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關工委

電商團隊成員通過網絡直播,介紹羌茶
義烏和汶川,相隔千里卻心手相牽,扶貧協作將兩地緊密聯系在一起。當得知汶川的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時,浙江省義烏市關工委聯合義烏工商學院關工委發揮學院電商的育才優勢,鼓勵骨干教師傳幫帶,助力汶川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隨著義烏與汶川結對幫扶的全面推開,義烏工商學院關工委不斷加快與四川省阿壩師范學院對接幫扶的步伐,幫助阿壩師范學院培養電商人才、點燃“雙創”引擎。以副院長徐峰為首的創業學院的12 位老師更是主動請纓,一次又一次奔赴汶川,為汶川學子傳授創業技能。
經過實地考察,結合每位老師的教學特長,扶貧隊伍分成了農特電商、文創電商、跨境電商、直播電商和視覺營銷5 個小組,實現“東智西輸”。
汶川是瓜果之鄉。每年夏秋之交,脆李、大棗、蘋果、核桃等農副產品相繼成熟集中上市。2019年8月,汶川遭遇泥石流特大災害,受災面廣,災情嚴重,交通干線長時間中斷。可瓜果成熟不等人,如果不及時銷出去,瓜果很可能爛在田間地頭,老百姓一年的收成便付之東流。
得知這一情況,“川藏味道工作室”創業導師鄭慶良心急如焚。于是,他帶領義烏工商學院農特電商團隊的吳鋼等成員,通過網上、社群等多種渠道銷售瓜果。
經過15 天的日夜奮戰,鄭慶良團隊總共賣出來自汶川災區的十幾萬斤水果,其中李子6 萬多斤、車厘子200 多箱。當最后一箱李子送到義烏時,憨厚敦實的吳鋼忍不住熱淚盈眶:“鄭老師不僅帶領我們實操實踐,幫助我們掌握農村電商銷售知識,還為汶川農民解決了實實在在的困難。”
阿壩師范學院大二學生羅越琳,現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這位藏族姑娘多才多藝。網絡直播小組創業導師郭剛志、羅永紅一眼就發現她的主播潛力,把她和另外5 名學生招到視頻直播團隊中。
從基礎電商知識到直播、建網店、修圖等全方位應用,老師手把手教學、點對點授課。很快,銷售羌茶的直播間就開進了茶園山頭、十里八鄉。一個個電商“小白”逐漸變成電商“創客”,能靈活運用快手、抖音和今日頭條等平臺宣傳產品。
此外,阿壩師范學院有100 多名師生到訪義烏工商學院進行交流學習。在兩地學校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建電商班,兩年建電商專業,三年建電商學院”的扶貧目標提前完成。有的創業團隊甚至實現了月收入超10 萬元的佳績。