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曲協權益保護處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歲末年初之際,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全國。在這一特殊的戰“疫”中,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在各自崗位領域盡其所能,共同抗“疫”。作為“文藝輕騎兵”,曲藝人紛紛拿起手中的筆,傾注飽滿激情,奉獻出一篇篇鏗鏘力作,發揮了文藝作品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獨特作用,為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貢獻一份力量。
疫情發生后,各地曲藝人創作熱情高漲,不論體制內曲藝工作者,還是新文藝群體成員,甚至曲藝愛好者均有作品問世。據不完全統計,這些作品曲藝形式囊括了相聲、快板、二人轉、蘇州評彈、梅花大鼓、京韻大鼓、評書、紹興蓮花落等30多個曲種。作品內容或稱贊奮戰在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社區基層工作者、志愿者、建筑工人、警察、快遞小哥……或鼓勵居家防疫的普通百姓,或宣傳防護的基本知識,可以說涵蓋了防疫抗“疫”的方方面面。“曲藝雜志融媒”微信公眾號于2020年1月27日推出“抗擊疫情 曲藝在行動”作品征集活動以來,陸續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1600多篇原創曲藝作品,這些作品用飽含深情的說唱形式表達自己對抗“疫”群體的崇高敬意。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這批新創作的防疫抗“疫”曲藝作品得到廣泛傳播,其受眾面、影響程度始料未及。他們以移動互聯網為陣地,借助資訊平臺,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類媒體,利用抖音、快手、喜馬拉雅等音視頻APP,及時快速走進廣大人民群眾當中,吹響了曲藝抗“疫”振奮士氣的時代號角。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以藝戰“疫”的戰斗中,廣大曲藝工作者的權益保護意識在前期廣泛宣傳的情況下,產生了積極有效的作用。曲藝家們在推廣原創作品的同時,已經意識到了曲藝作品的權益保護。
一是權益保護意識普遍提高。曲藝工作者和曲藝作品使用者都已經自覺改變版權意識不強的現象,大家在積極進行抗“疫”作品創作的同時,更加注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尊重他人版權,避免造成侵權現象。近幾年,隨著中國曲協曲藝權益保護宣傳培訓力度的加大,曲藝著作權保護意識日漸深入人心。這次疫情期間,中國曲協權保處在首期全國曲藝權益保護培訓班微信群里,陸續收到了一些曲藝工作者微信咨詢或尋求幫助的信息,有的咨詢如何合理使用其他作者的作品,怎樣借鑒別人的作品才不構成侵權;有的提出媒體在刊登自己作品的時候署名出現問題;有的反映自己創作的作品剛發表出來,就被其他人拿走使用等。中國曲協權保處對有關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解答,指出解決糾紛的方法途徑,并及時協調相關機構和人員幫助解決問題,有效保護了曲藝工作者創作的積極性。
二是注重做好創作源頭保護。針對維權來說,重要的是做好事前維權預防措施,從源頭開始維權。對曲藝工作者來講就是在開始構思創作作品時就要有意識地做好維權措施,通過一定的方式(例如及時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各省版權登記機構進行作品著作權登記、給自己郵箱發作品郵件、給自己寄掛號信、在博客或相關網站秘密發表等)表明自己擁有該作品的著作權(版權),將作品權屬固定下來。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更好地明確提示著作權(版權)的歸屬,用留痕的方式預防他人侵權,便于使用人聯系協調授權事宜。如果作品被侵權,權屬證明材料和信息還可以作為合法有力的證據,為采取維權舉措提供支持,提高維權勝算。
三是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成為趨勢。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強調,中國將著力營造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全面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保護和運用,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面對各式各樣的曲藝侵權事件,廣大曲藝工作者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也可以積極聯系有關行業組織幫助調解。自律維權是新時代曲協組織的新職能新任務,協調化解曲藝界的著作權糾紛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凡是遇到作品權益爭議問題,曲藝工作者即可向我們提出相關訴求,通過平等自愿、友好協商的調解程序化解雙方矛盾糾紛,依法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在著作權等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明確提出要不斷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深入開展曲藝權益保護、繁榮曲藝創作的信心和決心。
借此我們呼吁廣大曲藝工作者:
關注百姓民生,反映社會真情;
尊重藝術原創,拿來主義不行;
積極主動溝通,依法合理使用;
保護曲藝版權,營造風清氣正;
繁榮曲藝創作,你我攜手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