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關工委 饒聆譯

對于未來的發展,楊海信心十足(圖/李小錕)
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坐落在富有長江第一支流美譽的嘉陵江西岸,素有重慶市肺葉之稱的縉云山下。在這里,有一名從小立志要改變家鄉面貌,年僅36 歲的青年共產黨員、五一村關工委主任楊海。他主動放棄舒適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苦干、巧干,實現了“改變家鄉面貌”的愿望。
2005年,楊海大學畢業后在重慶主城一家摩配企業上班,從事采購工作,并通過努力一步步成為采購部門的負責人。
因為工作原因,楊海長期在全國各地出差。沿海地區漂亮整潔的新農村,給楊海帶來了很大觸動。他隨即想到自己的老家,就像一塊白畫布,可塑性非常強。2010年夏天,恰逢老家運河村換屆,楊海回到村里參加公開競職,成為澄江鎮運河村的一名村黨委委員。2014年,楊海被組織安排到轉龍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為了凝聚人心,楊海同村兩委一班人到每家每戶了解情況,收集意見建議。哪怕門難進、臉難看,他也毫不氣餒。這一年,楊海收集各類問題200 多件,積極爭取到各類項目資金近1000 萬元,修建了一批民生工程,為20 余戶困難群體解決了生產生活問題。
在楊海的帶領下,轉龍村的工作有了起色,楊海又被調到了條件更為艱苦的五一村任黨委書記兼關工委主任。
看到鄉親們守著綠水青山過苦日子,楊海心里不是滋味。自擔任村關工委主任以來,楊海積極發揮關工委是黨委、政府參謀助手的作用,通過黨建帶關建,把關工委工作與黨建日常工作結合起來,請五老共謀村里發展大計。在五老幫助下,五一村制定了村莊發展和以依托縉云山生態旅游、云霧山鄉村旅游為核心的農業公園規劃方案。為了更好地開門迎客,楊海和村干部多次向相關部門爭取,增加了鎮里到村上的公交線路;又引入一家名為綠康果業的企業,發展沃柑育苗基地700 多畝。
在楊海的牽頭下,2016年,五一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建立了主題農業公園。近兩年時間,五一村先后引進和創辦農業企業6 家,流轉土地1000 余畝,整治土地近2000 畝。“僅沃柑一項,我們在這個清明假期就賣出去了近2 萬斤,按最低10 塊錢一斤算,收入差不多有20 萬元。”說起園子里成片的沃柑樹,楊海臉上有掩飾不住的興奮。近3年來,全村人均收入增長3000 元,村集體經濟增收4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