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廣蝶
摘要:住房問題是當前關系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本問題。本文試圖從產品與商品的概念與區別出發,闡述我國住房從產品向商品的轉化過程,并且在勞動力商品化的理論框架下,淺析其與住房商品化之間存在的悖論,進一步尋求中國住房制度改革前景,以體現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本質屬性。
關鍵詞:商品房;產品;商品
1 住房屬性從產品到商品的轉化
住房從產品到商品的轉化,在中國住房制度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實現了從非商品到商品的轉變過程。在非商品時期,住房只是一種有計劃的產品,在政府主導下結合工齡、家庭情況等因素分配,也就是福利分房。但在此情況下,住房的主導權在政府,住房者無法選擇住房的位置、大小、房型等,尤其是職工的住房,面積狹小,供求關系緊張,難以滿足職工的需求。鄧小平在1980年召集的干部會議的講話中指出:在住宅建設方面,我們的“骨頭”和“肉”的比例是失調的。我國在1980年提出進行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號召,同年6月我國政府正式批準公布了住宅商品化政策。從此,中國開啟了住房商品化歷程。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和住房商品化的進一步發展,在改善居民住房面積及條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住房條件和環境也大為改善。
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住房具有了商品屬性,住房商品化的發展在刺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引發了大家關于住房商品化問題的討論。
2 住房作為產品與商品的辯析
對住房商品化問題的分析,首先需要明確產品與商品這兩個最基本概念。馬克思對產品概念的界定是同勞動的對象及異化緊密相聯的,離開勞動談產品是抽象的。從而馬克思進一步指出了異化勞動這一概念,勞動產品一經產生,便作為勞動者異己的存在同勞動者相異化。商品是政治經濟學分析的源頭,馬克思對商品進行了概念的界定,認為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雙重屬性,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如果抽去商品的使用價值,真正使商品得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換的是商品的價值,即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使用價值或財物具有價值,只是因為有抽象人類勞動對象化或物化在里面。
因此,商品來源于產品,但又不同于產品。商品既具有價值,也有使用價值。從馬克思對產品與商品的概念分析中可見,從產品到商品的過程中蘊含著一種特定的社會關系,商品帶有一種社會屬性,決定著生產者的命運。一旦產品轉換成商品,進入市場,就帶上了拜物教的性質。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前提下,必須明確的一點是,作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如糧食、住房應是產品,而不應是商品,不應被過度商品化。
住房是馬克思闡釋的生活必需品中的重要方面,是鑲嵌于勞動力商品化理論始終的。但本應屬于生活必需品的住房,卻因為被過度商品化,其價值遠遠超出勞動力的價值,因此成為勞動力再生產的主要障礙。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住房逐步商品化,作為商品,其屬性之一的價值不斷被提高,價格隨之攀升。雖然在住房制度改革過程中,作為勞動力商品價值體現的勞動者的工資上漲幅度始終不及住房價格。而且隨著住房商品,住房作為特殊的商品被過度商品化,成為勞動者無法承擔和購買的生活必需品,因此住房成為勞動力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制約因素。
3 住房商品化:與勞動力商品化間的悖論
在住房商品化的條件下,勞動力商品與其存在一些悖論,這些悖論是目前中國住房過度商品化帶來的主要問題。
根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分析,住房屬于勞動力再生產過程中的生活必需品,在這個勞動的過程中,工人的勞動生產剩余價值,同時工人的勞動也生產維持和發展自身所需的一切生活資料。住房商品化的前提是消費者有足夠的支付能力購買商品化住房,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者的支付能力是以勞動力價值為基礎的,而這種勞動力價值僅局限于勞動力再生產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因此一方面是勞動力所能承擔和支付的僅是維持其基本生活資料的必需品的價值,但另一方面卻是過度商品化條件下的住房作為商品的價值,其價值同時包含了商品化住房的絕對地租份額。商品化住房價值中的絕對地租份額以及不時提高的建筑地段的房租,已經遠遠超出了勞動力商品化條件下勞動力的價值,因此住房商品化不足以解決一般工薪階層的住房問題。
住房商品化條件下,過度關注住房的價值而忽視其使用價值是當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炒房熱”、房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在房地產市場,住房作為一種特殊商品,人們更看重的是住房的價值,將其用作投機的資本;而作為商品屬性的使用價值的地位和作用被降低了甚至被忽視了,從而導致了房子是用來投資的而不是用來住的問題。由此可見商品的使用價值在產品轉化為商品過程中的重要性和意義。房屋作為特殊的商品,在資本逐利的刺激下,價值被大大提高了,同時勞動力作為商品作為資本家的成本之一,其價格不斷被壓低,因為工資不是工人在他所生產的商品中占有的一份,工資是原有商品中由資本家用以購買一定量的生產勞動的那一部分。即使勞動者的工資在一定時期內有所提高,在過度商品化條件下,消費者也還是無法承擔住房這一生活必需品的費用。因此在住房商品化的條件下,住房作為一種特殊的被過度商品化的商品,消費者關注的重點不在于它的使用價值,而是它的價值。這一投資動機刺激了消費需求,也是造成房地產泡沫的一個重要原因。
住房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不僅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問題,還關系到國民的生活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個社會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住房這一特殊商品不應被完全、過度市場化,不應完全放任市場自發調節,應從勞動力商品化和再生產的視角來保障和解決勞動者的住房問題,將住房問題納入到社會生產的全過程來審視,這才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題中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 尹伯成,王仁濤.略論我國當前城鎮住房商品化的幾個問題[J].理論前沿,2008(11).
[2] 王柏杰,何煉成.房地產價格高漲的政治經濟學解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版),2013(03).
[3] 李慎明.住房不能過度商品化[J].經濟,2012(02).
(作者單位:中共陜西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