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浩


摘要:激烈的市場競爭使涉及商業秘密的侵權案件增多,保護商業秘密成為權利人必須面對的問題。權利人要建立和完善內部保密措施,加強技術性保護,并在經營活動中真正落實各項保密措施,商業秘密一旦受到侵犯時要果斷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商業秘密;商業秘密的泄露;商業秘密的保護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國家之間經濟與貿易的競爭、企業之間市場的競爭,已經由對物質資源的爭搶,轉向對人才、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的爭奪,隨之而來的是涉及商業秘密侵權案件的增多。
根據Alpha案例庫的統計數據,上圖顯示是2015.1.1至2020.3.8期間全國“侵害商業秘密糾紛”和“商業秘密合同糾紛”案件數量的年度分布圖,上圖清晰反映了5年多來商業秘密糾紛案件數量的增長趨勢。因此,在日常經濟活動中做好商業秘密的保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 什么是商業秘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中的概念,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 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一般而言,現有的商業秘密可分為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兩類。經營信息類商業秘密一般包括經營戰略、產品的市場占有情況及市場策略、產品的社會購買力情況、產品發展方向和趨勢、定價政策、勞動報酬、產銷策略、營銷計劃、流通渠道和機構等、管理訣竅、客戶名單、采購資料、進貨渠道、不公開的財物資源等等;技術信息類商業秘密一般包括技術方案、工程設計、技術標準、新技術前景、制造方法、工藝配方等。
2 商業秘密的泄露
商業秘密的泄露一般分為正當途徑和非法途徑。在商業秘密泄露的正當途徑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反向工程,所謂反向工程是指通過破解秘方、剖析結構等, 獲得已知產品中含有的商業秘密。通過反向工程獲得商業秘密是與自行研究開發一樣,是獲得商業秘密的正當方式之一。但現實社會中,商業秘密大部分情況下是通過非法途徑泄露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商業秘密非法泄露的最大威脅來自企業內部,占商業秘密糾紛案件數量的近80%。因為相對于外部人員,企業內部人員有更便利的條件去接觸和獲取企業的商業秘密,特別是企業內部的關鍵人員,這些人員了解和掌握企業的核心商業秘密,包括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管理能力和顧客資源等等。
3 商業秘密的保護
商業秘密通常會給權利人帶來一定的甚至是巨大的經濟利益,因此加強商業秘密保護是維護商業秘密權利人合法權益的需要;另外,非法獲取商業秘密還會破壞正常的市場經濟競爭秩序,因此加強商業秘密保護也是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的需求。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越來越重視商業秘密的保護,在日益頻繁的經濟活動中,商業秘密該如何保護已經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3.1 筑牢保密管理的“堤壩”是商業秘密保護的重要手段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加強內部商業秘密的管理是防止商業秘密非法泄露最有效的辦法。
(1)設立專門的管理崗位,并建立和完善保密規章制度
商業秘密是科研、生產、經營活動的產物,其往往分布于技術、生產和營銷等部門,權利人需要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或人員來實現對商業秘密的統一協調、管理和監控。首先通過選拔和培訓等手段,增強保密管理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另外根據商業秘密產生、復制、存儲、傳遞、使用、保管等運行軌跡,制定以有效控制接觸范圍、消除泄密隱患為宗旨的保密制度,至少應該包括:企業商業秘密管理規定、保密要害部門管理制度、涉密人員管理制度、涉密會議和涉密經濟活動管理規定等內容。保密管理人員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各項保密規章制度的真正落實,使其行之有效。
(2)嚴格控制商業秘密的接觸范圍
保密的實質就是控制接觸范圍,保密的基本原則就是把商業秘密的知悉范圍控制在不影響科研、生產和經營正常運行的最低限度。具體做法有:
需要原則,即根據生產經營需要限定接觸范圍,特別是核心商業秘密或商業秘密中的關鍵部分,必須嚴格控制在最小的知悉范圍內。
分割原則,即將涉及商業秘密的完整事項,根據不同的崗位、生產流程的不同部分、技術研究的不同環節、工藝設計的不同層次分割成若干部分,每個涉密人員只知道自己工作所需的部分,而不知道其他各個部分,使涉密人員掌握不了一項商業秘密的全部信息。在生產經營允許的情況下,這種分割越細,商業秘密信息全部泄露的概率越小。
隔離原則,即把商業秘密信息有效封閉或隔離起來。把研究、保管或使用商業秘密的區域有效隔離開來,使無關人員沒有機會接觸到商業秘密,使部分接觸了商業秘密的人員無法接觸到其他部分的商業秘密,達到阻斷竊密和泄密渠道的目的,大大降低泄密風險。
(3)積極推行契約管理
在保密管理工作中引進和推行契約管理機制是提高商業秘密保護的必由之路。契約管理的重點是突出合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權利人應該在合理合法、平等自愿的原則基礎上,利用合同條款具有法律效力的特點,充分發揮合同的約束功效。商業秘密保護合同至少應該包括:商業秘密所有權轉讓合同、商業秘密使用權轉讓合同、商業秘密技術合作合同、商業秘密委托加工合同、員工保密合同、涉密人員競業禁止合同等,使保密工作滲透到內部管理的角角落落。
3.2 技術性保護是商業秘密保護的發展方向
在高度發達的信息化時代,運用保密技術手段降低泄密風險是商業秘密保護的發展方向。權利人應該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優化保密措施組合,提高技術防范能力。
(1)增加防盜技術
商業秘密保存和使用的場所應當安裝可靠的防盜設備和報警裝置,防止商業秘密被直接盜竊;在帶有商業秘密的產品中, 要附上防拆裝置或防拆保護措施, 產品一旦被他人擅自拆散, 就會失去原有的功能或者無法恢復, 而且核心的技術秘密也隨之自動消失,這將有效阻止通過反向工程破解商業秘密而造成的泄密風險。
(2)改進性保護
權利人可以加強技術研發,通過產品升級,不斷更新原有商業秘密的技術層次,提高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讓試圖窺探商業秘密的人“望塵莫及”,即使千辛萬苦竊取的商業秘密很快就變得一文不值,使其失去獲利的驅動力,達到“釜底抽薪”的效果。權利人還可以不斷增加商業秘密新的保密內容, 從而增加解密的難度, 也是一種積極的保密措施。
(3)加強網絡安全不容小覷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用互聯網傳輸涉及商業秘密的文件或信息越來越多廣泛,因此加強網絡安全防止泄密已變得不容小覷。首先要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安裝必要的“防火墻”避免病毒和“黑客”攻擊,規范上網制度,嚴禁點擊不明鏈接;其次要規范管理涉密電腦的使用,用互聯網傳輸涉密文件時要采取嚴格的加密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涉密文件中的業秘密不被竊取。
3.3 法律性保護是商業秘密保護的有力武器
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在我國主要是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主,還涉及程序法、合同法、刑法、勞動法、行政法規、民法等,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法律體系。從2010年全國商業秘密侵權案件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無論商業秘密內部的非法泄露還是外部的非法竊取都是為了謀取利益,因此權利人一旦發現有侵犯商業秘密的不法行為,要果斷拿起法律武器去阻止自己的合法權益繼續受到侵害和最大限度地追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讓行為人付出慘痛的違法成本。
總之,每一項商業秘密都凝結著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并經過長時間積淀而形成的重要資產,對權利人的經營發展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此權利人一定要重視商業秘密的保護工作,及時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制定詳盡的保密措施,通過實施保密措施和技術革新等“組合拳”來降低商業秘密非法泄露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郝秋霜.2015-2020“商業秘密糾紛案件”大數據報告[Z].中國律師網,2020-03-22.
[2] 盧岳峰.淺談侵犯商業秘密行為[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3(03).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