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志信,一會兒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蘭州市疫情期間出臺的相關文件,對落實職工權益很有幫助……”3月3日下午,戴著口罩、端著手機,蘭州市人社局勞動關系科科長李志信一上線就和大家打招呼。隨后,蘭州市2020年集體協商 “要約季”啟動儀式暨集體協商工作培訓班啟動。 (3月10日 《工人日報》)
據悉,蘭州市每年3~5月的工資集體協商 “要約季”是一項傳統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蘭州市已建會企業和企業化管理單位的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覆蓋率已經達到86%?;谝咔榉揽匦蝿荩c往年 “面對面”協商不同的是,今年的協商活動改在網上進行??梢哉f, “屏對屏”的方式,不僅有利于疫情防控,而且有助于通過協商保護好勞動者合法權益。
其實,不只是上述的蘭州市,其他地方同樣用“屏對屏”方式進行集體協商,以確保防控、協商兩不誤。比如,江蘇阜寧縣總工會發動10家企業試行不見面的協商,把以前的現場會議協商轉化為動態的 “指尖”協商,把以職工代表為主的協商拓展為職工全員參與的協商,既暢通了協商渠道又降低了疫情防控風險。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就需要這樣的 “不見面”協商方式。而且,借助辦公群、微信、QQ、電話等線上方式,進行網上和 “屏對屏”協商也更不存在技術難題。同時,無論是從企業管理者角度來看,還是員工自身,網上辦公的方式,也迎合了當下人們的辦事需求。于此, “屏對屏”替代 “面對面”也是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
同時,據報道顯示,一些地方已經有了成熟的做法。比如,通過企業工會建立的 “職工微信群”在線搜集職工意見,形成方案初稿,發送給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 “企管微信群”,企業方在群里討論后再把意見反饋給職工方……最終達成協議。可見,只要各相關方積極作為, “屏對屏”方式也能夠切實將協商工作落扎實。
當然,協商結果重在落實。最簡單來看,一些企業需要調整工作時間、社保繳納、工資支付方式等等,這些不僅要經過有效協商,在集體協商制度框架下,共商共諒,尋求雙方利益平衡點,但更重要的是,協商結果要在實踐中真正落地。所以,對于勞動關系雙方而言,既要利用好 “屏對屏”等多種協商方式,更須增強協商結果的執行力。
全面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穩崗穩產,不能忽視集體協商的力量。正如媒體報道,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不見面的協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擴大了協商參與面。當然,也期待工會及企業管理者,以及相關部門,能夠重視網絡信息技術優化工作的作用,促進線上線下工作融合,為復工復產以及恢復社會秩序提供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