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苓創(chuàng)辦了南開大學,是該校首任校長,但他的生活卻始終樸實無華。他深知儉可養(yǎng)廉的道理,婚后他曾對夫人說:“教育是清苦事業(yè),所入無多,家中事悉以累汝。”所以,他家中一切事務均由夫人料理,而從未雇傭仆役。張伯苓去北京辦事,永遠坐三等車廂,每次都住在一家一天一元錢、管吃管住的小店。老舍和曹禺稱贊張伯苓是一個“不吸煙,不喝酒,一輩子也不摸麻將和牌九”的人。張伯苓的名氣已很大時,依然居住在平民區(qū)的簡陋住宅里。一次,少帥張學良慕名來訪,汽車在土路上跑了幾趟,也沒找到“校長公寓”。事后,張學良驚嘆道:“偌大大學校長居此陋室,令人敬佩!”1951年,張伯苓在天津病逝,身上只有幾元準備乘電車的零用錢。是樸實使張伯苓一直傾心于教育事業(yè),是樸實使南開大學成為全國名校,是樸實造就了一代名校長,也是樸實造就了一代著名的教育家。
吳冠中是我國著名畫家,他生前也分外崇尚樸實生活。他盡管“落筆成金”,卻一直過著近乎寒酸的簡單生活。他和夫人始終住在北京方莊一個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舊小區(qū)里,房子面積只有七八十平方米,裝修極其簡樸,他去世前幾年才鋪上了地磚。他家沙發(fā)上的洞上貼著透明膠,訪客常為此驚訝,吳冠中笑稱是“下蛋的窩兒”。吳冠中經(jīng)常花兩元錢在樓下找個蹲攤的剃頭師傅理發(fā)。一次,一個鄰居開玩笑說:“這么有價值的腦袋,就這么廉價地‘處理一下?”吳冠中扭過頭笑著說:“剃頭師傅也是‘行為藝術,我們是紙上談兵,而他們是在我們頭上施展才藝呢。”樸實生活使吳冠中先生養(yǎng)成嚴謹治學的作風,他在畫作上一絲不茍,從而使他的畫價值連城,能流芳百世。
袁隆平院士是科學家,又是身價億萬的富翁,但他依舊過著簡樸的生活。據(jù)他的學生說:“袁老師時常穿一件軟塌塌的襯衣或T恤衫,他就是這樣,從不講究穿著。學生陪袁老師赴京領取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他穿的是一套過時的西裝,稍不留意,紅色運動褲就露了出來。大家都勸他買一套好點的西裝,好說歹說,他才花800元錢買了套打折的西裝,這成了他每次出席重要會議的禮服。”正因為袁隆平先生樂于過簡樸的生活,所以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雜交水稻的科研中,能取得卓越成就而受到人們的無比敬愛。(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