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讓加措
摘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可以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從一個新的視野給予全新的研究。基于此,筆者從民族學的研究立場、方法、原則等方面探析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基本問題,以期有所建議。
關鍵詞:民族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
筆者就職于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從事少數民族體育教育事業十五載,有感于甘南藏區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變遷,有鑒于在職期間多元的研究努力,寄希望于借鑒民族學的研究立場、方法、原則等的科學成果,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舉一反三甘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體育的發展。
1 “實地調查法”給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方法的反思
自十九世紀中葉民族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發展以來,其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美國民族學家C.伯恩和M.伯恩說過:“如果想要創造出任何具有科學價值的研究成果,就必須像其他科學家研究他們的對象那樣研究自己的對象......人類學家開始了田野工作。”
1.1 實踐和探索并舉
實地調查法的實質簡而言之,就是參與到第一線的被調查者的生活中,以被觀察者的視角了解研究的問題,這對民族傳統體育人的研究給予了極大地啟示。
甘南地處偏遠,該地區自建國以來經歷政治社會的大變革以及八十年代以來經濟社會的大變革,變化日新月異。如何把握今時今日地區傳統體育的變遷,需要當代體育人不斷地俯下身,到民族地區傳統體育的發源地和發射區認真的觀察和研究,這一實踐的前提是需要在研究方法上吐故納新,樹立科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無捷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應該拿出田野工作法的探索精神,在這一道路上以有知的實踐探索無知的未來,為傳統體育何去何從給予方向和未來。
1.2 歷史和現實并存
歷史是現實的必然,現實是歷史的延續,二者在民族學方法論的發展史和研究內容上形成了統一。在傳統體育的研究中,我們時常碰到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在浩如煙海的傳統體育項目中,有相當的體育形式在當下的現實社會中何去何存、是存是留的問題。筆者看來,我們可以借鑒民族學方法論中體現的兩個統一的理念,從另一個側面回答好這一問題。既要回顧好傳統體育發生發展的歷史,解決好“來的問題”,也要觀察好傳統項目在當代的發展問題,解決好“在的問題”,更要預測好它的未來,解決好“去的問題”。
那我們體育人應該具備如此的科學素養,認清民族傳統體育在歷史的興盛,現實與新興體育形式的多元并存以及未來的一體化趨勢。以此為參照,在今天經濟社會大變革的時代,為中國的體育改革添磚加瓦,而非抱殘守缺。
1.3 特殊與多元并存
民族傳統體育的現實不容樂觀。相當的體育形式已經消亡,還有一部分在的發展僅僅局限于極少數地區。部分傳統體育的發展雖有了極大的發展,比如甘南州瑪曲縣的賽馬節,但是在內容和形式上,已經融入了太多的新元素,傳統與現代體育的多元并存成為不爭的事實。
民族學方法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傳統并不都是代表落后,就應該被取而代之,它的發生發展有著漫長歷史,也就意味著它的消亡也勢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研究和發展傳統體育在當代是值得肯定的,是有價值的,這一點我們是不能妄自菲薄的。這對于該事業的研究是極大的鼓舞。當然,特殊性的存在也不應該成為其應被重點保護的理由,任何傳統的變革都是歷史的必然,我們應該看到多元存在背后的一體化的未來發展趨勢,可以適時的做出新的調整,來適應人民群眾日益變化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民族社會形態學說”給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立場的反思
體育無國界,體育無貴賤,真正的體育人以追求更高、更遠、更快的體育目標為最高榮譽。然而現實是,為數不少的西方國家借助體育這一龐大的資源平臺,肆意傳播其別有用心的政治企圖,顛倒是非曲直,宣傳歪理學說,部分人受此蠱惑,其影響不可謂不惡劣。所以,在民族地區體育問題的研究中,我們一定要更加注意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立場。
2.1 必須堅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主體的人民性
馬克思主義民族學鮮明的提出了服務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主張。體育研究作為整個上層建筑的一小部分,他也應該積極的發揮反向作用,在研究過程中,認真反思研究立場,堅決于一切反動的體育研究思想做斗爭。發展有益全體國民身心健康的體育形式,強國民之體智,強國家之體格。這一認識的前提是要認清歷史的創造主體是最廣的人民大眾,而非其他。如果承認歷史是由神創造的,那我們只需要頂禮膜拜即可。
2.2 必須堅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為人民
體育發展為人民,這是中國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題中之義,更是十九大報告中我國體育發展的主旨。我們要堅持體育發展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助力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與此同時,體育文明的發展卻遠遠落后于物質現實,這是時代賦予體育人的一大重任。這需要我們清醒的認識到體育發展為人民的目標。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各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體智的結合,是適應自然和社會的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那么其在今時今日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是受到各民族的喜愛和繼承的。本著發展為人民的目的,這一文化瑰寶理應受到我們的挖掘和保護。
2.3 必須堅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依靠人民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點應是全體體育研究者的共識。要俯身問道于每一個傳統體育的承繼者,要認真聆聽他們的意見,要本著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依靠人民群眾,在研究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真正體現這一點,從而汲取最有價值的養料,建設和發揚最為人民群眾所能夠接受的傳統體育。其次,要依靠人民群眾,讓傳統體育不僅僅是文化財富,還要他成為真正的物質財富。我們要相信,只有他們才最明白傳統的魅力和價值所在。我們的研究不是要制定某一種模式,而是給予民族傳統體育承繼者一種理念、一種信念,讓他們在中國特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進程中,找到屬于他們的價值定位,讓別具特色的傳統在當代煥發新的時代價值。
3 民族學視野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反思
隨著時代的發展,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傳統的獨立學科的發展業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相當的綜合學科業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民族學、民族體育學、民族社會學諸如此類學科的發展趨勢,本身就是對于傳統的體育研究者一個極大的啟示。要適應這一種時代的發展變化,及時應對全球一體化發展浪潮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走勢,一定要從多個學科視角重新審視傳統體育的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要認識到綜合學科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近代科學發展特別是科學上的重大發現和國計民生中的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常常涉及不同學科的相互交充滿和相互滲透。學科交叉逐漸形成一批交叉學科、綜合學科,體育研究也不能例外。
參考文獻:
[1] 甘南藏族自治州概況[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87.
[2] 郭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 林耀華.民族學通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
項目基金:本文系甘肅省體育局2019年度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甘南州藏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研究”(編號:GST201981)。
(作者單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