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彥龍
大同的許多村子的名稱叫“皂”,名為皂的村子多為古代為軍隊養馬的地方。如云州區孟家皂、利仁皂、倍加皂;陽高縣馬家皂、東李家皂等。天鎮縣的安家皂是我去過的最有文化氣息的一個古村落。
安家皂是一座典型明式古堡,古人信天圓地方,故方形,堡子不大,只有連接南北兩個堡門的一條街,東西各五條巷子,但極具文化氣息。從空中鳥瞰,雖然現存的老宅子多殘破,基本上是四合院的磚瓦房,區別于其它古堡土窯洞居多,說明這個村子以前很富有。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記的是一座座即將逝去的門樓,雖殘破亦能感到昔日的奢華,能在一個村中見到如此精美,散發著濃濃的中華傳統文化氣息的門樓,簡直是驚訝!它代表著一個古堡的文化積淀,傳遞著鄉村文明的密碼,是當時經濟發展的注腳,是中國文化的縮影,一座門樓,一段文脈。
安家皂的建筑飽含著中國人的吉祥文化。集中體現在門樓上,千金門樓四兩屋,門樓絕對是中國人的好面子工程,作為一戶人家財富和修養的象征,所謂"門第等次"即為此意,生人到此,在門樓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對這家主人就能知道個大概。安家皂的門樓建筑精致規整,裝飾彰顯文人情懷。門臺、門墩、戶對、照壁一一對應,石雕、木雕、磚雕各種雕刻手法并用,內容從“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到“福壽康寧”,印象最深的的兩處,一是門墩尺寸大。一座睢姓的老宅門中,兩個門墩形大而精美,左右門墩石面各浮雕一對幼獅耍繡球,一上一下,憨態可掬,足有八十公分之大。門墩尺寸大小,顯示主人和財富與地位,我曾考察過大同市四合院門墩,雖然有很多尚在,但尺寸都不大,特別是作為一個古村,可想而知當時的富庶。二是門樓富麗堂皇。一家不知名姓的宅子,門樓的門頭兩側長方形木雕寓意美好,內容各一。左面的一幅為松竹梅歲寒三友圖,右下方一頭昂首向上的梅花鹿,正望著左上方一只站在梅花枝頭展翅的喜鵲。鹿與祿和,配以喜鵲登梅,表達了主人福祿壽喜的愿望。左方一幅為松猴圖,一只猴子坐在松樹干上,手拿樹枝,去捅馬蜂窩,松寓意長壽,十二生肖中,申猴位列第九,有長久長壽之意,蜂寓意封,猴寓意侯,成為封侯加官進爵的象征,總的寓意是身體健康,升官發財,一對戶對上平鋪直敘雕刻康、寧二字。從門樓建筑規模和人文內涵我認為遠勝大同的四合院,完全不輸于老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何況這只是一個歷史上為軍隊養馬的村子,更顯安家皂的不凡了。
安家皂歷史悠久,村境內有十萬年前的“許家窯人遺址”,是北京人文化和峙峪人文化之間重要過渡環節,也是世界人類發源地之一。這里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古城堡漢墓群,分布在安家皂周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五十余座冢的古漢墓。《大同府志》記載,明正德八年,為天成衛安家皂堡,這也是我知道的最早記載安家皂地名的文獻了。老人們講,以前這里有三十多處古廟,集儒,釋,道于一村,目前僅在村南口尚存一座普渡寺,香火尚可。解放后受到國家級多次表彰,其中一張“國務院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的獎狀,是一九五八年十二月,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頒發的。近代以來,安家皂更以鐘靈毓秀之地、儲賢涌才之鄉為黨和國家貢獻了不少精英級人才,最高者已位居副國級,是安家皂人的驕傲,成為近年編撰《安家皂村志》最耀眼的一筆。2019年1月,安家皂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山西北部的長城邊塞文化之所以得以薪火相傳,支撐它的載體就是長城邊上現在還住著人的古堡、屯、皂,它們就象歷史長河中的一顆顆珍貝串起了以明長城為主的璀璨長城邊塞文化。但也有令我憂慮的,現在當地正在投巨資對古堡進行開發改造,目前,道路改造已經全部完工了,房屋改造尚未開始,我也去過幾個改造后的古堡,由于受開發者文化層次的限制,早已失去原汁原味,仿佛斷了魂,使觀者味如嚼蠟,反而游者減少。著名文化學者馮驥才講過,“古城已完蛋,別再禍害古村”。我衷心希望安家皂重修改造后其深厚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文脈得以遺存,古堡古村風韻不減,長城文化之魂永存,并傳承存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