各曲種形式按時間順序講述故事,渾然一體地展現了皇寺這塊隆興之地300多年的滄桑歷史。2016年4月29日,晚會在老北市劇場首演,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2017年初,和平區委宣傳部為挖掘沈陽民國時期歷史文化內涵,利用“十一”黃金周打造南市場特色文旅產業街區,再次邀請鼎泰茶社創演了一臺名為《八卦街傳奇》的劇目。該劇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劇情中加入多種曲藝元素,以情景劇的方式再現了八卦街老沈陽那些前塵往事。這兩臺曲藝“大戲”是鼎泰茶社將傳統曲藝與旅游市場融合的積極探索,也是政府與經營性曲藝團體合作走出的堅實一步。
(二)借助景點地理優勢,打造沈陽曲藝旅游品牌
隆億興茶樓地處沈陽路的清朝風情一條街,距國家4A級景區——沈陽故宮的正門僅200米,茶樓門面為仿古裝飾,游客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盛京皇城的市井風情。在日常經營中,演員經常演出一些富有本土特色的相聲節目。這類節目可讓游客了解沈陽的地域文化和“沈陽相聲”火爆、緊跟時尚的特點。成立3年來,茶樓接待了國內近千名游客,以及來自美、法、日等國家的60多位國外友人。在旅游旺季,茶樓也專門留有一部分演員值班,做到了游客隨時到,演員隨時演。相聲演員馮鞏、王振華也曾三次來到隆億興茶樓為觀眾表演,大幅的演出劇照掛在一樓醒目的位置,對茶樓起到了宣傳作用。
為加強與景區的深度合作,隆億興茶樓多次參加沈陽市特色景區的宣傳推廣活動,充分形成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互動。2018年國慶節期間參加了和平區八卦街傳統文化藝術節的相聲專場演出,2019年參加了和平區西塔街文化節開幕式晚會。2020年春節期間,在沈河區舉辦的“沈陽年·最皇城”迎新春文化活動季中,隆億興茶樓與其他多家民營曲藝演出團體參與演出,為盛京皇城打下文化旅游的“烙印”,也為盛京皇城創建5A級景區提供了文化支持。
(三)發揮國營院團合力,打造旅游精品晚會
沈陽曲藝團隸屬沈陽演藝集團,是以沈陽歌舞團、沈陽話劇團、沈陽京劇院等專業團體為班底組建起來的國有專業院團。其長期演出所在地——盛京紅磨坊劇場位于皇姑區鴨綠江街,劇場的前身是當年紅極一時的沈陽京劇院梨園劇場。如今,曾經破舊的老劇場隨著演出煥發新生。
沈陽曲藝團業務團長穆凱介紹說:“沈陽曲藝團在盛京紅磨坊長期的演出中將評書、大鼓等傳統曲藝藝術與舞蹈、聲樂等其他藝術門類相融合,編演了多個含有鼓曲形式的歌舞節目、曲藝小品等,同時也嘗試把節目的主持人變為評書的說書人,這樣的融合與變化使曲藝能更加適合在大型綜藝晚會中表演。自2013開業至今,盛京紅磨坊6年間共演出近2200場,成為沈陽文化演出市場的品牌項目和沈陽文化旅游的新亮點。”
二、關于曲藝和旅游融合的經驗思考
參考以上三家經營性曲藝團體的經驗,筆者認為,曲藝和旅游的融合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富有特色的裝飾吸引游客
以沈陽隆億興茶樓為例,游客從沈陽故宮游覽結束后會沿途走進茶樓休息,因此茶樓重點對門面進行了清朝風格的裝修,這種裝修風格會給游客帶來暫時性的感觀體驗,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盛京皇城這一清朝古都里的市井風情,吸引其進入茶樓。通過欣賞茶樓內部具有皇城記憶的老照片,可以讓游客沉浸在清朝的歷史記憶中,游客在深度體驗的同時,能通過民俗文化展示了解當地的文化傳統。同時茶樓還經常讓演員穿著清朝服飾在門口學習傳統叫賣吆喝,以此吸引游客駐足欣賞演出。
(二)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旅游文化活動
在接待日常游客演出的同時,經營性曲藝團體更要與省、市、區各級文旅部門保持密切合作,積極參與各級文旅部門的相關旅游推廣項目,表演富有本土特色的、符合不同時代特點和時事要點的原創類曲藝節目。一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為打開旅游市場給曲藝團體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另一方面,曲藝團體可通過景點表演提高知名度,形成雙贏局面。
(三)通過自媒體平臺來打造旅游地標
經營性曲藝團體應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線上推廣,比如抖音,通過創作沈陽曲藝、盛京印象等視頻作品吸引粉絲,打造獨特的文化地標,一定程度上能為文旅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另外在視頻創作的過程中應拍攝具有地緣特色、歷史特色的原創視頻作品,力求打造一個富有歷史印記并具備流行元素的網紅地標。
(四)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游客欣賞的曲藝節目
與北京、天津等地的相聲劇場相比,沈陽相聲往往會引起游客的好奇心,因此,表演者要把沈陽相聲的特點充分展示。同時,為了迎合各地區的觀眾欣賞口味,建議演員平時多學習各地方言,以此增加觀眾的歸屬感。比如遇到湖北的客人,演員登臺后可以用湖北話問好,同時還可以唱幾句湖北大鼓,給游客帶去驚喜和新奇,節目的效果會更好。
(五)探索建立“盛京曲藝大茶館”
筆者曾在2018年《曲藝》發表《借助特色旅游資源 促進傳統曲藝發展》一文,建議在以沈陽故宮和張氏帥府為中心的旅游觀光帶上成立一個“盛京曲藝大茶館”,以其獨特的文化體驗來彌補故宮的皇家園林深宅大院帶給游客體驗中的欠缺。希望盛京曲藝大茶館將天津名流茶館和謙祥益文苑的經營模式合二為一,形成獨具特色的經營理念。第一,參考名流茶館的模式,在游客游覽完故宮、帥府后由旅行社引導到茶館觀看曲藝演出。白天循環演出相聲、東北大鼓、單鼓、二人轉等,晚上安排評書專場或相聲大會來豐富本地演出市場。第二,參考謙祥益文苑的模式,邀請鼎泰茶社、隆億興茶樓等曲藝社團每天循環坐場演出。該經營模式不但可為民營曲藝社團提供演出平臺,還能形成沈陽特色的文化旅游鏈。
結語
沈陽是滿族的隆興之地,也是全國著名的曲藝“窩子”,挖掘出這塊熱土的文化積淀,充分展現它的現代輝煌是沈陽曲藝人不可推卸的責任。相聲表演藝術家、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沈陽相聲代表性傳承人楊振華曾經說道:“百花齊放春滿園。讓整個城市的藝術環境更濃厚、藝術氛圍更紅火,旅游市場才會更加繁榮。”特色曲藝演出不僅能夠給予游客一種新鮮的體驗,而且可以讓沈陽曲藝借助成熟的旅游資源得到宣傳,這樣既開拓了沈陽特色文化旅游項目,讓旅游業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而形成新型文化旅游產業,又實現了沈陽曲藝的再繁榮、再發展。
(作者單位: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