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 張廣猛
摘要:金融領域隨著國內經濟的穩步發展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但是中小型企業卻面臨著融資難得問題,因此中小型企業融資已經成為了國內的重要研究方向。當前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愈演愈烈,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對國內金融經濟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在中小型企業運營的過程當中,融資渠道少,難籌錢,保障機制不成熟,這些嚴峻的形勢一直阻礙著它的發展。針對這個研究方向,參照已有的文獻與實踐結論,綜合自己專業所學內容,幫助中小型企找到融資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融資;對策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之下,中小型企業的規模飛速壯大,在這之中成為了國內的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因此在此運行中出現的困難,也是各位專家以及研究人員想要極力解決的,而本文中所研究的問題正是令中小型企業頭疼卻仍舊還沒有解決的問題:融資難。企業的融資對企業能否繼續運轉下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融資渠道少、民間以及銀行融資難、擔保體系不健全、中小型企業自身體質不完善等等都是導致融資難的主要因素。本文想通過一些研究和數據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刻分析,從而嘗試下的提出一些相對現實的對策,保證中小型企業有足夠的周轉資金來適應未來發展的潮流。
1 融資的概念和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現狀
1.1 融資的概念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學習相關資料學習到:融資是表示貨幣資金的融集與流通,企業通過不同渠道在金融市場內籌集或者借貸資金的行為與過程,是資金供給者向需求者流通的一個方向。具體來講就是企業籌集資金運行的過程。而在國內中小型企業融資是一些金融機構對中小型企業提出的集結資金的方案,目前是由中小型企業籌集資金去完成規劃項目的投資建設。
1.2 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現狀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個世界性難題,結合國內現狀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就又帶了中國鮮明的特色。
(1)從中小型企業自身角度分析存在的問題。首先,有著償債能力低的困難,中小型企業規模小,成本高所以導致利潤率較低,從而企業抗擊風險的能力也較差。其次,職員缺乏專業的培訓,缺乏發展創新思維。較高文化素質的人才會選擇大公司,所以中小型企業缺乏業內頂尖的人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創新能力也相對較低,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素質和創新力也會影響企業的運行與發展。還有,這樣的小規模企業內部運行的各種制度不健全,特別是財務機制的不健全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金融風險,賬單不清楚,不透明,就不能準確的反應企業的缺陷與問題,從而不能提出相對的決策。最后,管理者缺少融資的專業知識,貸款的渠道了解少,對審批程序也沒有深刻的了解,阻礙了其發展。
(2)從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方式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普通了解的渠道只有銀行貸款和民間融資,而且不難看出有些過分依賴銀行貸款。但是國內建立了以大銀行為主高度集中的金融體系。大型金融機構不能適應中小型企業 ,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國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而民間融資多數是高利貸,利息比銀行的要高得多。經營管理差,成本高也會導致銀行不愿意貸款給其企業。
(3)從擔保體系及法律保障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要想找到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要從根源上出發,一點點的突破。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盈利少的缺陷導致了中小型企業得到擔保機構的擔保就很困難,而且抵抗風險的能力還比較差,所以想要獲得有效擔保的話是會很困難的,擔保機構為了減少自身的風險,對中小型企業的要求也就越高,造成一個惡性循環。關于法律保障方面,也是機制的弱點。當前國內小額貸款的發放太過于側重擔保抵押物和第三方擔保,很少考慮到借款人的償債能力。雖然政府支持民間融資,但又沒有相對于的法律法規,沒有足夠的法律保障。
2 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分析
無論是國外其他國家還是中國都把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升了戰略高度,并給予重視,也設立了各個特色政策體系,力圖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
2.1 加強中小型企業自身體質
加強企業自身發展,進行改革創新。與陳舊的家族管理模式相比更應該采取引進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要素,對管理機構進行深刻的改造。依照有關的法律法規,設立創新性的先進運營機制,改善組織結構,產權明確分配,每一步都落實到位。在這個基礎上,改進中小型企業各個方面的管理制度。企業也該提高對職工以及高層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素養。培養了高素質專業化的人員,才能進而提高中小型企業的創新活力。學習了相管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才能夠培養出專業化的職員。中小型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創新能力是能夠望見未來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要致力于在培養員工之余,提高企業權方面的創新力。
2.2 積極拓展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
首先發展新型金融機構,拓寬企業原有的融資渠道。各個地方政府也有相關的文獻推出,支持并且監督這類機構的建設發展,其中包括地方銀行、民間銀行和一些小型貸款公司等機構。要建立相對規范的中小型企業監督管理機制,從而確保中小型企業能與小規模的金融機構健康長遠的發。其次,采取積極的方法策略促進和引導民間融資,敦促民間融資從而漸漸的規范融資模式。要有法律保障管理機構,要設立合適的法律法規以便更好的為融資提供細致的服務。加快資本市場流通速度,設立其他融資條件。
2.3 健全和完善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以及法律保障
要改善中小型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現狀的首要手段就是激勵擔保機構與中小型企業間的合作關系。并且還要改善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擔保態度,使其更加的積極,最根本的還是需要中小型企業提高自身的擔保信用和能力。再者,健全地方性中小企業融資法律法規,從而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借鑒其他國外先進的法律法規體系,結合我國金融市場的現狀,完善我國現有的法律系統,打造出一套貼合國情又有完善的框架與細節的中小型企業發展法律體系。企業就可以找到關于企業管理體制的方向。最后,需要企業信用體系規范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提高運行效率,針對公司信用行為,有必要設立一個專業的信用評價機構,這樣從基層開始一步一步提高公司的信用評價,
參考文獻:
[1] 呂勁松.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
[2] 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01).
(作者單位:河北金融學院金融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