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芳
【摘 要】 時代在進步,對英語教學水平的要求也日漸提高,學生有多種渠道可以獲得知識,并將所學應用于生活。因此,小學英語教學必須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這不僅要提高教師自身的英語素養,更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開放式教學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它有利于發揮群體的合力、創造一種環境,使學生在這種氛圍里,更好地發展自身的個性,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關鍵詞】 英語課堂 ?開放式教學
我所任教的是農村小學,每周有兩節英語課,課時的不足,致使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少,缺乏英語環境,加上學生以對英語的認識不夠,未能及時鞏固。怎樣讓學生在這些不足的情況下,更好地掌握語言運用語言,對于教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想方設法彌補不足,更應提高教學水平,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筆者認為運用開放式教學,能使學生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英語氛圍,使他們的個性得到有效發展。
一、師生關系的開放
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行為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雖然最開始學生會說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但在這個過程中能讓學生認識到正確的使用方法,從而掌握語言。例如。我在教人稱代詞he/she時,學生總會把兩者混淆用錯。我便設計了“分組”等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不斷實踐和練習“he /she”, 錯誤便不知不覺地被糾正過來了。
二、語言環境的開放
英語是一種語言,它重在應用。因要培養學生真正在生活中能自如運用語言,就必須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浸潤”其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養成以英語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如果想要孩子們能用英語去思維,用英語去說、去寫,就要求我們應該大量運用兒歌、競賽、游戲、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同時這些活動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學生積極進取、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精神。
1. 開放的課堂語言環境。一方面,利用教科書所涉及內容的實物、圖片、簡筆畫、動作、語言和音樂,進行情景教學。比如,教五官時,我用簡筆畫畫了個頭的圖像;教動物時,我用簡筆畫畫了幾棵樹,然后隨著師生的問答,我把動物圖片貼進了綠樹叢中,“Let?蒺s go to the zoo.”我領著學生邊游覽“動物園”,邊練習,通過模仿動物聲音來做聽音猜動物的游戲。
2. 開放的課外語言環境。生活即教育,我們身邊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在學習完有關食品和購物的詞匯后,我利用情景劇的方式模擬麥當勞或商場等地方,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和應用英語。同時,我鼓勵學生在校園內用英語打招呼,我用“競爭上崗”的方法,課前讓一位小老師花五分鐘時間與其他同學對話,當然,小老師不是固定的,有了競爭,也就有了動力,當小老師的人也在逐漸增多,這既培養語感又鍛煉了膽量。還有,我讓學生收看收聽英語節目,布置英語標志牌和學習園地、英語圖書角,組織英語角、英語樂園,讓英語與生活同行。
三、教學內容開放策略
開放式的教學內容是指不限定課本上的知識,根據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對英語知識的需要,挑選合適的學習內容。學生學習的語言與他們的生活越接近,就越容易懂。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實際情況“活化”教材:首先備課時,不局限在一篇課文或一個單元上,而應把眼光放在學生今后學習上。有時單詞和句型,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需要用到它,我們就可以提前滲透給學生,并進行擴展和引申。如在教Happy Hallowin.時,由于當時快圣誕節了,為了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我延伸出了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Happy Spring Festival等新內容,使學生意識到本課新語言在生活中很多場合都會用到。在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后,他們發現還需要使用一些語言,比如“Good Luck!” “Best wishes to you!”等。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到了迅速發展。
四、組織形式的開放
把學生分為4人或6人為一組的小組學習形式,學生的座位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而隨時隨地重新組合,馬蹄形、半圓形或圓形等,以加強學生群體間的交流;還可以讓學生上講臺或離開座位進行非正式群體的自由研討。給學生拓展語言實踐和交流空間,促使學生加強合作、相互探索、大膽交際。例如,我教Picnic這一模塊時就把學生分為6人一組,共有8組,這8組各代表超市的8個柜臺。然后每組讓2人做顧客,其余6人做售貨員,顧客輪流做。這樣做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大膽主動開口說英語 能力。
五、作業設計開放
1. 彈性作業。我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分級要求,設計的作業應由易到難,有一定的坡度。再教完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時,我設置了這樣的作業:A:朗讀課文給家長聽;B:看圖說話(根據書上的圖片說出現在和四年前的情況);C:說說自己家這幾年來的變化并用畫筆畫出來。
2. 任務型作業。語言的學習應讓學生動起來,在學完介紹自己家庭成員和職業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讓他們去調查同學或朋友的家庭成員、姓名、職業,對同班同學的家庭進一步了解,然后完成表格,這種操作型的練習更利于語言的輸出。
3. 自主型作業。學生發揮主動性,自主完成作業。在教完Happy birthday!我讓學生設計一張生日賀卡,并用英語寫上生日祝福,送給自己爸爸、媽媽或好朋友。
六、教育評價的開放
用開放式的評價內容與形式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策略與方法進行評價。改變傳統的單一面批方式,增加了小組互評和個人自評相結合的方式,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