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泉椿
摘要:近年來,網絡已然成為社會生活中表達民情、暢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作為行使法律監督職能的檢察機關,無可爭議地成為網絡輿情關注的焦點之一,涉檢網絡輿情呈較快增長趨勢。本文從分析目前存在問題、應對輿情價值、應對輿情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為檢察系統處理和應對此類問題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檢察系統;輿情工作;措施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如何研判與應對涉檢網絡輿情,成為新形勢下檢察機關面臨的嚴峻考驗和挑戰。根據當前涉檢網絡輿情發展特點,檢察系統應采取扎實舉措,有效應對和依法處置網絡輿情,為檢察工作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
1 檢察系統目前應對網絡輿情存在的問題
1.1 輿情監測平臺不健全
提高創新驅動能力,緊密結合“智慧城市”建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社會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機制和工作流程創新。提高運用大數據輔助決策能力,建立人工智能決策輔助平臺,推動從依靠直覺與經驗決策向依靠大數據決策轉變。提高運用現代科技強化治安防控能力,建立社會穩定數據信息系統,推動從被動“堵風險”向主動“查漏洞”轉變。提高運用信息技術服務群眾能力,著力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
1.2 民意傳達通道不夠通暢
通過互聯網輿情分析、投訴舉報線索、舉報熱線等手段擴大獲取線索的來源;通過對掃黑除惡工作進行數據建模,對收集的線索進行智能化研判;通過平臺建立起檢察機關與紀委監委、法院、公安機關、各行政執法機關的網上協作、網上移送、網上通知機制,實現信息化和檢察工作的深度融合,為有效收集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案件線索奠定堅實基礎。
1.3 輿論導控能力較差
提高輿論導控能力,不斷提高新媒體的品牌創新能力、話題設置能力、“引關圈粉”能力,讓億萬網民在眾聲喧嘩中聽到黨的聲音。做好預知預警預置工作,有效化解重大輿情風險,堅決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善于運用新媒體開展政法工作和社會治理宣傳,最大限度凝聚人心,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關心、支持。
2 檢察系統應對網絡輿情的價值和意義
互聯網就是新戰場,新媒體就是新戰力。檢察系統的工作重心已經轉移到互聯網新媒體上,通過積極應對,可以完善民情傳達通道,利用群眾進行社會監督和情報提供,快速了解民生疑難,解決群眾問題。通過工作的透明公開,能讓人們更好了解案件事件,傳達法律公正性等。通過完善投訴舉報,將會利用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社會監督和案件情報提供。通過對重大社會案件時及時公開相關信息,回應輿論關切,能充分深入了解社會輿情,推動立法或法律健全。
3 檢察系統應對網絡輿情的多項舉措
為更好地從組織、制度保障上著力提升新媒體時代的社會溝通能力,確保檢察權在陽光下運行,檢察系統應積極采取多項措施,認真做好新形勢下輿情應對工作。根據不同的輿情類型,制定不同的輿情應對方案,有的放矢地做好處置工作。為防微杜漸地處置好涉檢輿情,堅持跟蹤監測、防患于未然的工作理念,及時與有關單位溝通,向媒體、黨政等部門借力,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共同研判預防,以此來有效化解網絡輿情,將輿情引導在可控平臺內。
3.1 加強組織領導,夯實輿情應對工作基礎
3.1.1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制定輿情引導及應對處置辦法,成立涉檢網絡輿情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從檢察長到分管檢察長再到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領導小組負責查清事實、確定事(案)件性質和應對處置措施,下設多個工作組,比如監測組、宣傳組、受理舉報組、運行維護組等,每個組各自承擔相應板塊內的工作,切實做到權責明確,分工具體,落實到位。
3.1.2 加強涉檢輿情隊伍建設。及時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抽調業務精干、政治敏感性強、有奉獻精神的干警,組成網絡評論團隊,并在各部門設立兼職信息員,適時監測、收集和匯總網絡輿情動態。同時,采取專家講座、案例分析、自主培訓等方式,全方位、分層次地對相關人員進行實踐培訓,提升干警準確捕捉網絡突發事件及分析判斷能力、運用網絡語言和網絡溝通技巧能力以及與媒體的溝通協調能力。
3.1.3 強化內部協作配合。加強各業務部門與輿情監測小組的協調配合,充分利用新媒體具有廣泛受眾性的新特點,及時在網絡上發布相關檢察資訊、案件進展、法律常識、展現干警日常工作和精神面貌的信息,加強檢察工作正面宣傳,盡量減少新媒體炒作的空間;同時對在執法辦案中發現的可能引起網絡輿情的環節,及時告知輿情監測人員,對網上動態保持密切關注,牢牢把握應對輿情的主動權,確保涉檢網絡輿情早發現、早匯報、早處置。
3.2 科學研判處置,妥善應對涉檢網絡輿情
3.2.1 實時監控,輿情預警期不失語。制定涉檢網絡輿情監控和風險評估辦法,將輿情監測分為日常監測和重點監測,日常監測做到每天進行多次網上監測,隨時了解最新涉檢網絡輿情;重點監測在出現重大突發輿情等重要時間點,24小時不間斷監測。對發現的涉檢網絡輿情,按照輿情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確定為“紅、橙、藍”三個風險等級,對輿情走向及規模進行預判,提前制定相應的防范、控制和化解措施,在事發第一時間發聲,搶占制高點。
3.2.2 正面引導,輿情爆發期不妄語。對網民反映情況屬實或有一定依據的批評性網絡輿情,做到主動闡明立場,及時糾正錯誤,真誠應對民眾,轉“危”為“機”,促進問題的實質性解決;對于反映情況失實或惡語中傷的,通過正當途徑公開辟謠、以正視聽,牢牢把握網絡空間和公共輿論的主導權。
3.2.3 整體聯動,輿情觀望期不亂語。一旦發生輿情就快速啟動信息共享互通機制,加強與宣傳部門和有關部門的溝通,爭取支持和配合,形成權威聲音;及時向上級匯報,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防止影響擴大;與公安網監、微博等的合作,適時、規范地發布權威信息。
3.3 注重傾聽民意,發揮網絡輿情的正能量
3.3.1 著力打造舉報平臺。借助網絡、微博這一載體,主動大量收集社情民意,關注本轄區內網民反響強烈的民生事件,積極跟進,摸排事件違法犯罪線索。與網民開展深入互動,貼近民生了解民情,掌握基層一線信息,放大檢察機關排查犯罪案件線索的“眼力”和“聽力”。
3.3.2 著力打造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網絡檢民互動溝通、群眾訴求表達等重要功能作用,為群眾釋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理順公眾情緒,實時提供便捷服務。針對盜竊、詐騙案件多發的實際,總結出形象生動的防偷、防騙小貼士,如春節回家“防偷六招”、夏季防搶“八注意”、未成年少女自我保護“六不要”等,提醒網友加強防范和自我保護。對辦案中發現的“連鎖加盟系列詐騙案”,及時發布案件相關信息,提醒民眾防范,提升執法辦案的社會效果。
3.3.3 著力打造宣傳平臺。通過檢察網站、公眾號、短視頻中鮮活的影像資料、樸實的語言,展現檢察開放日、青少年維權、扶貧幫困、志愿者服務、法律宣講等多樣化的檢察工作,將檢察機關的形象豐富多彩地呈現在群眾面前,增強檢察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將檢察網站、公眾號等平臺作為接受群眾監督的一扇窗戶,虛心接受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理性對待網民質疑,不斷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改進工作作風,加強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檢察機關的群眾滿意度。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海港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