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布萊恩·理查森敘事理論研究綜論

2020-05-11 06:21:26李亞飛
外國語文研究 2020年1期

內容摘要:布萊恩·理查森為非自然敘事學創始人,他主張通過聚焦反模仿敘事實踐來建構具有補充性質的“反模仿敘事理論”。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在中西敘事學界引發了較為強烈的學術震蕩,學界對其敘事理論思想的評價褒貶不一,雖然有不少肯定和稱贊的聲音,但也不乏種種批評和責難。本文在梳理中西敘事學界的理查森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從理查森理論思想及學術價值,理查森非自然敘事詩學爭論的系統考察及相關研究方法等幾個方面反思現有研究尚存的相關問題,并對今后的理查森研究從整體上考察其非自然敘事詩學的演進軌跡和建構機制;從比較視野去考察其非自然敘事詩學;系統考察中西敘事學界關于其非自然敘事詩學的批判性爭議;評價其非自然敘事詩學產生的學術影響及啟發價值這四個方面做出展望,最終旨在為國內非自然敘事學研究的范式拓展和理念升華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理查森;非自然敘事學;反模仿;解敘述;第一人稱復數敘述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西方敘事學前沿理論的翻譯與研究”(17ZDA281)。

作者簡介:李亞飛,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敘事學研究。

Title: A Review of the Scholarship of Brian Richardsons Narrative Theory

Abstract: As a pioneering figure in the field of unnatural narratology, Brian Richardson seeks to construct “antimimetic narrative theory” by delving into antimimetic narrative practices. Richardsons unnatural narrative poetics has generated large amounts of critical debates within the narrative studies academia both in China and the West. Scholars offer different kinds of judgements to Richardsons narrative theory, with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mments. This essay, by respectively reviewing the scholarship on Richardsons narrative theory both in China and the West, reflects on relevant problems concerning Richardson study,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v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f unnatural narratology in China.

Key words: Richardson; unnatural narratology; antimimetic; denarration; we-narration

Author: Li Yafei, is Ph.D. candidate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 is narratology. E-mail: liyf2017@sjtu.edu.cn

談及21世紀西方敘事學的發展狀況,“非自然敘事學”(Unnatural Narratology)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其在過去十多年間“以異常迅猛的速度向前發展”(尚必武,“故事”36),快速成長為一支重要的西方后經典敘事學派。作為西方非自然敘事學的創始人,美國敘事學家布萊恩·理查森(Brian Richardson,1953-)不但為非自然敘事學的建構作出了開拓性貢獻,還是過去十來年間推動非自然敘事學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

雖然學界普遍視理查森于2006年出版的專著《非自然的聲音:現當代小說中的極端化敘述》(Unnatural Voices: Extreme Narration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Fiction)為西方非自然敘事學的開端,但實際上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研究的事業卻始自更早的時間。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理查森就對實驗性敘事文本中的“反模仿”敘事實踐有較為深入的探討。多年來,他除了發表大量關于非自然敘事研究的相關文章外,還出版了專著《不可能的故事:因果律與現代敘事的本質》(Unlikely Stories: Causality and the Nature of Modern Narrative,1997),《非自然的聲音:現當代小說中的極端化敘述》(Unnatural Voices: Extreme Narration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Fiction,2006)等。

從某種程度上講,理查森個人的敘事理論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西方非自然敘事學的整體發展態勢,其個人的敘事理論探究歷程自始至終都體現了較為明顯的“反模仿”色彩,從其早期對實驗性戲劇和小說中的反常敘事實踐的研究,到后來對現當代小說中的極端化敘述聲音的研究,再到當下對非自然敘事詩學的系統化建構,都體現了對傳統模仿敘事理論的質疑。無論是非自然敘事理論的興起和發展,還是非自然敘事理論引發的諸多爭議都與理查森個人的敘事理論研究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對中西敘事學界關于理查森理論的研究進行回顧和反思實際上能夠以此為切入點,窺探國內外敘事研究者如何看待西方非自然敘事學在過去十來年的發展,具有重要參照價值。本文首先分別回顧國內外敘事學界對理查森敘事理論的研究現狀,過程中對相關學術觀點和立場做出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反思國內外理查森研究存在的問題,進而對未來的理查森研究做出展望。

一、西方敘事學界的理查森研究

理查森的敘事理論探究極具原創性,他不但提出了“解敘述”(denarration)、“問話者”(interlocutor)、“滲透性敘述者”(permeable narrator)等敘事理論概念,還在“第二人稱敘述”(you-narration)與“第一人稱復數敘述”(we-narration)等傳統敘事理論研究涉足較少的具體領域作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這不但從詩學層面直接拓展了敘事學的理論建構,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類開創性研究成為推動相關后續探討的重要基礎,具有知識發生學的重大意義。

理查森的“解敘述”概念在學界引發了較大反響,激發了不少后續討論。所謂“解敘述”,是指敘述者否定其先前敘述過的事件的敘述行為,常見于現代主義晚期和后現代主義文本中(Richardson, “Denarration in Fiction” 168)。譬如,敘述者在敘事中先前稱“昨天這會兒在下雨”,后面卻又稱“昨天這會兒沒下雨”。“解敘述”對前文的所敘信息加以否定,并另起一種新的敘述。如果從推進故事情節進程的角度看,這類敘述實際上并不起直接的推動作用,但其作為一種敘述話語層的功能似乎要大于其所述的事件或故事,可以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敘述行為和策略。

普林斯(Gerald Prince)在評論理查森的解敘述概念時認為,雖然理查森所謂的解敘述“導致了被述的不確定性(也的確打破了故事和話語的區分)”,但是理查森似乎并沒說明“這種不確定性實際上產生的是非敘事文本”(Prince, “A Commentary” 232)。換言之,普林斯否認解敘述的所述事件,認為其并不屬于敘事。但不可否認的是,解敘述實際上是一種重要的敘述行為和策略,雖然對于情節進程的推進并不起直接的作用,但是它在話語層面的敘事功能似乎要大于其所述的事件或故事。從這個層面來看,解敘述這一理論概念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理論研究工程發端于他對敘事文本中的非常規敘述行的分析。他避開了非主流敘事研究范式長期聚焦的諸多敘事問題,轉而探討實驗性敘事文本中的反常規敘述行為。理查森是西方敘事學界較早探討“第二人稱敘述”(you narration)的理論家。他將第二人稱敘事定義為“那些選定第二人稱代詞為主人公的敘述”,且“主人公通常是唯一的聚焦者,同時也通常是作品的受敘者”(Richardson, “Plural Focalization” 311)。理查森進一步把第二人稱敘述分為三種類型:標準型(standard form)、假設型(hypothetical form)和自成目的型(autotelic from)(310)。在理查森看來,第二人稱敘述是小說在敘述方式上的一種重要突破,堪稱“自意識流被引入文學書寫以來最為重要的一次創作進步”(327)。

西方學界對理查森第二人稱敘述理論的研究重點體現在對其定義的辨析和爭論上。例如,弗盧德里克(Monika Fludernik)區分了理查森和普林斯對第二人稱敘述的不同界定。普林斯將第二人稱敘述定義為“故事中以他或她身份出現的受敘者為主人公的敘述”(Prince, A Dictionary 84)。弗盧德里克認為,普林斯的定義將主人公的受敘地位(narrateehood)作為第二人稱敘述的首要標準,而理查森的定義則更看重主人公的中心位置,并視其受敘地位為次要因素(Fludernik 286)。

理查森在“第一人稱復數敘述”方面也頗有理論建樹,其關于“第一人稱復數敘述”的觀點也受到了不少批評關注。阿米特·馬庫斯(Amit Marcus)區別了理查森和尤瑞·馬戈林(Uri Margolin)對第一人稱復數敘述所持的不同立場,即理查森傾向于強調第一人稱復數敘述產生的歷史語境,突出這類敘述形式與意識形態表達之間的關聯性,而馬戈林對第一人稱復數敘述的研究則更側重于一種結構主義語言學式的共時性分析,沒有討論第一人稱復數敘述的形式問題如何與具體的歷史語境發生關聯(Marcus 48)。馬庫斯個人傾向于贊同理查森的觀點。但值得一提的是,馬庫斯從另一個角度拓展了理查森關于第一人稱復數敘述的理論。他以希伯來文化中的第一人稱復數敘事為研究對象,從文化特殊性和相對主義的角度出發,認為希伯來文化中的第一人稱復數敘述形式通過選定“我們”作為敘述聲音,“批判性地考察集體規范及集體敘述資源的權威與知識,實現了這種語法形式的顛覆性潛能”(60)。換言之,以色列作家所采用的第一人稱復數敘述方式所產生的效果并沒有強調社區的集體身份;相反,這種第一人稱復數敘述反映了對集體價值觀的強烈懷疑,由此表達了他們對也已建立的意識形態的反對和失望。

上述關于理查森理論思想的評論和闡發基本上都是從其某個具體論點切入,依據某種研究視角,對理查森的理論概念作批判性的考察,進而反駁或推進理查森的相關論述,提出新的概念或模式。這類分析的共通之處在于,其論證過程都較為縝密,觀察也頗為細致,并呈現出明顯的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這類探討理查森具體理論概念的研究實際上已經彰顯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即從事理查森所提出的諸多理論概念能夠激發出新的知識創建的,其理論思想具有推進學科領域的理論拓展的重要價值。不過應該指出,如果僅僅對理查森龐大理論體系中的某一具體概念進行闡發和重構可能會丟掉整體性圖像。即是說,雖然這類探討理查森具體理論概念的研究具有批判意識,也為拓展相關理論作了重要貢獻,但應該在研究中同時注重視野的開闊性問題。上述研究基本上都是從個別概念入手,對之作共時性的細查,并沒有把握某一具體概念的來龍去脈和演進軌跡,考察過程中也缺乏類似理論概念之間的深入和全面對比意識。

由理查森發起并推動的非自然敘事學作為一個新興的敘事研究范式,在其發展過程中碰到了諸多挑戰和質疑。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西方敘事學研究界就理查森非的自然敘事理論發起了較為隆重的學術爭鳴,其中具有標志性的學術事件是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文體》(Style)在2016年第4期以論壇的形式,隆重推出了關于非自然敘事學的專題討論。

安斯加爾·紐寧(Ansgar Nünning)和娜塔亞·貝克塔(Natalya Bekhta)認為,雖然非自然敘事學為經典敘事模式提供了一種補充和糾正,并對現存敘事理論的普遍實用性提出了質疑,由此拓展了后經典敘事學,但由于“缺乏術語的準確性、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嚴謹性,非自然敘事學仍然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研究方法”(Nünning and Bekhta 419)。在費倫和拉比諾維茨看來,非自然敘事學是要建構一種關于X(X即反模仿敘事)的敘事理論,而不是以一種新的視角將敘事視為Y來建構理論模式,這種立場和修辭性敘事學視敘事為一種修辭行為、認知敘事學視敘事為故事世界的心理模型,以及女性主義敘事學視敘事為性別政治的再現場所有所不同(Herman et al. 186)。換言之,非自然敘事學并不是從某種普遍意義上去重新審視“敘事”而建構新的敘事理論,而是要去考察反模仿敘事這種特定敘事類型或模仿敘事中的特定反模仿成分。而這種基于敘事特殊性的敘事理論研究路徑是否能夠獨立成為一種新的敘事研究范式是西方敘事學家始終顧慮的一個關鍵問題。他們普遍的質疑點在于,敘事實踐的特殊性和例外性是否可以構成一種整體理論建構的分析對象。

綜觀以上質疑理查森非自然敘事詩學的觀點,他們基本上都圍繞理查森所倡導的非自然敘事理論研究是否可以被視為一個新的敘事研究范式而展開的。實際上,西方敘事學界關于“敘事詩學”和“敘事批評”之間的爭論歷來有之。西方敘事學發展史上對該問題的上一次集中探討出現于世紀之交,主要針對女性主義敘事學能否被視為一種敘事詩學而展開(Diengott 1988; Prince 1995; Nünning 2003)。敘事學雖然是一種“理論”,但這種理論實際上是基于敘事文本的理論,是建立在對大量敘事實踐的敘事形式和結構模式的歸納和總結的基礎之上的,其理論的建構方式就決定了其描述性的特質。如普林斯所言:“一方面,敘事學為敘事文本提供分析工具和概念,并由此產生敘事批評”(Prince, “On Narratology” 77)。另一個方面,“對于敘事文本和領域的探究,即敘事批評中的事業,反過來也會檢驗敘事分類和敘事推理的有效性和嚴密性,這將可能發現敘事學家(可能)忽略、低估或誤讀的(或多或少重要的)因素;并能夠使得敘事模式得到重新整合”(78)。從這個層面來看,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同樣是重要且具有理論價值的敘事研究范式。

二、國內敘事學界的理查森研究

非自然敘事學所產生的學術影響力不僅僅只是局限于西方敘事學界,它也為國內的敘事學研究及國內文學研究的整體事業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理論資源和批評視角,推動了國內文學研究,特別是敘事學研究的發展。國內學界對理查森學術思想的研究與西方相比稍顯晚近,除了早期有個別研究對理查森的理論作零散討論外,專門研究理查森的文獻都出現在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應該說,國內敘事學界對理查森敘事理論并未形成集中研究之勢,專門探討理查森敘事理論的文獻相對較少。不過,我們可以從其他一些研究敘事理論的中文文獻中獲得有關理查森敘事理論的片段論述,亦可作為我們考察理查森國內研究現狀的參考。

申丹是國內最早介紹理查森的學者。她曾在介紹西方后經典敘事學發展概況時,較早提及了理查森的敘事理論研究,并界定了理查森敘事研究的理論屬性。她將理查森的敘事理論研究視為西方后經典敘事學的一個重要方向。在申丹看來,理查森敘事理論的研究對象為“偏離規約的文學現象”,其理論研究主要“關注后現代主義文學如何造成敘述言辭和故事時間的錯亂,導致故事和話語難以區分”(申丹 93)。

尚必武作為國內最早系統研究非自然敘事學的學者,對理查森的敘事理論有深入的考察。他于2009年發表了一篇評介理查森《非自然的敘述聲音:現當代小說的極端化敘述》的文章,介紹了理查森在書中的主要理論觀點,涉及理查森關于第二人稱敘述、第一人稱復數敘述、多重敘述、后現代主義小說的極端化敘述者及其不可靠性等方面的理論創建。尚必武認為,理查森的研究關注到了長期被敘事理論忽略的敘事形式,為后現代主義文學中的實驗性敘事形式的分析“提供了一套良好的概念模式”(尚必武,“非常規敘述形式”73)。

理查森的“解敘述”理論在國內敘事學界引發了不少探討。趙毅衡區分了理查森的“解敘述”概念和普林斯的“否敘述”(disnarration)概念。他以簡單明了的方式闡述了這兩個理論概念之間的區別,指出“否敘述的典型語句是‘沒有如此做,但敘述文本卻具體描寫了沒有做的事件”,而“解敘述的典型語句是‘上面這段不算,下面才是真正發生的事”(趙毅衡 99)。王長才對趙毅衡的區分作了一定的補充。他強調理查森在定義“解敘述”時所使用的一個關鍵限定詞“懸而未決”,認為“解敘述”中的前后相互沖突的敘述并不存在誰真誰假的問題(王長才,“梳理與商榷”156)。他進一步提出,“解敘述”和“否敘述”之間的區分在于敘述層次方面,“解敘述”中相互沖突的敘述處于同一敘述層次,而“否敘述”中的所述事件并沒有在故事世界中被實在化,因此“可以歸之于下一敘述層次”(157)。

另外,有學者專門撰文討論過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理論。王長才在“反模仿:布萊恩理查森‘非自然敘述論”一文中介紹了理查森對非自然敘事的界定及理查森對非自然敘事歷史的論述。在他看來,由于理查森區分了非模仿敘事和反模仿敘事,這使得非自然敘事的所指更為統一,有效避免了一些混亂和質疑(王長才,“反模仿”420)。相比而言,尚必武對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理論的研究更為系統和深入。他從概念、特征、功能三個維度闡述了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理論,并對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理論在西方學界招致的批評作了系統的梳理。經過一番詳細考察,他認為,非自然的未來研究“既需要在微觀層面上區分辨析非自然敘事學概念與其他相鄰概念之間的差異,也需要在宏觀層面上建構可操作的闡釋模式”(尚必武,“什么是敘事的‘反模仿性?”96)。

國內關于理查森具體理論概念的論述都體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批判意識,即并不只是停留在對其理論概念進行平行的介紹層面,而是以學術對話和爭鳴的態度對其理論中可能存在的盲點提出質疑和修正,并在過程中將理查森的理論和其他相關理論進行對比,考察相互之間的異同。但不得不說,國內學者在研究的深度方面和西方同行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當然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內關于理查森敘事理論的研究在數量上也是無法和西方敘事學界相比擬的。但這同樣說明,理查森研究在國內學界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將理查森的敘事概念或理論模式應用于具體文學作品的分析中構成國內理查森研究的另一個重要方面。邵凌借助理查森對極端化敘述所作的三種分類,分析了庫切《內陸深處》(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1982)中的極端化敘述的不可靠性。她指出,庫切在小說中通過極端化的敘述,“建構了一個德里達式的延異的文本隱喻,融入了對福柯的話語權力與后結構主義歷史觀的思考,同時又隱含了對后現代文字嬉戲的虛無性的批評”(邵凌127)。尚必武借用理查森的“問話者”和“解敘述”理論,從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視角切入,分析了麥克尤恩的《果殼》(Nutshell, 2016)中的非自然敘述策略,認為麥克尤恩在《果殼》中運用非自然的敘述手法,“講述了一則令人不安和極端非自然的倫理事件”,以此來“給讀者帶來道德警示和倫理啟迪”(尚必武,“非自然敘事的倫理闡釋”41)。

綜觀上述將理查森的敘事理論運用于實踐批評的文獻,可以發現,理查森的敘事理論在具體的文本分析中頗為有效,具有較強的批評實踐性。這主要得益于其理論體系的兩個優勢:其一是理論的系統性;其二是對敘事形式之于意識形態影響的強調。理查森的敘事理論建構方式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他一般是通過歸納的方法,從大量的反模仿敘事文本中抽取敘事的共性模式,并將其系統化和條理化。這使得他的理論模式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和批評效用。同時,理查森多次強調敘事理論模式和敘事意識形態之間的關聯性,他認為非自然的敘事策略可以作為作家實現政治意圖呈現的手段,這使得其理論體系破除了將敘事研究限定于一個純形式主義的分析牢籠中,在研究中把敘事形式批評與意義指涉研究相結合,突出了敘事結構模式的“解釋”功能。

三、理查森研究的問題反思與前景展望

通過梳理和整合中西敘事學界的理查森研究學術史,不難發現,國內外理查森研究的學術活動呈現出如下兩個特點:其一,學界對理查森的研究隨著非自然敘事學在西方的興起和發展而不斷增多,無論從研究的數量還是研究的質量來看,都是隨著非自然敘事學在西方后經典敘事學整體版圖中的確立和推進而不斷演進的;其二,國內外對理查森的研究既涉及對其具體理論概念的闡發和拓展,也含有將其理論運用于文本分析的實踐批評,同時涵蓋“詩學”和“批評”兩個層面。就中西學界的理查森研究的差異而言,國內理查森研究與西方相比相對較少,有進一步的拓展空間。同時,西方理查森研究是以較為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為導向的,即不只是停留在對理查森敘事理論的轉述和簡要評析層面,而是在研究過程中對理查森敘事理論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予以學理意義上的深度探究,并以此對之進行修正和補充。相比之下,國內理查森研究界并沒有形成爭對其理論思想展開學術爭鳴的良好整體局面,對其敘事理論的問題式探究仍然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和持續推進的必要性。總體看來,當下中西敘事學界的理查森研究存在如下問題:

首先,從研究對象和范疇來看,缺乏對理查森理論思想的全面考察和系統分析,因此不能觸及理查森敘事理論的發展過程和演進軌跡,進而不能觸及理查森理論思想本身所蘊含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國內外理查森研究大多局限于對其個別理論的零散探討,其中解敘述、第一人稱復數敘述、第二人稱敘述等理論獲得的批評關注明顯較多。然而,對理查森在敘事時間、情節進程、敘事開端、敘事結尾、因果關系等方面的理論創建的相關研究略顯不足。與此同時,倘若我們對理查森的學術研究作一個歷時的追蹤,就能發現其敘事理論研究實際上從頭到尾具有較為明顯的統一性,其思想的發展軌跡有一條清晰可循的線索。然而,就國內外理查森研究的現狀來看,目前仍然缺乏對其敘事詩學的整體體系的系統闡發。

其次,從研究方法來看,國內外學界缺少全面、系統而理性的比較視野。雖然在具體的研究中,有學者試圖將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與揚·阿爾貝(Jan Alber)等非自然敘事學家的相關立場進行對比,但是這種比較的廣度和深度還可以進一步得到深化。更近一步的研究可以以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理論為一條根本主線,對非自然敘事學內部各個不同的觀點和立場都加以探討,分析相互之間的異同,并探查這種異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與此同時,在橫向上將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學理論與其他后經典敘事學派之間的理論進行對比也有助于深化我們對理查森非自然敘事理論的理解。通過將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理論和認知敘事學、修辭性敘事學及女性主義敘事學進行對比,發現相互之間的聯系和根本區別,能夠突顯理查森非自然敘事理論的獨特性。此外,從縱向上將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和傳統敘事理論進行對比同樣是必要且有價值的,因為這能夠透視理查森的敘事理論如何繼承、發展和超越傳統的敘事理論。

再次,缺乏對有關理查森非自然敘事詩學爭論的系統考察。如上文所述,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在國內外學界引發了較為強烈的反響,不少學者對其研究的基本出發點、理論假設和研究路徑提出了不少批評意見。然而,對于這些批評研究的系統性考察和學理性回應也是極為必要的。從某種程度上講,考察學界就理查森非自然敘事理論的爭論與對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進行批判性的再研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一方面,評價這類批評性意見的有效性,澄清相關誤讀和誤讀有助于厘清關于理查森敘事理論的相關問題。另一方面,這類批評性意見對進一步的拓展性研究具有重要啟發價值,因為它們實際上提出了有關理查森敘事詩學建構的諸多問題,為修正和補充相關理論觀點提供了可資參考的方向。

最后,對理查森敘事理論產生的學術價值的探討相對不足。理查森個人的敘事理論探究實際上已經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歷程,他作為反模仿敘事理論建構的關鍵人物,為推進敘事學事業在新世紀的拓展做出了有目共睹貢獻,其理論思想在國內外學界引發了不少后續討論,故對其敘事理論所產生的學術影響和啟發價值加以客觀評價和理性反思是極有必要的。從更大的范疇上看,作為一個后經典敘事學派的西方非自然敘事學,至今已經走過10余載的發展歷程,如何在今天對其作為一個新興的后經典敘事研究范式進行回望,對其加以理性審視和評價,考量其理論發展中的激進得失,也是亟待開展的工作。

上述對國內外理查森研究的問題反思實際上從側面也暗示了未來理查森研究可以開掘的空間和拓展的方向。今后的理查森研究可以重點從如下幾個方面切入:第一,從整體上考察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的演進軌跡和建構機制。對中西敘事學界的既有的理查森研究的回顧發現,國內外理查森研究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只是拘泥于個別的敘事理論概念的探討,缺乏對理查森敘事詩學建構的宏觀把握,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洞悉其敘事詩學建構的核心邏輯和生成機制。第二,從全面而深入的比較視野去考察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如果只是對理查森個人敘事理論進行扁平化的闡發顯然會顯得過于單薄,缺乏深度。在研究的過程中訴諸一種比較視野是極有必要的。第三,系統考察中西敘事學界關于理查森非自然敘事詩學的批判性爭議。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在國內外引發了種種批評的聲音,尤其是其關于非自然敘事學的一系列基本理論和概念模式,招致了不少的質疑和挑戰。這類反對的聲音實際上為我們考察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提供了重要的視角和起點,系統研究這類質疑的觀點能夠使得我們對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進行有效診斷,發現其理論系統中的不足和缺陷,從而為修正和補充其理論提供可能性。第四,評價理查森非自然敘事詩學產生的學術影響,探討其敘事理論的啟發價值。把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理論建構置于更大的人文學術歷史語境當中,探討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詩學如何影響西方非自然敘事學,乃至當代西方敘事學的整體發展,能夠進一步深化我們對后經典語境中的西方敘事學發展的理解。

引用文獻【Works Cited】

Diengott, Nilli. “Narratology and Feminism.” Style 22.1 (1988): 42-51.

Fludernik, Monika. “Second-person Narrative and Related Issues.” Style 28.3 (1994): 281-311.

Herman, David, et al. Narrative Theory: Core Concepts and Critical Debates. Columbus: Ohio State UP, 2012.

Marcus, Amit. “A Contextual View of Narrative Fiction in the First Person Plural.” Narrative 16.1 (2008): 46-64.

Nünning, Ansgar. “Narratology or Narratologies? Taking Stock of Recent Developments, Critique and Modest Proposals for Future Usages of the Term.” What is Narratology?: Questions and Answers Regarding the Status of a Theory. Eds T. Kindt and Hans-Harald Müller. Berlin: De Gruyter, 2003. 239-275.

--- and Natalya Bekhta. “‘Unnatural or ‘Fictional? A Partial Critique of Unnatural Narrative Theory and Its Discontents.” Style 50.4 (2016): 419-424.

Prince, Gerald. 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Lincoln: U of Nebraska P, 1987.

---. “On Narratology: Criteria, Corpus, Context.” Narrative 3.1 (1995): 73-84.

---. “A Commentary: Constants and Variables of Narratology.” Narrative 9.2 (2001): 230-233.

Richardson, Brian. “Denarration in Fiction: Erasing the Story in Beckett and Others.” Narrative 9.2 (2001): 168-175.

---. “Plural Focalization, Singular Voices: Wandering Perspectives in ‘We-Narration.” Point of View, Perspective, and Focalization: Modeling Mediation in Narrative. Eds. Peter Hühn, et al.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2009. 143-159.

尚必武:非常規敘述形式的類別與特征:《非自然的敘述聲音:先當代小說的極端化敘述》評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2009):67-74。

[Shang, Biwu. “The Types and Features of Unusual Narrative Forms.”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 (2009): 67-74.]

——:故事的“非自然性”辨微:再論非自然敘事學。《外國語文》3(2015):36-45。

[---. “The ‘Unnaturalness of Narrative: Reconsidering Unnatural Narratology.”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3 (2015): 36-45.]

——:非自然敘事的倫理闡釋——《果殼》中的胎兒敘述者及其鬧文本演繹。《外國文學研究》3(2018):30-42。

[---. “An Ethical Interpretation of Unnatural Narrative: The Foetus Narrator and Its Brian Text in Ian McEwan's Nutshell.”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3 (2018): 30-42.]

——:什么是敘事的“反模仿性”?:布萊恩·理查森的非自然敘事學論略。《文藝理論研究》6(2018):89-97。

[---. “What Is the Antimimesis of Narrative? An Exploration of Brian Richardsons Unnatural Narratology.”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6 (2018): 89-97.]

邵凌:《內陸深處》的極端化不可靠敘述。《國外文學》3(2013):127-134。

[Shao, Ling. “The Extreme Unreliable Narration in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Foreign Literatures 3 (2013): 127-134.]

申丹:經典敘事學究竟是否已經過時?。《外國文學評論》3(2003):92-102。

[Shen, Dan. “Is Classical Narratology Outdated?.” Foreign Literature Criticism 2 (2003): 92-102.]

王長才:梳理與商榷——評趙毅衡《廣義敘述學》。《文藝研究》7(2015):151-160。

[Wang, Changcai. “Reviewing and Questioning: A Review of Zhao Yihengs Towards a General Narratology.”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7 (2015): 151-160.]

——:反模仿:布萊恩·理查森“非自然敘述學”論。《中外文化與文論》2(2017):413-421。

[---. “Antimimetic: On Brian Richardsons Unnatural Narratology.”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2 (2017): 413-421.]

趙毅衡:情節與反情節 敘述與未敘述。《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6(2014):97-102。

[Zhao, Yiheng. “Plot and Anti-Plot, Narration and Disnarration.”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6 (2014): 97-102.]

責任編輯:王文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先锋资源|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青青操|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免费| 国产在线专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综合网久久| a级毛片在线免费| 免费无码网站|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jizz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亚洲美女久久|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欧美日韩午夜| 久操中文在线|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91小视频在线| 国产啪在线91| 国产18页|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经典三级久久| 国产一区成人| a亚洲天堂|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欧美成人国产|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色视频| AV熟女乱| 久久成人18免费|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日韩av手机在线|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三级影院|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一区福利|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蜜桃视频一区|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